APP下载

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2021-11-29沈国才

中小学校长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学点农村学校

□沈国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9 年6 月,中 共 中 央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中提出:“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重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 ‘乡村温馨校园’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也提出:“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享有有质量的教育。”福建省地处祖国东南沿海,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还有不少农村适龄儿童在农村学校就读。目前,全省共有小学教学点1,790个,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龙岩市388 个、南平市382 个、三明市259 个、宁德市257 个、漳州市188 个。“美丽乡村,不能没有朗朗的读书声”,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福建省多措并举,着力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国各地县域普遍呈现“县城大规模”“乡镇寄宿”“乡村小规模”的义务教育发展格局。乡村小规模学校为农村保留了鲜活的教育气息,但却存在着硬件基础设施薄弱、优秀教师流失、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课程开设率低等问题,成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短板。

(一)乡村小学布点大幅减少

近十多年来,全国各地乡村小学教学点数量迅速减少。在福建,2006 年全省有小学教学点3,167 个,到本学年已减少到1,790 个,减幅达43.5%。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常住人口和适龄儿童自然减少,乡村小学教学点无生源而逐渐消亡。二是不少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家长,为了让自己小孩接受更好的教育,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将小孩送到县城或城镇学校就学,而自己“被动进城”,跟着进城务工。三是部分地方政府出于追求办学规模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考虑,对小规模学校发展不太重视,必要的教学点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过度撤并,导致乡村儿童“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增加乡村儿童的交通安全隐患,同时也使城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日益严重。更重要的是,乡村学校的消亡切断了乡村儿童与乡村文化的传承通道,进一步加剧了乡村文化的凋敝。

(二)农村生源萎缩严重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显现,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老百姓接受优质教育需求的日益强烈,农村生源萎缩严重。全省乡村小学生由2006 年的151.2 万人(占全省小学生数比56.2%)减少到现在的60.9 万人(占全省小学生数比17.7%),减幅达59.7%。农村学校呈现“小校小班”的新常态,如漳州市188 个教学点中,有71 个教学点的学生数在10 人以下,甚至有2个教学点为“单人单校”。

(三)师资力量薄弱

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来看,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一般都会超编,但从实际教学需要上看却严重不足。在乡村小规模学校,一个教师教三、五个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但事实上这些教师往往包班上课,身兼数职,工作量相当大,要求他们“多才多艺”开足开齐所有规定课程几乎不可能。从年龄上看,有近50%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在50 周岁以上。从专业素养上看,由于长年累月全天包班上课,部分小规模学校教师没有充分时间参加业务培训,以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课堂技能都停留在过去基础上,现在上课只能“吃老本”,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四)教育设施设备陈旧

乡村小规模学校虽然校园占地面积和校舍面积大、教室多,但音乐、美术和科学等功能教室大多配备不全,功能教室内的设施设备陈旧,管理落后。部分教学点除了2013 年全国统一配备的“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现代化的设施设备,一些教学点的高龄教师甚至不会使用这些设备,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五)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跟城镇学生相比,大多数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家庭条件普遍较差,家长无暇顾及小孩教育,与城镇学生从小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相比差距较大,生源素质相对较低。而教师长时间面对几个学生,教学“劲头”不高,甚至出现职业倦怠。由于学生少,交流机会不多,小规模学校学生普遍交际能力较差,自卑感强。因此,乡村小规模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不高。

二、对策与建议

常住人口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趋势,2019 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福建省为66.5%,“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化仍将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不管经济社会如何发展,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生活在农村,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将是乡村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即使在美国、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也仍然存在不少小规模学校。办好乡村教育,必须在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的同时,大力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不是让它凋敝,并成为农村发展的短板,这事关乡村儿童少年能否平等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问题,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应从关注每个孩子个体成长的角度出发,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让乡村小学重新焕发活力与生机,让广大乡村儿童既“有学上”,又能“上好学”。事实上,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好了,既满足了乡村小孩就近入学的需要,也缓解了城镇“大校额”“大 班 额”问题,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

(一)引导地方政府领导重视小规模学校发展

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和薄弱环节,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迫切需要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重点关注。因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满足了农村经济困难家庭的教育需求,办好这些小规模学校,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兜底工程。地方政府领导要从根源上端正思想态度,采取积极措施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吸引“被动进城求学”的学生回流,而不是将其作为“应付”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的“无奈”举措。

(二)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

我国广大农村地域广袤、环境复杂,许多农村地处偏远山区、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在撤点并校上不能简单地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特别是农村小学1 至3 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这是国务院办公厅在 《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 中明确规定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应该和父母在一起,家长的角色不可缺。而不寄宿,只能就近走读上学。对此,应根据乡村的特点,因地制宜,在保留并建设好现有教学点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低年级学段小规模学校,并严格执行公平公正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程序,给乡村儿童提供就近入学的机会,形成有异于城市教育的“小规模—自然—人文”的乡村教育发展格局。

(三)严格落实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基本办学标准

充分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师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资金使用和政策支持,尤其是公共财政要注重“雪中送炭”,优先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有充足、独立的教育经费;减少“锦上添花”,坚决杜绝建设过度超前的、超豪华义务教育学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为乡村小规模学校配齐配足各类功能教室,特别是要加强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学科的设备设施和教学仪器、图书等的配备,满足教学需求。

(四)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

针对性地制定促进大学应届毕业生、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长期任教、安心任教的激励政策,为每一所农村学校设置一名县级以上骨干教师专项指标。加大《银龄讲学计划实施方案》 推动力度,鼓励刚退休不久的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讲学、研学,示范引领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人社、教育等部门对于长期坚持在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应在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子女入学、提拔重用等方面优先予以考虑。要保障乡村小规模教师接受培训的时间,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研修重点,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针对音乐、体育、美术和英语等学科教师难以配足配齐问题,实行教师走教、对口帮扶、定期送教送课等方式,保障课程开设需求。将边远山区教师周转房建设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通过新建、租赁等方式提供房源,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统一乡镇中心小学和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师管理、教学安排和教研活动,实行教师集体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提升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

(五)全面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

建立教师轮流任教制度,实现当地乡镇中心小学与乡村小规模学校共享优秀教师资源,努力开足开齐开好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课程。乡镇中心小学负责人应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农村小规模学校,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学生作业等,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充分发挥乡村小规模学校“小校小班”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加强学生个性化教学和有针对性的辅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优先保障小规模学校的网络资源接入与利用,提高乡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通过“互联网+教育”“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和 教育云平台等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弥补优秀教师缺乏的难题,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稳定乡村学校生源。

(六)加强宣传与督查

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当地村委和群众关心支持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健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将小规模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质量情况纳入对乡镇中心小学的考核范畴。加强监测结果运用,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员严肃问责。制定乡村小规模学校专项督导办法,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实行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点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学校推介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新农村 新一辈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赣南地区农村教学点教师情况调查分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