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三个点,扎实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

2021-11-29祝有清

中小学校长 2021年2期
关键词:劳动学校教育

□祝有清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洋口小学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倡导用劳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学校认真把握三个点,扎实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把“正心立德,劳动树人”的重要使命落到实处。

一、基本立足点: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扎实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靠的是教师。这就需要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力军作用,让劳动教育在教师的示范引领下开展。每一个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其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一)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

为了让教师能够快速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变化,树立新“劳动教育”的思想,学校定期集中全体教师在多功能报告厅听取有关劳动教育名师、专家的讲座,让教师对劳动教育思想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开设“珍爱劳模讲坛”,把优秀的劳动教育经验引进校园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中;邀请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把真实的劳动教育典范展现在校园内,让师生体验榜样的真实性;派教师外出培训,每月定期开展劳动教育交流会,将课程开展的相关经验进行汇报和交流,从而为劳动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创造条件。

(二)加强劳动模范宣传力度

为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学校运用红领巾广播站、美篇宣传、液晶显示屏等媒介生动呈现“最美教师劳动者”相关主题;组织班级、校级劳动主题现场征文比赛,让劳动意识扎根在学生的心间,并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敬畏;通过组织师生开展清洁校园活动,为学生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气氛,树立校园劳动模范,唤醒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学校积极营造热爱劳动与劳动教育的社会文化,让教师在潜移默化中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转变育人观念,深化对劳动与劳动教育内涵的认识,牢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主要着力点: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扎实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我们牢牢把握课堂教学主阵地,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将其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主要着力点。

(一)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本着“劳动育人”的目的,学校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构建和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课程设计,充分挖掘和拓展各类各门文化课程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再结合本校实际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的劳动需求,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权和智慧,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并渗透到相关教育教学中,不断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劳动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完善家校联合机制

学校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劳动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符合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学生特点的劳动教育课程,注重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以及社会的支持作用,努力构建和完善家庭、学校、社会联合机制,三效合一,从而使劳动的育人功能扩大化。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则是劳动教育的第一课堂。学校以家长委员会为纽带,引导和鼓励家长营造“讲文明,爱劳动”的良好家风,懂得抓住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作为劳动教育的良好契机;倡导家长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 《家庭劳动公约》,成立“家庭劳动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如洗衣、做饭、洗碗,在家庭劳动中体会家务劳动的不易;在传统节日中与孩子一起清理打扫,让孩子在劳动中了解必要的风俗习惯,学习相关的劳动知识;利用节假日和孩子参加户外劳动,如到果园、菜地里采摘果蔬,到稻田里播种、插秧、收割,在亲身劳动实践中学习食物知识,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等。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家庭劳动,从而加强亲子关系,增进彼此间的默契、情感。

(三)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程

学校制定 《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要求各班班主任每周上一节“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给学生播放观看农民辛劳耕作、工人辛苦作业的视频,班主任结合身边的劳动者和社会典型的劳动模范,与孩子们交流和探讨劳动给生活带来的价值;组织学生进行校园辩论赛、劳动知识抢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以节日纪念为教育契机,如在五一劳动节、母亲节、重阳节、植树节等布置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文”“创卫”工作,通过参加环境清扫、文明劝导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劳动的意义。

(四)创新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学校充分发挥少先队的作用,实行少先队劳动值周制度,全面负责学校公共环境卫生的打扫和保洁;设立“卫生监督员”和“文明监督员”,全面负责学校环境卫生及学生文明礼仪情况的巡逻检查和登记,学校每周根据少先队检查情况评选出“文明班级”,并在每周一晨会上颁发“流动红旗”,对学生一周以来的劳动成果给予表彰;班级每周评选出“乐劳之星”,学校每月对全体学生进行星级学生评选,为全体学生设有“卫生劳动星”,根据学生一个月的表现情况,由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班委评议、班主任审核,德育处审批、学校表彰,做到人人都有争“星”,努力争“劳动星”。学期结束时,根据每月获得星级胸章的累计,学校大队部进行统计审批,评选出校级星级学生进行表彰。所有劳动荣誉获得者都将通过液晶显示屏、班级微信群、美篇报道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从而积极营造“我劳动,我光荣”的良好氛围,鼓励更多学生投身于劳动中。

为了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全面评价为基本途径,以争星位为激励抓手,以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标,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时代精神的一代新人,学校将评价与学生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将劳动教育全过程纳入综合评价体系。评价者不仅有教师、学生,有家长或其他指导者,还有学生自己,从而生成更多的劳动评价主体,创新全面的、高效的劳动教育内容。此外,评价结果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关注了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

三、最终落实点: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扎实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场所。

(一)坚持劳动教育与自然相结合

学校坚持“和谐+生态”劳动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参与探究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校把校园里不同片区的种植园林划分到不同的班级,由班主任共同组织学生参与“我与柳树共成长”实践活动,每日安排学生值日,照料自己的树,并做好柳树成长记录,学会在不同气候里如何做好防护树木的工作,学会给不同树木浇上不同等量的水等科普知识。学生的知识课堂不拘泥于单一的课本、固定的形象,能够把实践中学会的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在校园的周边构建了农场劳动型课程实践基地,以“我与自然零距离”为理念,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劳动中打开五感。通过实践劳动,让学生了解到在不同季节可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每一种农作物都有自己的耕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各班定时轮流照看本班负责的菜地,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体会劳动的艰辛,学会更多的劳动知识,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

(二)坚持劳动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为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学校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纽带作用,组织学生在特定节日为父母分担家务,例如,与父母共同做一餐饭活动、比比谁最有“当家小能手”风范等等,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家庭责任,感受父母辛劳,传递中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为了用劳动创造幸福感,班主任引导学生在家从小事开始做起,例如,为父母倒杯水、洗脚、捶背等,让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体悟亲情。

为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的目的,学校分别组织学生开展了“丝丝米粉香,浓浓家乡情”“品红木古韵,传匠心精神”等主题研学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浸米磨浆、吊包滤水、揉粉成团等工序,让学生体会每一道工序、每一根米粉都凝聚着人们对传统工艺和家乡的热爱。在“品红木古韵,传匠心精神”研学中,学生通过动手学习雕刻工艺,从除湿、描形、雕镂等工序中感悟和欣赏木雕艺术文化的精髓,激发了学生探索家乡文化的热情,培养学生对本土地域文化的认可。

(三)坚持劳动教育与社会相结合

学校以“学生的未来”为出发点,组织学生深入城乡社区参与环境整治,通过参加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志愿服务来获取幸福感。学校深入开展了“童心筑梦”公益活动,利用在平日里收集好的矿泉水瓶,废纸等废旧物,通过学生义卖获取的梦想基金,为偏远山区的贫困儿童捐赠书籍,让贫困儿童的梦想能够飞出山头。通过一系列捐助活动让学生懂得“劳动奉献爱心,劳动成就梦想”的道理,从小树立对梦想的追求,懂得幸福是建立在劳动之上的道理。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落实,是新时代教育的进步,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只有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基础上,把握课堂教学主阵地,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才能将新时代教育落到实处,最终实现“正心立德,劳动树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劳动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