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能力多元评价的育人价值及其开发

2021-11-29李德乾孙国栋

中小学校长 2021年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育人学科

□李德乾 孙国栋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主要是对“学到多少”的评价比较多,对“学得多好”的评价比较少,也就是定量评价与常规评价多,质性评价与标准评价比较少。定量评价就是对学生记住了多少资料性知识,解决了几个问题等数量的评价。即使是主观问题、开放式问题的评价,基本上也是依据知识点的个数给分或是给等级,评价重点在学生学到了多少。质性评价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针对学科能力的评价更是少之又少。常规评价,就是对被评价学生与其他相同或有类似学习经历的学生相比,看看被评价学生的表现,大多是给学生排名次,没有明确被评价学生学得怎么样,只是说谁是第几名,谁跟谁的区别只是名次的差异,标准参照评价比较少,也就是对学生的预定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评价比较少,对学生的学习总结性评价多,形成性评价少。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之后进行。形成性评价,是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没有,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学习质量,达到预定的学习效果。

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教师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价多,而学生的学习过程质量评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的监管性评价的最大缺点是,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脱离,与学生学习目标脱离,对改善教学和促进学习的作用有限。

鉴于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小学生学科能力多元评价实践研究。学科能力多元评价是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学科能力是学生的智力、能力与特定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学生的智力、能力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体现。[1]学科能力多元评价是指学科能力评价内 容、方 法、过 程、时 机、主体、计分、结果呈现等多元化,不再是单一地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是学校、老师作为评价主体,统一规定评价内容、方法、过程、时机、计分、结果呈现等,而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提炼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制定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由老师、学生家长、学生,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对学生学科能力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二、学科能力多元评价的育人价值

2020 年10 月,中共中 央 国务院印发了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做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对义务教育学校,要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社会满意度等情况。学科教学如何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充分发挥学科能力多元评价的育人价值,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学科能力多元评价的价值:一方面,能够很好地促进每个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的发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健康地发展,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师学科育人能力的开发。

(一)学科能力多元评价能够引导学生探寻实现自己意愿的不同路径和独特视角

学科能力多元评价能够引导学生探寻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在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丰富对变化着的世界的认识,探寻实现自己意愿的不同路径和独特视角;[2]学会用学到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策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创造力,享受生活之美。

学科教学有其共通的学科能力需要培养,更有独到的学科能力需要培养。学科学习有共通的学习方法,更有其独到的学习方法。语文等语言学科,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数学等自然科学学科,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思维方式不同,学习方法也就各异。同为自然科学的数学、化学、物理等学科的表达符号体系也不尽相同,思维过程和方法也就有显著的差异。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加德纳(H.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智能的学生,学科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性就是学生的独到性。学科能力多元评价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标,学校在每学期开始,就让学生知道如何做,才能获得好的评价,努力就会有收获,学生在参与教师提供的多元评价内容、方法、情境、结果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提升学习能力,从而不断进步与发展。学科能力多元评价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一学期有多少次评价,以及评价的方法。在每次评价中,学生要充分展示并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法,同时学会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数学学科,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方法等,在一题多解等学习过程中,尝试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不仅仅是考查学生“做对了”没有,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思维的过程,以及优化自己思维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阶。

学生在学科能力多元评价中,能够探寻适合自己发展的理想路径。学生到学校学习的过程,就是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作为社会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学生在不同的学科学习中,所经历的和所得到的经验是不同的,在这些不同中,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视角和路径。例如,同样对绘画艺术有所追求的人,实现自己理想的路径不一定相同,有的人选择油画,有的人选择国画;有的人选择抽象画风,有的人选择现实主义画风。学科能力多元评价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在评价内容方面给学生不同的选择。比如美术、音乐等学科的能力测试,除去最基础的绘画知识和音乐知识,美术学科可以让学生选择儿童画、动漫、折纸、剪纸等不同的表现方式;音乐学科可以让学生从唱歌、乐器演奏、表演、舞蹈等评价内容中,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表现方式,甚至可以用绘画表达音乐。学科能力多元评价,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发展路径,不用统一的方法把学生认识世界的视角狭窄化,不用统一的方法把学生成长的路径狭窄化。

学生在学科能力多元评价中,能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尝试创造新生活,提升创造能力,享受生活之美。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将来是创造生活并享受生活的人。在学生阶段,就是运用自己在各个学科中学到的独到思维方法和策略,解决自己遇到的,或是帮助解决他人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科能力多元评价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提供开放、与现实世界沟通的生活场景与情景,让学生运用某一学科能力或是多学科能力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思维的品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内容、方法、标准的多元化、开放性,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形成创新性、独到性思维特点。学生在学科能力多元评价中感受回归生活的意义,在评价中提升学科能力,在学科学习和多元评价中感受高品质生活和人生的意义。

(二)学科能力多元评价的实施,能调动教师开发学科育人价值的积极性

学科育人价值就像宝藏一样,如果不为人认识、挖掘、开发、利用,其价值就是潜在的,其作用就没有发挥出来,学科育人价值也是如此,“需要通过理解和实践转化,不断被开发出来,是一种价值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过程”。[3]实施学科能力多元评价,使得学生、家长不再满足于学科知识与能力的习得,要求教师服务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发展的意识要逐步增强。

学科能力多元评价的实施,使教师开发学科育人价值的主动性逐步增强。为促进教师学科能力多元评价专业素养的提升,学校建立了学习机制与组织,对学习内容、方法等进行了系统规划,提供了自我学习的书籍报刊,开展了读书会、研讨交流,组织各种级别的观摩交流活动。教师在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中,逐步认识到学科能力多元评价的育人价值,研究开发的主动性逐步加强。

学科能力多元评价的实施,促使教师形成整体关联、整体融通的思维方式。教师要提升学科育人价值开发能力,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最大化,需要系统研究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评价目标的一致性,需要实现教学内容、方法、过程的多元化与评价内容、方法、过程的多元化。教师在读懂课标、分解课标的过程中,在制定教学与评价目标、内容、方法的过程中,学会了制定体现学生完整学习过程及自主思维的可操作、可评价的教学、学习、评价目标,使知识与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学习的结果等融为一体,避免了割裂。教师改变了以前“点状式教学”,以结构关联的方式,推进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转化,实现“结构式教学”。教师在横向上,将学科能力培育进行整体布局、整体创生;在纵向上,将过去、现在、将来、长期与短期,进行累加递进,实现“结构式教学”。

学科能力多元评价的实施,促使教师以动态生成的思维方式读懂学生。要提升学科育人价值,实现学科育人价值的最大化,教师需要读懂学生。教师只有读懂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科育人的价值才能够得以实现。教师在每一学期甚至在每一单元和课堂教学前,通过对上学期评价的分析,以及本单元、本课前期测评分析,明晰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前在状况、潜在情况与个体差异,明确学生现在在哪里,要到哪里去,如何去。教师要在学生动态发展中读懂学生,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系统化教学与评价,对教学内容及方法等进行预设,引导学生选择最优化的学习路径,选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学科能力多元评价育人价值的实现策略

(一)教师要认真研读、分解课程标准,做到学段、年段、单元、课时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评价目标相一致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依据。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是纲领性的,要将国家课程标准落实到每节课,必须将课程标准进行分解。分解课程标准时,我们要做到让同一领域目标在不同阶段的纵向衔接,同一学习阶段不同领域目标的横向联系,做到横向成体系,纵向成系统。我校教师在研读、分解课程目标,形成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评价目标时,一同梳理出了学科能力多元评价的评价标准,做到了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相一致。

(二)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材,教材承载了学科能力培养的内容。对教材的研究,我们按照“新基础教育”要求,采取了结构加工策略和生命激活策略。教师基于课程标准的解读,将点状化、碎片化的知识进行修复,形成知识结构,在“教结构、用结构”教学策略中,将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的世界沟通,与学生生活经验、成长经验沟通,让学生从现实问题出发,逐步找出知识的结构和发现知识结构的方法,通过总结形成“类结构”知识。

(三)教师要认真读懂学生,实现科学测评,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和能力,关键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喜欢学习。教师必须站在全人类与具体个人的立场上,读懂学生。我们在“新基础教育”“具体个人”理念指导下,通过课堂评价、单元评价、学期评价,进行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和学生差异分析,对学生的学习困难、障碍以及可能的发展做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教师研究分析学生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四)评价指向学习过程,指向引导学生“活生生”地发展

“学科知识是充满生命能量的,须回到它创生时的原始状态,知识创生过程的经历、曲折和智慧,都是有生命的,是活的。学科知识独特的逻辑、魅力,也是有生命的,是活的。教师的能力,就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看到知识创建的过程,懂得知识对于个体、人类的价值与意义,而不只是一个用符号表达的 ‘死’ 的结论。”[4]学科能力多元评价,就是以开放的表现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学会的知识、方法和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书本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沟通起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本领、感受和体验,实现生命的智慧生长。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育人学科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导览】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