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即教育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1-11-29江苏省沛县第二中学李如君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生活化创设知识点

江苏省沛县第二中学 李如君

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理念,认为借助生活元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进步。确实,经多年教学实践证明,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无论对学生学习、氛围营造还是教师教学均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立足自身教学经验,从“课堂导入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课后作业生活化”这三方面展开具体阐述,旨在引领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展开数学学习,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与成绩。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常情况下,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新课导入,不仅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还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对接下来的授课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然而,据相关了解得知,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环节时常被教师所忽视,多是开门见山,直接讲解知识点,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在认知方面也容易产生一定的困难。要解决这一教学现状,我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立足教学内容,在新课导入环节引入一定的生活元素,这样既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结合教学思路动脑分析,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率”有更直观的认识,我在新课导入环节引入了这样一个生活案例:“相信大家对各大超市春节期间搞抽奖活动并不陌生,通常是买够多少元便可以进行抽奖,有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幸运奖等。假如你自己去抽奖,你抽到一等奖的概率是多少呢?抽到哪种奖的概率会更高一些?”由于这一案例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开始积极讨论起来。有的学生认为,买得多,获得的抽奖次数多,抽到一等奖的概率就越高。还有的学生认为,抽到幸运奖的概率最高。等学生阐述完自身的想法之后,我便顺利导入了新课。由此,通过借助生活案例开展新课导入,不仅让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点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还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举两得。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高中数学知识点与初中时期相比更难一些,难免给学生一种枯燥乏味之感,再加上教学模式单一化,就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是毫无兴趣。要改善以上所述问题,我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立足教学内容引入一定的生活元素,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简单来说,就是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课堂教学,这样不仅能拉近学生与知识间的心理距离,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能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易于理解,最终提高学生的课上学习成效,构建高效课堂。故此,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加强对此方面的重视程度,让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乐趣,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如在“交集、并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深入理解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我先为学生讲解交集与并集的含义,然后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例为学生进行具体讲解。比如我会为学生这样解释“交集”:“小明手里有草莓、苹果、香蕉、火龙果各一个,小王手里有梨、南瓜、香蕉、苹果各一个,香蕉和苹果就是小明和小王共同有的。”通过我的一番引导,学生对“交集”的认识更加直观且深刻。同理,我又借助生活事例向学生解释了“并集”的含义,每个学生的脸上都露出了学习到新知识的愉悦表情。又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场景:“小明过年收到了一笔压岁钱,他想要将这笔钱存到银行里。现在有一种按复利计算利息的储蓄方式,假设存入本金1000元,每期利率为3.15% ,那么5期后本利和是多少?”这一情境的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大家都在积极探讨着,有的学生同桌为一组展开探究,还有的学生自己在那里琢磨,旨在借助小组力量或个人力量得到最终答案。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是优化高中数学教学、加深学生理解的有效途径。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既能检验学生的课上学习成效,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由此,课后作业的布置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然而,就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来看,课后作业的布置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题量大,导致学生课后负担较重,或者选题不精,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导致学生课后作业完成度不高,效果更不尽人意。要改善和解决以上所述问题,我认为高中数学教师首先应重新认识课后作业的意义,不能为了留作业而留作业,而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的方式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完善。通过布置“生活化”作业,一来是为了创新作业形式,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自主去完成,二来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进步。

如在“等差数列”这一知识点教学结束后,我并没有布置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去完成,而是立足教学知识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生活化问题,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去完成。由于这种生活化作业与以往形式大有不同,所以学生的参与兴趣很高,不仅完成了课后作业,完成的质量也比以往要好很多。由此,将课后作业“生活化”是基于新课改下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既能让学生高效完成作业,还能起到良好的巩固成效,让学生在遇到同类问题时能自主解决,提高综合素养。故此,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师,应在日后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科学地布置每一堂课的课后作业,让其发挥出最有效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成绩。

综上所述,将“生活即教育”理念科学引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不仅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应建立在相应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不能随意滥用,否则就会丧失教学价值,起不到实质的教学成效。因此,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不断加强此方面的重视程度,科学使用,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成效。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创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