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培养路径分析

2021-11-29甘肃省靖远县纺织希望小学王智科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因数数感平行四边形

甘肃省靖远县纺织希望小学 王智科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都是小学生应具备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基于高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结合生活实例,锻炼学生数感思维

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有很强的关联性,数学实践性的特征决定了教师应积极做好数学生活化教学,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数感,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锻炼学生数感思维对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通过生活化的实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以《找因数》为例,找因数的过程是一个“麻烦”的过程,特别是数字大且因数比较多时,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例,降低找因数的枯燥性。如教材提供了生活化的案例:将48块月饼放在盒子里面,每个盒子装同样多,有几种装法?这个问题看似与因数无关,其实可以用因数的思想实现快速解答的目标,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数感思维。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6×8或者4×12,学生在潜意识就会将盒子的数量限定在某一个范围内,导致思维受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摆放方式,如2×24是否可以?3×16是否可以?通过拓展的方式培养起学生的数感,快速找到更多装盒子的方式,让学生在拓展中完成数感的培养,并且在遇到类似的生活实际问题时,可以快速用因数的知识来解决。

二、信息技术演示,培养学生空间思维

数形结合是高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而空间思维的培养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做好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逐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利用空间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平行四边形面积》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技术演示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的关系。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标注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然后将平行四边形沿着宽剪去一个三角形,再平移放在平行四边形的另一边,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高转变为长方形的宽的过程,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白板演示过程中,利用割补法将三角形平移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平行四边形向长方形转化的过程,通过宽与高、长与底的关系的分析,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并认识到二者的关系和区别,促进学生空间思维的培养,实现公式的合理推导,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事实上,空间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空间思维培养的价值,在平行四边形、圆形面积等多个知识点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注重逻辑推理,培养学生转化思维

转化思维是高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础能力和数学思维。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转化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引导,实现有效转化的发展目标。

转化思维在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五年级下册的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等都可以转化为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转化的方式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快速掌握分数的相关知识和内容。此外,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中涉及比的化简、比的应用等,可以转化为除法知识、分数知识来理解掌握,从而有效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通过转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比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总之,转化思维在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非常普遍,教师要根据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有效的转化,将新知识转化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充分融入数学学习的情境当中,锻炼学生的转化思维。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材内容入手,做好合理教学工作,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有效构建。

猜你喜欢

因数数感平行四边形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因数是11的巧算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积”和“因数”的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烦恼
因数和倍数的多种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找图形
特殊平行四边形与图形变换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