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数学问题链,构建生本思维场

2021-11-29江苏省滨海县第三中学尚银燕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菱形矩形画图

江苏省滨海县第三中学 尚银燕

问题是学习的起点,能为学生的探索求知提供动力。学习是发现、提问与分析的过程,能促进问题的深化与生成。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链,问题环环相扣,步步逼近核心,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向,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一、经历探索过程,产生理性认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以问题驱动学生去观察、试验、分析、归纳,通过步步求索,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学生也有了参与的热情,他们会愿意融入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借助于动手操作或几何画板等辅助手段,对所学内容产生感性的认识,再在分析、交流的基础上使认识由感性走向理性。如在学习苏科版七下《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的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想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到哪些画图工具?大家动手画一画,并思考这两个画图工具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观察呈现的一组同位角,说说这两个角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在利用画图工具画图的过程中,这两个角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教师让学于生,把观察、操作、发现、归纳的机会让给学生,通过层层深入,为他们拨开云雾,步步逼近核心内容,让他们获得新的认知。教师依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设计问题链,指向他们深入探究,逐步求证,使问题逐渐解决,同时也能顺利地抵达“最近发展区”,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也能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二、加强联想类比,促进新知探索

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也要引领学生去联想、类比,通过由此及彼的分析,探索出两类数学对象性质的相关性,从而顺利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问题链”的设计要抓住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寻找两者之间关联的线索,从而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帮助他们认识到新知的本质。如在学习苏科版八下《矩形、菱形、正方形(4)》一课的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记得我们前面学过的菱形的定义是什么吗?菱形有哪些性质?在学生说出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相互垂直的性质后,教师追问学生:你能说出它们的逆命题吗?菱形和矩形分别比平行四边形多了哪些性质?我们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矩形的定义能否作为菱形的判定条件?教师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去类比,从矩形的判定条件中获得启发,猜想出菱形所具有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很多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是在旧知不断累积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的,如果在学习中有“断层现象”,就会产生探索新知的障碍。学生要不断完善、补充自己的认知结构,使之更具系统性。问题链可以引导学生类比联想,让学生能运用旧知识、旧方法去探索新问题,能使新知成为旧知的拓展延伸,也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夯实,课堂也增添无限活力。

三、采用变式训练,把握内在规律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通过不断变换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计问题,在表征转化的过程中探寻数学问题的本质属性。教师改变原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使之成为一个新的问题,这种变式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顺利地把握知识的内在规律。如在学习苏科版八上《一次函数》的内容时,为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师提出问题:在函数y=(a+1)x+2-a中,当a为何值,此函数为一次函数?当a为何值时,此函数为正比例函数?当a为何值时,函数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a为何值时,此函数图像与x轴的正半轴相交?当a为何值时,此函数过第一、二、三象限?若此函数的图像过点(2,5),求此函数解析式。教师要借助于问题链,引导学生从变化的表象中探寻不变的规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多个因素,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学生通过对变化问题的分析,能调动求知兴趣,促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重难点、疑惑点、易错点设计问题链,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厘清概念,使他们的认识由模糊走向清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使学生的思考变得更有深度。

猜你喜欢

菱形矩形画图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怎样画图
画图比多少
矩形面积的特殊求法
画图理解“同样多”
画图理解“多多少”
从矩形内一点说起
巧用矩形一性质,妙解一类题
菱形数独2则
菱形数独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