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2021-11-29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五中学詹立翔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正弦考题数学家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第五中学 詹立翔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对数学文化的了解,将高中数学知识讲解与数学文化相结合,增进学生对数学历史、数学观点、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的了解,为枯燥复杂的高中数学课堂增添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数学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如何在高中课堂中将数学文化和数学知识有效融合,成为广大高中数学教育者需要深度研究的课题。

一、通过数学文化激发数学兴趣

高中数学因其知识点的复杂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使课堂教学呈现枯燥、紧张、高压的特点,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师将数学文化引入数学课堂中,深入挖掘数学课本中的数学文化价值,在进行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讲解时穿插数学文化讲解,拓宽学生知识面,极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了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不等式”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学生的兴趣,比如关于厄尔多斯的小故事以及厄尔多斯证明的基本理论,还可以为学生讲解著名数学家柯西的小故事以及他的柯西不等式的理论。又如,在讲“解三角形”一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渗透正弦定理的推导历史:正弦定理的推导,是由13世纪阿拉伯数学家Nasir-Eddin和15世纪德国数学家Regiomontanus利用“同径法”初次提出,在以后的正弦定理历史上,很多数学家,如梅文鼎、R.Woodhouse等对“同径法”提出了简化和更新,进行了正弦定理的推演,还有一种推演方式是法国数学家F.Viete所采用的“外接圆法”。教师分别为学生简单展示这两种方法的推理过程,让学生对正余弦定理的发展历史和起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些数学文化的引入活跃了课堂氛围,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让学生认识到原来数学中有那么多有趣的人和事,极大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通过数学文化提高数学能力

新课改强调要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明确要求之一。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性。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体系的掌握,从而制订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数学知识的发展史,探究出更加新颖、多元化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从而实现数学思维的发散,真正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在最近几年的数学高考考试中,很多题目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历史文化有关,处处凸显出数学的文化魅力。比如2020年数学高考中涉及的“埃及胡夫金字塔”考题以及2019年涉及的“断臂维纳斯”考题,这些考题都体现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参考往届的出题趋势,数学教师更应该重视数学文化的重要性,将数学知识渗透到现实生活、历史文化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应试心理,减少面对考题的陌生感,高度释放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通过数学文化树立严谨精神

高中数学的学习涉及大量公式的记忆以及数字的运算,数字运算的过程只要出现一步错误,都会使整个解题过程前功尽弃。因此,教师要在数学学习中时刻为学生渗透严谨的数学文化精神。学生树立严谨的数学意识,是提高数学解题效率以及正确率的前提和保障,也是促进逻辑性数学思维、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和解题习惯以及正确数学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高中数学教师应深刻意识到数学精神的培养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将数学理论教学与数学文化充分相融,可以通过穿插一些严谨求知、对数学知识孜孜不倦进行探索的数学家的故事,为学生带来精神的鼓舞,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严谨、务实、探索的数学学习观念。

综上可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教学,落实了新课改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求,在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转变高中数学高强、高压的课堂现状,丰富了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实现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正弦考题数学家
正弦、余弦定理的应用
聚焦选考题中的不等式证明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自学成才的数学家
数学家相亲
高考有机化学选考题对比分析
“美”在二倍角正弦公式中的应用
对一道研考题的思考
利用正弦定理解决拓展问题
正弦、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