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晚熟鲜食型马铃薯品种克新30 号及栽培技术

2021-11-29王立春李凤云田国奎娄树宝王海艳李成君

中国种业 2021年3期
关键词:切块种薯整地

王立春 李凤云 田国奎 娄树宝 王海艳 李成君 潘 阳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农业农村部马铃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齐齐哈尔 161600)

马铃薯是潜在的生物质能源作物,可粮、菜、饲兼用,发展潜力巨大[1]。随着人们对马铃薯消费需求的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稳步上升,2015 年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使马铃薯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马铃薯生产的种薯和商品薯基地,马铃薯的生产种植历史悠久[2],种植条件得天独厚[3]。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逐步推进,市场对于马铃薯新品种的需求十分强烈。现有的马铃薯鲜食品种大多外观品质差、退化快、抗病能力弱,因此急需一些广适、优质、高产、抗病的马铃薯新品种[4]。为了迎合市场需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育成了中晚熟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克新30 号,该品种适应性比较广,可在黑龙江省各生态区种植。

克新30 号是以国外引进品种FL1533 为母本,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自育品种克新16 号为父本,利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选育的马铃薯新品种。2009 年进行杂交试验收获实生种子;2010 年进行实生苗培育,获得无性一代混合群体;2011 年在本单位试验区内进行单株选择试验,获得无性二代单株;2012 年进行选种试验,2013 年进行品系预备试验;2014 年开展品种比较试验;2015-2016 年在省内进行联合体试验;2017 年进行小面积生产示范试验。2018 年完成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马铃薯(2018)230039。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农艺性状克新30 号属于鲜食、炸片用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83d,株型直立,株高60cm 左右。植株繁茂,生长势强。叶淡绿色,茎绿色,开花正常,花冠淡紫色,花药橙黄色,花柱长度中等,子房断面无色,无天然结实。匍匐茎长度适中;块茎前期膨大速度快,圆形,白皮白肉,薯皮光滑,芽眼浅,结薯相对集中,商品薯率达89%以上。休眠期长,耐贮藏。

1.2 品质与抗病性2016 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分析,克新30 号干物质含量22.67%,淀粉含量12.2%,维生素C 含量23.1mg/100g,粗蛋白含量2.11%,还原糖含量0.13%。食味品质优良。

2016 年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对病毒病及晚疫病进行人工田间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克新30 号田间抗PVX、PVY 病毒病和晚疫病。

2 产量表现

2015-2016 年在黑龙江省9 个试验点进行联合体试验。2015 年第1 生长周期联合体试验,9 点试验8 点增产1 点减产,平均产量1957.4kg/667m2,比对照克新13 号增产12.85%;2016 年第2 生长周期联合体试验,7 点试验4 点增产3 点减产,平均产量1970.3kg/667m2,比对照克新13 号减产15.68%。2 个生长周期平均产量为1963.8kg/667m2,比对照品种克新13 号减产3.53%。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地块选择及整地该品种适合种在微酸性土壤上,pH 值5.3~7.0。选择的地块要开阔、无障碍物,土壤疏松不板结,容易排水及灌溉。最适宜的前茬作物是禾谷类,可以避免土传病害,前茬如为茄科作物则不适宜种植马铃薯,且马铃薯田不宜连作。秋整地要好于春整地,有利于土壤保墒。整地深度一般为35~40cm,整地时施入农家肥30t/hm2,要把土块打碎整平,达到可以播种的状态。深耕对于马铃薯增产有帮助,因此一定要保证整地的质量。

3.2 种薯处理该品种休眠期较长,应在播种前30~40d 将种薯从贮藏窖取出,在散射光条件下进行催芽,芽长在0.5cm 时最适宜机械播种。切块时要选择健康、无病的种薯,切块重量不低于20~25g,保证每个切块带1~2 个芽眼,切块太小不利于抗旱,而且其中水分及养分不足,会影响幼苗的发育,因此一定要保证切块的质量。切块时如遇到病薯,要用95%酒精或5%高锰酸钾溶液对切刀进行消毒,避免病菌的传播。切块后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避免薯块腐烂,及早播种。

3.3 播种时间当满足以下2 个条件时可进行田间播种,一是当地终霜期前20~30d,二是当地10cm土层温度稳定在10℃以上。播种期不宜提前,防止气温低,播种后不出苗而产生大量的“梦生薯”。黑龙江省一般在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播种。

3.4 播种方式及密度宜采用机械播种的方式,点播,开沟、施肥、播种、合垄、镇压作业需要一次完成。种植密度要考虑种植地块的土壤和肥力状况,推荐种植密度为3800 株/667m2左右,根据当地的栽培水平和肥力水平可适当进行调整。

3.5 田间管理及收获在出苗后1 周左右及现蕾期要完成2 次中耕培土作业,及时培土对块茎的形成和膨大是非常有利的。田间若发现中心病株要及时拔出,晚疫病防治要及时。在结薯的关键时期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喷灌作业,但在结薯后期不需要过多水分,如遇连阴雨要及时排水,避免块茎腐烂。马铃薯进入生理成熟状态,即全株茎叶枯黄时,便可进行收获。收获前1 周进行杀秧处理,既有利于马铃薯薯皮的老化,也利于机械作业。收获后将烂薯、病薯、畸形薯挑出,避光黑暗条件下储藏,种薯用于食用时要避免薯皮变绿。

猜你喜欢

切块种薯整地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比萨切块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
马铃薯种薯催芽切块技术
随园食单——黄芽菜炒鸡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南北差异大到你想象不到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