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 Winter综合征研究进展
2021-11-29杨凌锋干琴静周鑫斌邱原刚
杨凌锋 干琴静 周鑫斌 邱原刚*
de Winter 综合征是荷兰医生de Winter 与其同事于2008年在新英格兰杂志上首次报道的一种新的心电图表现[1],该心电图高度提示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急性闭塞。此类患者并无典型的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表现,其典型表现为胸前导联ST 段上斜型压低伴T 波高尖。该征象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中的发生率为2%[1-2]。在过去十余年时间里,有许多de Winter综合征病例被陆续报道,进行急诊造影后发现大多为前降支近端严重急性闭塞,因此,对于此类心电图表现应引起重视,应将其识别为STEMI 等同心电图并进行紧急处理,以减少死亡率以及不良预后。目前国内《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已经提出应将de Winter 综合征视为STEMI 的等同心电图改变[3],而美国心脏协会(AHA)或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对这一特殊心电图表现的管理仍未写入相关指南,此类心电图表现若被视为NSTEMI,必然将延误诊断和治疗,增加患者死亡风险。本文旨在总结历年来与de Winter 综合征相关的文章,对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机制进行深入学习,就目前对de Winter 综合征的认识作一总结。
1 心电图
1.1 心电图特征 de Winter 综合征实际上是由DRESSLER等[4]在1947 年首次报道的,其报道的27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始心电图显示高T 波,其中1 例有de Winter ST-T 改变。2008 年DE WINTER 等[1]通过回顾分析1532 例前降支近段闭塞急性心梗患者心电图变化,发现有30 例(2%)患者未出现典型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急性期改变,并将此类心电图做出更详细的描述和总结:①V1-V6 的ST 段在J 点后上斜型压低1~3 mm,并与直立高尖对称T 波相延续;②大多数aVR ST 段抬高1~2 mm;③QRS 波时限正常或轻度延长;④可出现胸前导联R 波递增不良。2009 年,VEROUDEN 等[2]回顾性分析1890 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直接PCI 的患者,发现符合de Winter 综合征心电图表现的患者有35 例(2%)。这种心电图改变在血运重建后消失[2]。2011 年,de Winter 的一项前瞻性研究[5],收集了2011~2013 年阿姆斯特丹STEMI 现场分诊系统传输的所有12 导联心电图,在5588 例有心电图传输的患者中,有11 例出现该心电图表现(占所有患者0.2%,占前壁心梗患者1.6%),11 例血管造影均显示前降支近段受累,第1 周内死亡率为27%。morris 的系统评价显示de Winter 综合征心电图的ST 段上斜型压低在V3 导联振幅最大,中位振幅为0.3 mV(四分位间距:0.2~4 mV);t 波高度在V3 导联达到峰值,中位振幅为0.9 mV(四分位间距:0.8~1.1 mV)[6]。
1.2 心电图动态演变 DE WINTER 等[1]最初将该心电图描述为一种静态心电图,从首次医疗接触到术前,其记录的心电图一直未发生变化,血管开通后心电图恢复。然而,一些报道表明这种心电图可能是STEMI 演变过程中的一种瞬态和中间状态。2014 年,GOEBEL 等[7]最先报道了1 例de Winter综合征在发生后数小时内发展为STEMI 的病例。随后,国内外相继报道了de Winter 综合征发展为STEMI 的病例[8-10],大多在发展为STEMI 后出现了恶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XU等[11]回顾了441 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发现有15 例(3.4%)呈de Winter 心电图改变,其中13 例演变为STEMI,从心电图确认为de Winter 综合征直至演变为STEMI 的中位时间为114 min。另外,有病例报道发现,STEMI 也可以演变为de Winter 综合征。国内外均有报道[12-14]在冠状动脉介入前,心电图ST 段抬高自发地回落并转变为de Winter 综合征。ZHAO 等[12]同样发现了这样的变化,并提出de Winter 综合征可以分为2 类:(1)第一种是静态的,ST 段持续压低,血管再通后心电图恢复,不演变为STEMI;(2)第二种是可以呈动态演变的,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和自发血管再通之间的状态转换。国内外还有病例报道[15,16]发现de Winter综合征患者胸痛缓解后心电图可演变为Wellens 综合征。两者均为STEMI 的等危心电图,均提示前降支近段严重病变[17]。
1.3 心电图准确性 de Winter 综合征对诊断急性前降支闭塞所致前壁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Morris 的系统性综述纳入了3 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阳性预测值(PPV)[6]来确定de Winter 综合征的准确性。一项关于21 例de Winter 综合征患者的小型研究,其中20 例患者有≥1 处经造影证实狭窄程度>70%的病变。基于此项研究,PPV 为95.2%(95%CI:76.2~99.9%)[18]。Verouden 对具有该心电图表现的35 例患者分析显示,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均显示前降支闭塞,基于此项研究的PPV 为100%(95%CI:69.2~100.0%)[2]。MISUMIDA 等[19]研究发现,在330 例NSTEMI 患者中,有6例呈de Winter 综合征,6 例患者均在前降支发现了相应的罪犯病变,基于此项研究的PPV 为100%(95%CI:51.7~100%)。因此,de Winter 综合征对急性冠脉闭塞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需要紧急血运重建。
2 患者特征
VEROUDEN 等[2]回顾分析了10 年间1890 例因前壁急性心梗而行直接PCI 的患者,发现de Winter 综合征患者相比于STEMI 患者而言,发病年龄更小(de Winter 综合征患者平均年龄52 岁,STEMI 患者平均年龄61 岁,P=0.001),且多为男性(33/35,P=0.002),并伴有高胆固醇血症(P=0.001)。另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de Winter 综合征患者与冠心病家族史关系密切[11](P=0.004)。该综合征通常在症状出现后约90~ 100 min 出现,多数患者为窦性心律,中位心率为75 次/min[2,11]。CK-MB 峰值中位数290 μg/L。尽管直接PCI 后血流恢复,但de Winter 综合征患者由于常有诊断的延误,预后较差[2,11]。此外,XU 等[11]的回顾性分析显示,从心电图记录到再灌注的时间也增加了(平均182 min),这是由于缺乏识别引起的。
3 造影检查
该类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罪犯血管多为前降支近段[2,20],存在全闭或次全闭病变(术前TIMI 血流多为0-1级[1,2,11]),大多数为前降支单支病变,且侧支循环较差,仅在个别患者找到Rentrop 3 级侧支循环。随着近十年病例报道的增多,发现罪犯血管可以为左主干[21]、第一对角支[22]、右冠状动脉[23]和钝缘支[24]。最初de Winter 发现该心电图表现在1532 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里面发生率是30 例(2%),但缺乏阴性对照组,所以无法统计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即该心电图表现并非特异性提示前降支近端急性闭塞,陆续发现罪犯血管位于除前降支以外的血管也证实这一观点。该征对前降支近端闭塞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4 治疗策略
STEMI 患者心电图ST 段抬高提示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导致透壁心肌缺血,需要及时进行直接PCI 治疗;在有资质行直接PCI 的医疗机构的door-to-balloon 时间为90 min,转运PCI door-to-balloon 时间为120 min;若转运PCI 预计>120 min则可行溶栓治疗。对于NSTEMI 患者的心电图诊断标准为在≥2 个相邻导联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5 mm,对其进行PCI 时机是基于风险分层评估,为2~72 h。
4.1 介入 关于针对de Winter 综合征患者处理和管理,目前仍缺乏相关指南的建议。de Winter 综合征心电图表现以ST 段压低为特点,但造影结果多显示罪犯血管全闭或次全闭,多数罪犯血管为前降支近段,TIMI 血流0-1 级,与NSTEMI 的血管病变特点不符,必须按STEMI 处理,及时开通罪犯血管,挽救存活心肌。
4.2 溶栓 对于de Winter 综合征的患者能否进行溶栓治疗目前仍有争议。关于de Winter综合征患者溶栓的报道也较少。RAO 等[25]最先于2018 年报道2 例de Winter 综合征患者溶栓的病例,2 位患者均溶栓成功。XU 等[11]对4 例由de Winter综合征演变而来的STEMI 患者进行溶栓治疗,2 例溶栓失败,2 例溶栓成功,其中1 例发生再梗,提示对于de Winter 综合征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较差。总体而言,由于de Winter 综合征病例数少,且缺乏针对此类患者的大型临床研究,尚无足够证据证明溶栓是否适用于de Winter 综合征患者。
5 机制
这种无ST 段抬高的心电图改变电生理机制仍不清楚。de Winter 提出2 种假设:(1)浦肯野纤维的解剖变异导致心内膜传导延迟。(2)ST 段不抬高的机制可能是心肌缺血使ATP产生减少,导致细胞膜上ATP 敏感性钾通道(KATP)不能激活[1],这一可能机制已在急性心肌缺血的KATP 基因敲除动物模型上得到证实[26]。PICA 等[27]根据其报道病例的心电图变化特点,分析后也支持这一观点。FIOL SALA 等[28]认为,de Winter 综合征患者心电图会呈动态演变,是因为前降支次全闭塞所致,心内膜严重缺血,而心外膜部分缺血,但冠脉尚未进展为完全闭塞,ST 段未抬高,若不及时干预,则可能进展为STEMI,并提出其心电图ST-T 改变机制:T 波高尖及ST 段上斜型压低是心内膜下复极的延迟,使跨膜动作电位去极化减慢,动作电位时程延长,这一微小的跨膜动作电位改变叠加在心外膜上导致J 点压低及T 波高尖。
6 鉴别诊断
6.1 超急性期心肌梗死ST-T 改变 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为胸前导联T 波高大,基底部宽,可以不对称。其为冠状动脉闭塞时的早期改变,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心肌缺血程度加重,最终演变为STEMI。
6.2 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时常出现ST 段上斜型压低,此时并不存在心肌缺血,一般认为与心房复极有关。心电图上两者最关键鉴别点为de Winter 综合征是在心率正常时出现。
6.3 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患者主要表现为窄基底且对称、高尖的T 波,但不伴有ST 段上斜型压低,结合患者胸痛症状、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检查,不难鉴别。
6.4 Wellens 综合征 Wellens 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心绞痛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呈非同步性,常在胸痛缓解后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现心电图T 波改变;大部分患者的心肌酶正常,部分患者肌钙蛋白轻微升高;冠脉造影大部分狭窄程度不高,在50%~99%之间,多数有侧支血液供应;心电图诊断标准有:既往有胸痛病史,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正常,心肌酶正常或者轻微升高,无ST 段改变或轻度抬高(<0.1 mV),T 波呈对称性倒置或双相特征性改变在胸痛后出现,以V2-V3导联为主,无异常Q 波或R波振幅下降或消失,冠脉造影提示LAD 近段狭窄。
6.5 6+2 心电图改变 左主干闭塞常表现为广泛导联的ST段压低>1 mm 及T 波倒置,通常在V4~V6 导联改变最为明显,伴有avR 导联、V1 导联的ST 段抬高,且avR 导联ST 段抬高幅度大于V1 导联,对于此类心电图,国内称之为“6+2心电图”。两者均表现为多导联ST 段压低,伴aVR 导联ST段抬高。区别两者的关键点在于de Winter ST-T 改变的ST 段呈上斜型压低,并非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
7 讨论
de Winter 综合征从发布之初被认为是一种静态心电图,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de Winter 综合征的心电图变现是可以演变的,其更可能是STEMI 心电图演变过程中的一种瞬态和中间状态。但无论其为STEMI 的早期表现,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心电图,其冠状动脉的病理变化均为血管的急性闭塞,且大多位于前降支近段,需要立即行急诊冠脉造影及再灌注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内科医生、急诊医生、120 随车医生、护理人员等必须对这一心电图熟悉并掌握,若错误地视之为NSTE-ACS,会导致再灌注时间明显延迟,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产生不良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