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模式的探讨

2021-11-29李瑞富王亚亚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内容

吴 静 李瑞富 王亚亚

(国家开放大学,北京 100039)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的问题,聚焦到当今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的最重要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为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指引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通过教育过程中的各门课程(包括校内外的课程)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理念。

远程教育不同于面授学习,存在教师与学生的分离,利用多种现代媒体及技术组织教与学。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例,目前以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的办学组织体系开展统一办学,实行分级管理,学生普遍存在工学矛盾,年龄跨度较大,学生人数较多,因此课程思政工作在远程教育领域面临更大的挑战,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大思政的教育工作,是摆在远程教育者面前的大事,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在远程教育领域里开展课程思政的实施模式。

一、课程思政的起源与含义

早在2001年,陈玉琨等提出“课程,无论是在基础教育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总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综合的载体”[1]。课程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内容,而且也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真正完成“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但是以往的高校教育往往只是强调知识和技能,而价值教育是缺失或不足的[2]。为了突出课程的价值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课程思政应运而生。因此,课程思政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当今知识教育中所缺失的价值问题,利用所学课程引导学生正向思考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追求,为担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做准备。

课程思政最早来源于上海教育改革的“学科德育”。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自2005年起,上海市教委开始探索在所有课程中实施德育教育,出台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两纲教育”。此后在两纲指导下,聚焦学校德育课程的一体化建设,做好各门课程在德育教育中的衔接以及年级学段的衔接,并开启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3]。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会议之后,课程思政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光明日报》上[4]。在上海模式的基础之上,课程思政在全国各所学校拉开了全员、全程、全方位、全课程育人的序幕。

课程思政来源于课程和思政两个名词,课程是思政教育的载体,而思政是课程教育的价值目标。从词的本义上来说就是要做好学校教育中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即各门课程在传授知识及技能的同时,要紧扣思想政治工作大任,做好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共同完成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价值目标。课程思政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新理念、新的课程观,多数学者认同其内涵为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彰显正确的价值观[4]。课程思政将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融入各课程的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同时培育具有较高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的高素质综合人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思政素质,抓住育人过程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强化及补充,思政课程保证课程思政的价值及导向,两者互相依赖,在现代教育中缺一不可,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由谁培养人”的重要育人任务。

二、课程思政与远程教育

与传统教育相比,远程教育具有独有的特征:“1.学生和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分离状态;2.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的媒体教学占有主导地位;3.有组织的系统工程;4.自学为主、助学为辅;5.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某种形式的双向通信和反馈机制”[5]。此外,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也具有开放的鲜明特点,秉承人人皆可学的价值理念,是对当下其他教育的一种合适补充。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呈现个性化特点,任何人可以自己决定何时何地学习何内容。对于国家开放大学的老师来说,首先是提供给学生优质资源。因此,打造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以音频、视频、动画、图表、文字等元素呈现可视化的课程内容以及“够用、实用”的优质资源尤为重要。现代技术增加学生接近学习内容的方便性,而可视化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资源的“够用、实用”符合在职在岗学生的特点,保证在有限时间内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其次,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教师转变已有的教学策略,从之前以老师教为主转变到以学生学为主,要求教师借助导学引导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制定自我学习的规划。国家开放大学的老师要具备在“1个主持教师+X门课程+Y个分部教师+Z个学生”的学习网平台上开展教学的能力,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轨迹,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和督导。

我国远程高等教育在读人数众多,因此课程思政教育在育人的过程中不可忽略。远程教育的独特特点说明课程思政不能照抄照搬普通高等教育范例,需要在普通高等教育基础上进行创新,以适合远程高等教育的特点。目前我国多数文献普遍关注普通教育的课程思政,而对远程教育关注很少[6-7]。课程思政需要远程教育的教师参与到沟通与交流中,将普通教育的成功经验用到远程教育课程思政中,同时将远程教育的理念带到课程思政中,拓宽普通教育课程思政思维。

传统教育的课程思政主要通过面授课堂或课程社区实践来实现,而我国远程教育主要学习途径是以自学为主,辅以其他面授及辅导课程。有限的面授课程及辅导主要是解决课程如何学及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强调课程重点内容。因此,远程教育的课程思政主要体现在学习资源的建设中,网络课程是课程思政设计的主要载体。通过微课、视频等形式将课程思政融入学习内容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此外,通过课程讨论及开设相关课程活动,如学习及工作心得体会等征文活动把课程思政从学生静态的学习推高到互动交流的动态过程,是课程思政工作的升华。

我国幅员辽阔,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间差异大,且两类地区具有不同的特征。发达地区师资力量更强些,所以课程思政在建设之初,既要考虑保证欠发达地区拿来即用主义,达到课程育人目标,也要留出机动内容让有能力的教师根据本省、本校特点进行调整,做出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远程教育师生在时空上分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所以课程思政的内容要保证学生自学时易于理解,否则即为空谈。远程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8],因此课程思政设计要方便学生学习和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内,存在分级办学情况,各级办学单位间课程思政内容要共享,避免各自为政,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图书馆要发挥信息资源整合的作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

三、远程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与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远程教育学生多为在职工作的学生,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及时调整工作和生活中已有的错误观念,其在远程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在远程教育领域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又与传统教育有所区别,要适应远程教育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在大思政格局下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思政教育不再仅仅是思政课程的事,它存在于专业教育的方方面面,贯穿始终,达到知识教育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国家开放大学体系教师和教学组织都有其独特特点,所以其课程思政在满足育人任务的同时,呈现方式与普通高校相比也具有独特之处。每门课程都要讲思政,每位教师都要承担育人的任务,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资源、分离的时空中将相应课程思政价值传递给学生,需要在已有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切入的节点。为了保证课程思政在远程教育中实施,需要预先思考课程思政实施的流程。

(一)专业课教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负责人

专业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思维和职业修养。课程思政的内涵能否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关键在于教师本人的思政理念[9]。为做好育人工作,教师本身必须首先做好自身思政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提高,还要实现自身专业知识和素养的持续提高,才能培养又红又专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时代新人。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要有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此,专业课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如自学、培训、研讨、参观学习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等。

课程思想政治的学习需要教师来引领[10]。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校的总体规划来设计课程的思政元素,因此要求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并会应用,同时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把课堂知识讲好,把握好专业教学的关键方向。

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例,远程教育中每门课程的主持教师,其工作方式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师。他们既是课程的面授教师,又是系统内该课程负责教师,同时承担教学和管理工作。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课程主持教师要发挥领导能力,带领分部教师积极、主动及创造性地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中,提出有建设性的、可操作的建议。不管是总部还是分部教师,都要做好课程思政相关知识的积累,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在课程思政建设和讲授中对学生有所输出,提高自己育好人的能力。要严格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在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内形成一批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担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和塑造人的工作”,培养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二)专业负责人是课程思政的协调者

课程思政贯穿整个教育的全过程,一个专业里不同课程既有其自身特点,也有专业共性特点。因此,在挖掘课程思政资源时首先要考虑专业价值目标[11],打造专业思政育人课程包,协同完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同一专业的各门课程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在共同价值指引下完成育人要求;每门课程亦有其独有特性,要保证课程思政在整个育人过程中的连贯性及排他性。而专业负责人协调各门课程的思政资源,在保证专业知识学习先后关系基础之上,亦有课程思政育人的层递关系,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最终达到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育人目标。

在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内,我们要深入探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机整合问题。当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课程是由国家开放大学总部统一规划课程教学文件、教学资源和考核,这是可以确定的工作;而选修课程则是由各分部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适合本地发展需要的课程,这些课程与总部规划的必修课程如何有效衔接,协同完成育人目的,需要总部和分部进行有效沟通和充分的调研。虽然专业负责人主要协调的是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但是也要与学校思政教师、通识课教师、公共外语课教师保持密切联系,避免在整个专业的课程思政中部分内容的反复出现或重要内容的遗漏。毋庸置疑,专业负责人在各门课程教师之间、总部分部教师之间起着沟通协调的作用。

(三)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组建

课程思政团队成员需要具有认真工作的态度,高效的执行力度,同时尽量在此基础上让团队成员保持异质性,在团队研讨的过程中更能够爆发出更多的思政火花与创新的点子[12],这些有力量的分力驶向同一方向,保证课程思政内容的精准。

以国家开放大学为例,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可以在已有的教学团队基础之上,精选团队业务骨干教师加入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同时聘请学科专家、思政教师、学部党支部把关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的整合,实现知识技能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统一。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并非生搬硬拽,而是于无声处彰显协同育人作用。考虑到相关课程资源的更新及课程管理问题,团队中聘请教务、资源建设、出版社等工作人员,保证课程思政内容能够通过多个途径高效地传达给学生。

(四)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与实施

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挖掘根据课程特点可以采取两种措施:专业性比较强的自然科学探讨科学伦理相关的问题、该课程学科发展中重要的科学家及其贡献,让学生在进入实践前提前考虑相关问题,同时通过科学家的认真钻研的精神,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促进技术创新;人文课程主要探讨与思政课程相关的实践知识,思政知识在人文课程中撞出新的火化,引发新的思考,提升人文课程到哲学层面。两种措施的运用最终目的都是与思政课程一起发挥协同作用,培养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专业人才。总体来说,课程教师要有敏感的政治觉悟,科学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与资源,如体现时代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爱国主义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职业精神、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格培养等[4]。课程思政内容的挖掘要从课程实际出发,内容的整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通过趣味性、可视性、亲和性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思政知识的选择也得遵循整个学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需要将思政知识进行一定的精炼和简化。高宁等提醒我们要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反思,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无法涵盖的知识,能否由其他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弥补,或者通过二者的有机融合而得以实现?现有师资能否实现这种‘弥补’或‘融合’?”[13]

每门课程在原先知识选择时就因学习时间的限制而对知识结构有所取舍,现如今要加入思政教育内容,如何切入?增加多少合适?增加哪些内容是必需的?这些都需要课程老师和专业负责人去认真思考。

首先,课程教师根据学校要求和专业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思政育人的价值目的[14],从所负责课程中厘清课程思政的独特要素,并列出清单,在教学大纲、考核说明等课程文件中加入课程思政内容。在此基础上整个专业课程放在一起研讨,确定各门课程思政内容,避免相关内容的重复,尽量在学生有限的学习期间内,融入更广的思政内容,将更多的知识升华为内在的价值。在清单中详细说明思政内容加入方式,如在面授学生时加入、在网络课程中有所体现、在纸质课程教材中体现(改编教材时加入相关内容)、在电子书教材中体现、在视频教材中体现(视频录制时加入相关内容)。列出学生学习的方式,如自学、面授小组讨论、网上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相关思政内容在学生和专家预评价基础上进行修订。

其次,课程思政内容的实施主要关系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在远程教育领域,存在时空分离的教学工作,必须依托课程教学团队将相关的思政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在前期纸质教材、视频教材不能立即更新,需要课程教师编写讲义,补充录制相关内容;一旦有机会修订纸质教材和视频教材,要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听课等方式研讨如何巧妙地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中。如在“人体解剖生理基础”课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遗体捐献话题、探讨器官老化后与老年人的沟通问题、生理学家坎农的科学气质与人文情怀等,增强学习知识的趣味性,提醒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与人文情怀。

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观感受特别重要,要从教学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面授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课下组成小组进行思考,真正做到课上课下智育和德育的融合。

(五)课程思政内容评价

课程思政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教师、学生的反馈及时更新。每学期均需评价课程思政内容的新颖性,是否跟得上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新理念、新价值,是否针对当前国内国际有正确的思考与导向。课程思政内容要在学生考核时有所体现。

课程思政将思政价值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始终贯穿在学生整个学习全过程,开创了全方位育人的创新理念。远程教育以自学为主的学习途径,必然要求思政内容的呈现方式要以课程资源为主要载体,以精巧的课程设计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而默默奉献的课程教师及团队是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

课程思政的实施使得思想政治课与其他课程不再是完全割裂,专业科学素质和道德品质教育不再分割,一起协同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嵌入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思政使得教育不再仅仅重视知识与技能,而是同时重视知识技能与价值的培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帮助学生在专业课程中提炼人文精神,架起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间相互沟通的桥梁。

然而,目前课程思政仍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上海市以及一些兄弟院校已经获得了一系列成功的探索经验。在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指导下,国家开放大学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远程教育的课程思政之路,尚需要在体系内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内容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