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1-11-29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1年17期
关键词:学分证书体系

唐 冬(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 前言

从目前阶段来看,我国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业结构面临着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制造业也开始摆脱低端制造开始向高端制造迈进,在此背景下对人才有了更高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学校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并且开始执行“1+X”证书制度。“1+X”证书制度指的是学生除了需要获得国家教育要求的学历及证书以外,还应当鼓励学生积极获取更多不同种类的职业技能证书,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1+X”证书制度在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X”证书制度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前进和发展,但是距离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从当前阶段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1”的培训上且完成情况较好,但是对于学生的“X”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取得的教学成果也比较有限。

■ “1+X”证书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一)将专业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

“1+X”证书制度指学校既注重对学生的学历培养和专业理论培养,同时还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等级培养,实现专业教育与技能教育的深度结合。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不但能牢牢掌握好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能提升自身职业技能以及技能证书的等级。在“1+X”证书制度的影响下,能够彻底打破高职院校以往注重理论知识和学历教育,忽视技能培训的状态,促使其注重对学生理论和技能进行双培养,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同时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使其在进入社会后迅速适应岗位,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更好的成绩。其次,多种技能等级证书傍身,使学生的履历足够亮眼,更容易获得企业的青睐。

(二)在专业教学资源和技能等级教学资源的共同开发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1+X”证书制度是全新的人才培养制度,但该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动态的。该制度对教学资源的开发是非常重视的,开发方向致力于市场最新技术,在高职专业技能教学中把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及其有关内容融入其中,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在该证书制度下,能够推动高职教育事业与企业市场的最新需求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发专业教学资源与职业技能教学资源,并促进两者的共同开发,在校企合作中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促进工学结合的实现。

■ “1+X”证书制度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现状

(一)对学分数量过于注重

“1+X”证书制度下,大多数学校采用严进严出的学分管理制度,这种管理方式在高校被普遍运用,而且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使学校教务管理以及日常教学管理变得更加轻松便捷,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但是,学分制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有些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学分数量的要求,对于学生学分质量的要求则过于宽松,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真正实力的成长。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开启了边界之门,例如在补考或清考等工作过程中,以使学生尽量全部通过为准绳,不自觉地放松了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使学生轻易获得学分,也比较容易拿到“1”证书。在这样的背景下,自主性不强的学生就会认为学校早晚会让自己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书,从而产生了惰性,失去了对深入钻研专业技能的兴趣,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状态较为放松,造成自身实力不足,竞争技能等级证书的能力自然就会弱化。

(二)“1+X”培养体系方面投入过少

“1+X”证书制度下进行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但是有些学校及人才培训机构对该体系建立工作投入力度过小,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效。我国当前对会计专业设立了不同等级的证书,在第一类证书中包含初级、中级、高级证书,这些证书都是具备职称性质的。参加会计培训学习的学生除了可以参与会计职称证书的学习和考试外,还可以自主进行审计师、经济师和会计师等职称的考试。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开设与这些证书相关的辅导课程,也没有开设单独的专业技能辅导课程,说明在对会计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对“X”证书培养方面存在投入力度过小的现象,不利于“1+X”制度下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这会导致学生对“X”证书及其相关学习信息都不够了解,不利于学生学习及考取技能级别证书。

(三)校企合作方面有待加强

现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把校企合作融入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中有利于会计人才到企业进行实际业务的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对“1+X”职业技能的需求,以及在获取“X”技能级别证书的过程中增强核心竞争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高职院校及会计培训机构目前与企业有所合作,但是他们之间的合作还不够深入,合作广度也有待加强,缺乏职教集团、行业指委、行业协会、企业协作共同体平台。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及培训机构与企业之间都是挂牌合作的模式,并没有正式的合作协议,所以对会计人才的合作培养仍旧停留在表面形式的状态,起到的实际效果也不明显,这种合作方式导致学生在实习单位不受重视,因此在学习上收获较少。另一方面,会计部门属于企业的核心部门,因此学生很难深入接触到具体的、技巧性的会计工作内容,实习生在企业中往往负责最为基本和表面的工作,不利于其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

■ “1+X”证书制度下完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途径

(一)施行更严格的学分管理制度

“1+X”证书制度推行后,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与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现阶段高校大多采用学分管理制度进行管理,该管理方式确实起到了较好的管理效果,但是部分学校存在对学分管理不严格的现象,往往为了帮助学生毕业就业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和标准,学生轻易就能拿到较高的学分。这样的管理模式会导致学生认为学分获得的很容易,因此在专业学习上持松懈态度,不利于其专业能力的增强。面对此现象,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学分管理,严格按照高要求、高标准来要求学生。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高职教育有其独特的特点,跟普通的高等教育尚有所区别,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劳动技能,使其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需求,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因此在教育方式上不能照搬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而是要走出自己的特色。高职学校只有对学生进行更严格的学分制管理,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才能使学生的学分与学生的专业技能相一致。

(二)应当设立“X”证书辅导课程

现在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提出了“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学校教育中建立起依据“1+X”证书制度进行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一个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是完整的、包含多方面的、能够满足“1+X”证书教育需求的完整体系。该体系中应该包括高职院校对学生获得“X”证书过程中给予支持的部分,设置与“X”证书相关的辅导课程。例如设置初、中、高级会计证书辅导课程,国际、国内注册会计师辅导课程,以及审计师、经济师等证书的辅导课程,加大对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投入力度,给予学生最大限度地师资力量支持,帮助学生更轻松地获得“X”证书。

(三)实现深度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拥有优质的师资力量及其他会计教学资源,能够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给予学生更好的教育,在“1”证书的取得方面可以给学生很大的帮助。但是学校也存在会计实践机会不多的情况,对学生“X”证书的取得只能给予有限的帮助。企业有很多与会计相关的部门及工作岗位,这些部门也需要会计人才的加入,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在企业实习的机会。但挂牌式的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在企业实习的学生难以真正接触到会计操作的工作内容,无法在实习中大幅提升自身实践能力。针对此情况,院校应当加深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例如可以和企业建立定点培养式合作,学校培养出的人才直接进入合作企业进行工作,为学生提升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同时也使企业对实习生的培养更加重视,帮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升会计实践能力,助力学生取得“X”证书。

■ 总结

“1+X”证书制度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对劳动者技能的需求而对高职院校提出的要求,学校应在此制度下,针对会计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通过严格学分制管理、开设“1+X”证书相关辅导课程、加强校企合作等途径可以有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学分证书体系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本刊核心证书
收录证书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