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脏增强CT检查肝癌的价值分析

2021-11-29于伟峰杜洪勇姜志海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3期
关键词:病理切片门静脉肝癌

于伟峰,杜洪勇,姜志海(通讯作者)

(1海阳市东村中心卫生院影像科 山东 海阳 265100)

(2海阳市发城中心卫生院影像科 山东 海阳 265100)

(3海阳市龙山街道卫生院影像科 山东 海阳 265100)

肝癌是我国临床发生率普遍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包含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两个类别,一般在患者发病早期,并不会出现典型性表现,因此极易忽视,导致很多患者至病中晚期方得到确诊,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预后难以得到理想效果,不仅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身心负担,甚至存在较高的致死风险[1]。因此针对肝癌患者,探讨有效的检查方案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保证患者预后质量以及生命安全的关键举措。现阶段,临床诊断肝癌的有效手段较为繁多,但在检查可靠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性。本次纳入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经病理切片确诊为肝癌的67例患者,以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增强CT扫描的具体应用价值,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入海阳市东村中心卫生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经病理切片确诊为肝癌的67例患者,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有乏力、消瘦、食欲不振、腹胀等表现且经病理切片确诊为肝癌的患者;(2)预计生存周期超过6个月的患者;(3)本人与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均知情且授权的患者。

排除标准:(1)合并存在其他脏器官疾病的患者;(2)肝癌晚期且有恶病质、胸腹水的患者;(3)沟通障碍、精神疾病的患者等。67例患者中包含男性41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的为34岁,年龄最大的为82岁,均值(57.32±12.43)岁;病程最短的为3个月,病程最长的为19个月,均值(8.85±3.25)个月。

1.2 方法

取美国GE16排128层Light Speed螺旋CT对患者行肝脏增强CT扫描,首先由患者上腹部为初始点进行平扫,参数设定如下:层厚5 mm,层间距0,然后连续容积扫描患者肝脏,最后增强扫描,造影剂选用碘海醇,取100 mL遵循3 mL/s的速率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完成注射后,25 s为动脉期,60~70 s间为门脉期,180 s后为延迟期。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增强CT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并基于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条件下分析所得图像。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观察指标采集软件为SPSS 21.0,计数资料以率(%)进行表述,并由χ2值进行验证,若所得结果显示P<0.05,表示对应数据组间有统计学性差异。

2 结果

2.1 肝癌CT扫描特征

CT平扫图像:病灶以低密度影为主要表现,呈现为圆形、类圆形,不可见清晰的边界。

增强CT图像:动脉期病灶以高密度强化为主要表现,局部为无强化,或是强化不均匀,门静脉期以等密度、强度强化为主要表现,少数可见高密度表现;延迟期以结节影为主要表现,可见清晰的边界,周边普遍有较模糊的低密度影,呈现为小斑状,结节强化特征非常明显。

2.2 病理检查与增强CT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7例患者中,有51例为原发性肝癌,16例为继发性肝癌;CT检查结果显示67例患者中,有47例为原发性肝癌,20例为继发性肝癌;与病理结果对比,CT检查准确率为94.03%(63/67),误诊率为5.97%(4/67),组间不存在统计学性差异(χ2=2.319,P>0.05);此外在CT检查结果中,共计病灶78个(58例为单发病灶,9例为多发病灶),直径区间为2~22 cm,平均(4.12±1.78)cm,分布位置包含左右两叶。

3 讨论

肝癌是临床普遍存在的恶性肿瘤,且具有进展快、转移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会给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预埋较大的隐患[2]。近年来受到环境、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肝癌患者基数持续扩增,且患者年龄跨度也在随之增加[3]。肝癌在临床上有两大类型,即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而无论哪类其存在的危害性均非常大,一些患者还可能合并存在肝癌、肝硬化等情况,在病情发展过程中,肝功能持续衰减,最终给机体血供总成较大负面影响,促使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而在病情发展至中晚期阶段,随着癌细胞的转移、扩散,患者肝部周围器官,例如肺、胃、胆道等,均会受到不良影响而功能障碍,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4]。

针对肝癌患者,早期有效的诊断方案,是及时有效治疗的关键,也是患者获取较好预后质量、保证生命安全的关键。临床认为肝癌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必然存在肝脏组织功能差异情况,所以肝癌患者的肝脏组织结构也会有特异性表现,因此可通过观察这种差异性判断患者是否罹患肝癌[5]。目前肝癌临床诊断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但该检查方式需要手术、穿刺来实现,不仅操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而且难以有效明确患者的病灶分布情况、肿瘤大小等信息。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持续发展,CT广泛应用于医疗检查中,其中也包含肝脏疾病,临床经验良好,可反映患者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期的具体表现,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明确患者是否罹患肝癌,同时还能对患者病灶具体情况形成明确的认知,漏诊、误诊风险性相对较低,可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基于此,本研究纳入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经病理切片确诊为肝癌的67例患者,以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增强CT扫描的具体应用价值,结果显示,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7例患者中,有51例为原发性肝癌,16例为继发性肝癌;CT检查结果显示67例患者中,有47例为原发性肝癌,20例为继发性肝癌;与病理结果对比,CT检查准确率为94.03%(63/67),误诊率为5.97%(4/67),组间不存在统计学性差异(χ2=2.319,P>0.05);此外在CT检查结果中,共计病灶78个(58例为单发病灶,9例为多发病灶),直径区间为2~22 cm,平均(4.12±1.78)cm,分布位置包含左右两叶。由此可见,对肝癌患者行增强CT检查,其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较为接近,虽然仍存在误差情况,但其所具备的临床应用价值不容忽视,可作为参考诊断方案。

对肝癌患者行增强CT检查,基于不同条件下,即门静脉期、动脉期、延迟期等,患者的组织病灶也存在不同的表现,通过分析患者病灶组织在不同条件下的特异性表现,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可靠的分析。一般情况来说,在动脉期条件下,肝癌患者的增强CT影像如下:病灶以高密度强化为主要表现,局部为无强化,或是强化不均匀;门静脉期则以等密度、强度强化为主要表现,少数可见高密度表现;延迟期以结节影为主要表现,可见清晰的边界,周边普遍有较模糊的低密度影,呈现为小斑状,结节强化特征非常明显;即由动脉期至延迟期,患者的病灶密度逐渐降低[5-7]。有学者研究分析属于速升速降范畴,肝癌患者在增强CT检查期间,其病灶并不存在较清晰的边缘,转换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条件下,患者病灶密度并不存在持续性强化表现[8],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因此认为对肝癌患者行肝脏增强CT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为全面且明确地了解患者病灶处的相关信息,降低患者漏诊、误诊风险,同时对后期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也有较积极的作用,可促进患者预后结果,为其生活质量、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综上,以肝脏增强CT对肝癌患者进行检查,诊断结果相对较为可靠,同时便于医生掌握患者病灶大小、肿瘤直径以及分布位置等信息,为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病理切片门静脉肝癌
洪水浸泡后病理切片和蜡块的抢救措施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1例羊感染猪链球菌的诊断》图版
《犬脾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例报告》图版
·后插三·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