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超声引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1-11-29周敏光彭远强傅仲带
周敏光,彭远强,傅仲带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神经外科 广东 佛山 528333)
作为外科学的一个分支,神经外科主要以手术治疗为基础,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1]。一般来说,本科室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手术治疗。但中枢神经毕竟太过重要,术中稍有不慎则有可能造成伤损,进而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副伤害。因此,为了提高神经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中的创伤,可在术中采用超声引导支持。此种技术的作用机理为:在超声的引导下,避开血管神经及其他重要组织器官,将穿刺针、内镜套筒等设备精确地穿入病变组织,内镜或显微镜下精细操作完成治疗,可有效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且穿刺后还能够迅速对穿刺部位及路径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出血或其他损伤情况,并在最短时间内加以处理,全面保护患者的安全。本研究旨在分析术中超声引导支持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时是否具备价值,现对研究过程进行梳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本院神经外科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20例,将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
纳入标准:(1)患有自发性颅内血肿、外伤性颅内出血、脑肿瘤等疾病,需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2)对本研究予以认同,自愿参与的患者。
排除标准:(1)同时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2)机体耐受力未达到手术要求的患者;(3)因各种原因无法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4)基本资料完善程度不足的患者。
2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男女比14∶6,年龄区间7~75岁,平均(52.36±1.49)岁。疾病类型分布情况如下:自发性颅内血肿8例、外伤颅内血肿6例、脑膜瘤3例、脑转移瘤2例,其他1例。
1.2 研究方法简析
1.2.1 仪器设备选择 日立牌全数字化彩色超声诊断系统EUB-8500,自带全新超宽频带探头技术和数字声束形成器技术,能够完成高精度复合成像。具有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将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差异用不同的彩色显示出来。不仅实现了定性分析,还具备定量分析功能,并且探头自带夹控式穿刺架,能够行高精度穿刺,使神经外科手术获得更大的支持。探头的具体参数指标为:频率可达5 MHz的凸阵探头和频率可达8 MHz的腔内探头,最大探测深径可达到20 cm。
1.2.2 手术中的支持 (1)按照常规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方式,切开患者头颅并去除骨瓣之后,将已经被0.9%氯化钠溶液处理过的探头与导线一起放置于手术专用的无菌B超套中,将探头紧密贴合在硬膜表面、皮层表面等合适位置。(2)控制探头依次按照横向、纵向、斜向的顺序,对头颅内的组织、血管等进行检查。(3)与术前的头颅CT以及核磁共振检测报告及影像资料进行对照,进一步观察患者脑部病灶的具体位置、面积大小、边缘处的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测量病灶距离脑膜及其他重要区域之间的距离,完成精准定位。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设备对病灶及附近区域的血液供应情况进行观察。此外,周围组织的血管分布情况、处于何种运行状态、手术切除病灶时应该从什么位置进入、触碰血管造成大出血或重度颅内压的概率是多少等均应详细勘察及计算。(4)需要进行颅内病灶穿刺的,加配自带夹控式穿刺架,在B超引导下进行穿刺。(5)手术完成后,再次使用超声引导设备,观察病灶切除的是否彻底、修复工作是否完整,是否有血管处于压迫状态或是新发出血。确认无误后,方可将患者送回病房。(6)为了使超声引导下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过程更加顺利,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成效,在手术前,护士可以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告知患者术中超声引导的具体作用,帮助患病者平复恐慌、焦虑等不良心绪的同时,还能够增强其信心,进而在手术全过程内尽最大努力配合,增加手术成功的砝码。
1.3 观察指标
(1)记录20例患者手术期间通过超声引导支持是否能够顺利观察到病灶,且病灶位置、面积大小、血流情况、对手术的指引是否精确等也应准确记录,将相关结果作为第一观察指标;(2)统计8例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经内镜下血肿清除后,其颅内病灶的变化情况,将之作为第二观察指标;(3)统计20例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将之作为第三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20例患者术中超声引导支持观察结果
20例患者神经外科手术中行超声引导支持的观察结果显示,20例患者均清晰观察到病灶,病灶发现率达到了100.00%。尽管疾病种类分为脑出血、脑内血肿等,但每种疾病患者病灶的具体位置、面积大小、血流情况均十分清晰,对手术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十分精确的指引作用。
2.2 8例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颅内病灶变化情况
8例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基于超声引导下的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穿刺术之后,病灶均明显缩小,关颅时超声复查见颅内血肿已大致清除。术后当天复查头颅CT发现,8例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均达到95%以上,治疗成果达到预期目标。
2.3 20例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20例患者术后并未出现颅内感染或伤口感染情况。其余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情况中,患者以自诉手术切口疼痛感为主,无再出血、癫痫、复发等情况出现。20例患者中有8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仅与病情相关,与手术操作无关,结局20例患者预后均较好。表明术中超声引导支持下的神经外科手术安全性较高。
3 讨论
首先,医生必须具备丰富的脑科及神经外科疾病临床手术治疗经验及扎实的理论基础,对绝大多数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均能够及时应对。其次,医生的解剖技术务必娴熟,除了对病灶进行穿刺引流或是直接切除外,应尽量避免损害周围的正常组织及血管,保证患者的安全。但具备此类能力的临床医学专家数量相对稀少,且再精确的“主刀艺术”也有可能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发生不可逆的伤损,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降低其生活质量。近年来神经外科术中逐渐应用起神经导航及立体定向系统等更为先进的设备,能够有更精准的术中定位及指引作用,但可能会因为术中脑脊液释放,手术解剖分离等原因导致病灶偏移等,不能达到实时指引的作用,并且术后不能作较为方便的疗效验证。为了在神经外科术中给予医生更多的支持,指引其高质量地完成手术,作者认为采用术中实施超声引导技术依然是一种行之有效、能够提供最短、最安全手术路径的方式,并且术中能够动态观察手术的情况,手术结束前能够简单验证手术疗效。具体而言,术中超声引导技术与术中CT及核磁共振等得到更加灵活的应用之后,基于高清分辨率的神经影像导航系统能够将患者颅内情况实时显示在电子监视屏幕中。如此一来,骨瓣定位更加准确、病灶位置更加确切、病灶切除边界的确定更加合理,还几乎能够避开所有的颅内关键结构[2]。
神经外科术中超声引导早期支持技术由于成本极高,只能在少数专业化达到相关标准的医疗中心中使用,且需要建造特殊的基础设施,术中操作过程也并非大众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还需额外的人力及物力支持,“实时性”较差。经过近10年的发展,用于扫描的探头已经充分运用了阵列技术,不同的影像模式能够与多种影像技术相结合,超声引导系统可针对不同的人体区域调整至相应的频率,使成像的清晰度更高[3]。
将超声引导支持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时的注意事项为:必须确保超声定位系统能够精准定位患者病灶及其他目标位置的组织结构,故对超声引导系统进行校准及常规的维护是必不可少的。具体而言:①超声引导系统的测量精度必须定期检查,纠正偏差数值;②每日均应对系统坐标系进行初始化操作,并校准相应的参数;③每次使用前后均应进行常规精确度验证;④完成对超声系统的物理参数检测,对超声探针是否处于正常位置进行检测;⑤完成对超声引导系统整体机械方面的检测[4-5]。综合而言,术中超声引导具备必要性,可提升神经外科手术的效果,需提高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