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与发展

2021-11-29■段

江西社会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原则特色科学

■段 妍

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与发展贯穿于党的各个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创造性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科学社会主义新的内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阐述并归纳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包括:社会主义社会要坚持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并协调交换、分配、消费过程,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未来社会要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走向高级阶段;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发展先进生产力,建立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实现人的解放和社会全面进步,等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和中国实际,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不懈探索,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

一、改革开放之初的坚持与探索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要在落后中实现追赶,首先就是要从思想上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从中国基本国情与实际出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全面思考与探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了新高度。

(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上存在着两种歪曲和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倾向。一种是“左”的思潮,照本宣科,僵化、教条地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如,认为社会主义等于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就是纯而又纯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这种理解既败坏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名声,又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名义否定改革开放的新举措。另一种倾向是从右的方面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认为改革开放是“重新回到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要“补资本主义的课”。针对这些错误认识,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从多个方面坚持和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第一,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力推动拨乱反正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所造成的失误,究其思想根源,就是因为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党情、国情和世情作出了错误的估量与判断。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1](P278)邓小平不仅明确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而且还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即以客观实际为出发点,将科学理论应用于中国具体实际,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并最终依靠实践检验理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全党迅速团结一致,为肃清流弊、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二,正确评价毛泽东,全面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坚决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能否正确评价毛泽东、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关系到能否凝聚党心民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到能否真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重大理论问题。1981年,立足国内外大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国共产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恰当指出其晚年错误,坚定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第三,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也没有普遍适用的模式,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进程,必须与具体国情、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必然是带有民族特色的。改革开放以来,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邓小平深刻总结革命与建设历史经验,多次强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适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阐释了这一科学命题的基本内涵,强调不照搬书本、不照搬他国经验和他国模式,要既契合中国实际,又遵循客观规律,走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独立自主的道路,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实践主题。

(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探索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突破长期以来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禁锢,使科学社会主义真正扎根于中国实际之中。第一,揭示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P373)我们党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破除了关于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开辟了认识社会主义的新视角。第二,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历史前提,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意义。20世纪70年代末,在重新反思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经验教训和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重新认识中国社会所处发展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强调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2](P252)。初级阶段理论既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又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只能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这一论述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阶段论的丰富与发展,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方位,为我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三,探索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社会要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围绕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市场作用与宏观调控的关系、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等问题,邓小平提出许多重要论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P373)“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2](P364)等等,这些论述立足中国实际,把市场经济作为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手段,有效破除过去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充分彰显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原则的创新;同时,认识到公有制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各国应根据本国生产力发展实际,探索和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

二、面向新世纪的捍卫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面临严峻挑战,“共产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1996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瑟罗在其出版的《资本主义的未来》一书中宣称:“在19世纪的多半和20世纪的全部时期,资本主义内抗社会主义外拒共产主义。现在这两种意识形态除了进入历史教科书,已经没有别的前途。资本主义独领风骚。”[3](P63)这些论调使得国内一些人怀疑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空前的困难与压力,一些人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应该走西化之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准确把握国内外复杂形势,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辟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新境界。

(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确立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我们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从“遏制中国”到“制裁古巴”“孤立朝鲜”,极力使世界向单极化方向发展。在这种黑云压顶的环境下,国内少数人借机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时期,能否继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最重要的就是确立邓小平理论的地位。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全面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根本任务等等。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强调邓小平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并将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多次把邓小平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紧密联系起来,他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4](P12)邓小平理论精辟概括社会主义本质、创造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科学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精神,为丰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

立足于新世纪的新变化、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党着眼于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从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等方面开展理论和实践探索,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其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提供基本遵循。一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放在突出位置,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动力,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生产力基础。先进的生产力要求先进的文化与之相适应,先进的文化是对先进生产力的反映,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与先进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只有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等需求,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政党建设原则。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怎样进行建设、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来实现对社会主义国家强有力领导,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核心问题。江泽民强调:“只要我们党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5](P1206)“三个代表”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创新手段破除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桎梏,推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思想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管理工作,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必须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将“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建立在坚实的制度基础上,实现党的各项工作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这些重要思想内涵凸显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对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出新要求。

三、站在新起点的完善与发展

21世纪初,中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诸多问题亟待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何处发展,怎样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发展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提出科学发展观

进入21世纪,中国成为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不仅日益增多,而且日趋复杂。要进一步发展,是走西方国家已经走过的中等收入阶段的路,还是探索新路?要进一步发展,是回到以前的老路上去,还是继续开拓光明之路?尤其是在这一时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显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有人认为,讲和谐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有人提出,以瑞典、丹麦、挪威等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而中国执行是左倾路线,并呼吁中国应回归民主社会主义,认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针对这些论调,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6](P11)在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阶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论创新。第一,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发展”的内涵。我们党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明确了“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深化了人们对“发展”的认识,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方面,强调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提出“增长是发展的基础”[7](P105);另一方面,强调经济发展要“又快又好”,要抓住科技进步这一关键环节,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第二,丰富和发展了关于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离不开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我们党着眼于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大危险”,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新论断,强调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德才兼备的选人标准、坚持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理念、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健全民主集中制等,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开展。第三,丰富和发展了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根本目标的基本原则。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最大努力保障人民利益的整体性、全面性,不断探索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正是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在中国的鲜明体现。

(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积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矛盾与问题,突出表现为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为此,我们党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2005年,胡锦涛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概念。[8](P2)在经济建设上,不断增强驾驭经济的本领,深化对市场运行规律的认识,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在政治建设上,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使人民群众的知情渠道、监督渠道、诉求渠道更加畅通,人民当家作主得到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党的十七大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6](P30),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在文化建设上,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建设的主线,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6](P33)的任务要求,大力推动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放文化生产力,改革创新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手段,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掌握国际思想文化斗争的主动权。在社会建设上,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社会管理体制,为社会建设有序进行提供重要保障。

四、进入新时代的守正与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外有些舆论试图抹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资本逻辑为中心的“资本社会主义”,是以国家管制为主体的“国家资本主义”,以特权官僚集团为基础的“新官僚资本主义”等。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逐渐上升。针对这些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中无产阶级政党领导、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基本原则,在守正基础上不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9](P109)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向前。

(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形成意蕴丰厚的社会主义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系统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基础上,立足中国立场,对如何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进行深刻阐释,形成了意蕴深厚、立意高远的社会主义观,并随时代、实践变化而深化丰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第一,明确强调党领导一切,深化了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具有自身特质和优势,只有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才能从自在的阶级变为自觉的阶级,才能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立场坚定、方向正确。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为什么坚持、怎样坚持党的领导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0](P181),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10](P16),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统一性,并对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第二,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深化社会主义社会要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类应该自觉地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们党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11](P209),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第三,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1](P36),将“文化自信”纳入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夯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大力弘扬革命文化,有效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二)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方案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在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我们党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贡献重要力量,“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12](P11)。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抓手,着力解决制约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短板,近1亿人摆脱绝对贫困,如期顺利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目标。坚持协调发展,针对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断推动区域、城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方面协调发展。坚持共享发展,把共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促进中国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202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1.6万亿元人民币,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总之,中国共产党人坚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进化程度、历史文化传统等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不断明确前进方向。

五、结语

通过总结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发展,可以看到:首先,中国共产党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指导思想、政治制度、价值取向层面上存在根本不同;中国独立自主探索的路是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别的邪路、弯路、老路。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虽仍有生命力,但其孕育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以及显现出的政治斗争、社会撕裂、经济发展失调、治理失效的弊端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越来越举步维艰。而中国共产党创立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对中国旧有制度、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超越,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符合本国国情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康庄之路。

其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要同中国五千年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本在于科学社会主义,之根在于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扎根于中国大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观念相互融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要进一步赓续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方法、价值等层面的契合,以增强和彰显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最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是教条,是推动我们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指南。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虽具有普遍的思想价值,但其具体运用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以不同时空结构进行创新发展。如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提出要把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党与市场的关系,我们党实现了关于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指导和调节的理论创新。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紧跟时代与实践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迈进。

猜你喜欢

原则特色科学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党支部的工作原则是什么?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科学拔牙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