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精准扶贫时代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路径

2021-11-29单晓竹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赋权对象

单晓竹

(鞍山师范学院 管理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一、国家助推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

贫困问题是世界性的挑战性课题,贫困治理不仅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和谐发展。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调研扶贫攻坚时提出精准扶贫至今,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截至2019年底,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有效解决,全国合计770多个贫困县摘帽,占到全国832个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90%以上。2020年,我国已经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按现行标准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后贫困时代贫困类型将出现转型,出现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一维贫困向多维贫困、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原生性贫困向次生性贫困、农村贫困向城市贫困转型。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发展的动态性和贫困成因的多源性,决定了贫困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加大了贫困治理难度,产生了新的贫困治理诉求[1]。以往自上而下的扶贫模式在带来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弊端,如重视物质救济,忽视了贫困对象能力的提升,只是暂时性脱贫,面临返贫风险较大。为解决这种弊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将由社会组织承担的公共事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这意味着单一政府管理体制将会改变,逐渐过渡到协同治理、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实现多元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社会组织的参与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以往政府主导的政策性减贫所带来的问题。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是构成社会组织的新型主体。2017年民政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性意见,指出社会工作人才是为贫困群众提供心理疏导、精神关爱、关系调适、能力提升等社会服务的新兴力量,在帮助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自我脱贫信心、拓宽致富路径、提升自我脱贫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系列行动计划,支持和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参与精准扶贫[2]。社会工作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可以运用其专业优势链接资源、提升个人能力,有效缓解社会性和精神性贫困。党和政府对社会工作组织介入精准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搭建了社会工作机构介入精准贫困领域的平台,为社会工作在反贫困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社会工作服务领域较为广泛,包括扶贫、济困、扶老、救孤等多个层面,可以综合回应贫困群体的多元需求,能够有效对接“精准扶贫”,通过赋权增能的实现,使贫困者不仅实现物质领域的脱贫,而且实现精神领域的脱贫。

二、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可行性

社会工作专业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专业的价值观、丰富的理论和专业的方法,为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关注点一致

最初的社会工作萌发于政府与宗教团体对于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产业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产生了大量的城市贫民和失地农民,由此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威胁着社会的稳定。为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政府和宗教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面对大量的贫民,政府出台了济贫法案,并采取了分类管理、按个体需求给予不同的救助等措施;宗教团体也开展了一些救助贫苦民众的慈善工作。友善访问员亲自访问贫民,深入家庭了解个人与家庭的实际情况,提供个别化和有针对性的服务,满足贫困者多样化的需求。在服务过程中,友善访问员注意到单纯的物质救济一方面会养成贫困者的惰性,另一方面会伤害贫困者的自尊,因此不仅要给予物质救济,并注重精神品德的培养和行为的改造。社会工作从生理、心理、社会多维角度分析贫困者致贫的原因,并在方法和价值观方面与精准扶贫相契合。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治理的制度安排需要在思维上将“授人以鱼”转化为“授人以渔”,充分发挥非正式制度的功能,重点从心理和行为机制上进行干预,使贫困者从“无志”转为“有志”,“无为”变为“有为”,“自卑”转变为“自尊”。这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相契合。

(二)专业的方法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在2020年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但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治理更加复杂,难度更大,要实现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双重脱贫,现行精准扶贫方式面临严峻挑战。社会工作在多年“反贫困”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助人方法体系,专业的方法为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个案工作中会谈、访视、评估等方法可以有效识别贫困对象,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贫困者的不同需求提供辅导帮扶、情感支持、赋权增能和链接资源等有针对性的服务。小组工作则可以招募有共同需要的帮扶对象,为其提供心理和能力上的支持,并形成团体合力,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社区工作则可以通过乡村的网格化管理,确保地域范围内的扶贫项目得以发挥效果,提高扶贫工作效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就是在与贫困的斗争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一直致力于反贫困。社会工作者借助专业的工作方法,根据服务对象不同的致贫原因及心理需求、物质需求等,为他们设计针对性强、内容多元的服务方案,再在专业理念的指导下,确保扶贫措施的针对性、可行性、合理性。社会工作在物质层面上为贫困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精神上发挥专业方法的优势,缓解他们心理上的压力,激发战胜贫困的内在能力;在技能方面,积极筹措资源,提供社会支持网络,提升人力资本,增强贫困者适应社会的能力[3]。

(三)理论支撑

在社会工作专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系统理论、赋权理论、优势视角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主体的丰富理论体系,为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撑。从系统理论出发,贫困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造成贫困的原因包括经济、文化、政治多种因素,因此要从整体上看待、分析、介入问题。扶贫不仅是经济上的扶贫,更是社会、心理、文化等方面的扶贫。如果说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表现为物质上的绝对匮乏,那么后精准扶贫时代面临的更多地表现为心理和精神上的贫困,治理的难度、复杂程度更大。优势视角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发展受助者自身的比较优势。社会工作者在与扶贫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后,可以通过优势视角发现其潜能,在后期的服务介入过程中协助扶贫对象运用优势并不断增强优势,从而实现“助人自助”。扶贫工作不仅是提供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赋权增能,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助人自助的贯彻和实施。在精准扶贫服务过程中,应该赋予每个扶贫对象平等的机会和权能,树立他们改变贫困状态的自信心,通过经济援助、链接资源、促进发展,逐步完成从生理到心理、社会等多维度赋权。

三、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路径

目前,从社会工作介入扶贫领域的成效和项目实施情况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是后精准扶贫时代,我国将逐渐从经济性贫困治理过渡到发展性贫困治理,社会工作专业如何嵌入到“后精准扶贫时代”的反贫困实践中,发挥社会工作机构在方法、资源等方面的整合优势,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仍然有待发掘。

(一)精准识别

后贫困时代贫困类型出现转型,将以相对贫困、精神贫困为主要特点,精准识别难度不断增大。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开展精准扶贫的前提,社会工作中系统的质性和量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可以准确定位“贫困者”的角色。社会工作则可以为政府建立多重评估体系,避免按照单一标准来识别贫困对象,运用综合评价体系,使资源和需求实现有效、精准对接。在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的前提下,社会工作者可以与贫困对象进行深入交流,对贫困户的收入水平、身体健康状况、经济发展能力等进行有效评估,准确识别贫困户存在的问题及其自然和社会支持网络,迅速了解贫困户的准确信息和真实需求;通过个案访视的方式,对其邻居、朋友等重要关系人进行调查与访问,快速掌握贫困户的全面信息,通过全面识别、查缺补漏,确定扶贫对象,再深入分析其致贫原因,才可制定差异化帮扶措施,做到“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确保精准扶贫的有效实施。

(二)赋权增能

印度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不仅是经济上收入低下的表现,更是一种权利缺乏或者其他条件不足的表征,体现了社会参与能力、收入创造能力与机会获取能力的缺失”[4]。我国诸多学者指出:“对于贫困人口来说,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形成思想动力和行为动力,激发他们的内生力,增强发展能力,提高脱贫质量”。贫困的终极原因在于贫困文化和贫困意识。部分扶贫对象主动脱贫的意识薄弱,被动等待政府的主动救助,脱贫积极性动力不足。精准扶贫工作不仅要提供物质支持,更重要的是给贫困人口赋权增能,运用优势视角充分挖掘并发挥其潜能,促使其潜能的发挥,能够帮助服务对象正视自身情况和发展差异,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不仅实现自我脱贫,也避免或减少贫困的代际传递。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辅导、实践辅导、活动支持、走访谈心等,帮助服务对象抛弃“无能”“弱势”“困难户”的标签,对外界的偏见和自身的真实处境正确认知,从根本上将扶贫工作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转为积极向上的发展式扶贫。社会工作以发展性的视角,帮助扶贫对象搭建起赋权行动的框架,以赋权作为扶贫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在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实践中的一项重要经验总结。社会工作者帮助扶贫对象增加经济收入、解决物质需求、链接有效资源、促进产业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行动和现实问题的解决,综合实现心理、个体、社会层面的赋权,这也是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核心所在。

(三)链接资源

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是多元的、复杂的,治理贫困需要多种社会力量的参与,而动员、组织、整合社会资源是社会工作的强项。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助于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形成扶贫合力。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贫困户的实际需求有效调动、链接来自政府、民政部门等资源,帮助他们有效脱贫。社会工作机构可以链接经济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通过资源链接以推动技术、人才、项目、资金等要素助力精准扶贫。通过专业机构的介入,实现扶贫供给和扶贫需求的有效连接,解除脱贫需求和服务供给之间存在的信息鸿沟。根据不同群体需求,链接行业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介入贫困问题,积极探索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单位多元主体组合介入的精准扶贫工作的体制框架。除此之外,还可以链接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根据贫困人员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和技能,进行有效的教育扶贫。

贫困问题是一项挑战性课题,虽然精准扶贫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随着后贫困时代的到来,贫困类型的转换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贫困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包含多种社会因素的综合性问题,贫困的治理不只是政府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治理主体的参与,才能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役。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赋权对象
超图结构上合作博弈的赋权Position值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赋权增能与边界拓展: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逻辑建构与路径选择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社区中老年人艾滋病KAP的影响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部地区持证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状况研究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