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代国舅小翁帐萧知玄家族述论

2021-11-29都兴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辽宁大连116021

关键词:小字契丹魏国

都兴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辽宁大连 116021)

萧知玄是国舅小翁帐阿古只之裔孙,萧和第三子萧孝诚之幼子。他本人没有入仕,《辽史》也没有给他立传。但其多子多女,家族人丁兴旺,且与皇室有着复杂的姻亲关系,特别是他的子女当中有好几个都与道宗时发生的宣懿皇后冤案及太子被害案有直接关系,故撰此文略加论述。

一、萧知玄的名字

萧知玄之名见诸《晋国王妃秦国太妃耶律氏墓志铭》、《萧知行墓志铭》、《宋魏国妃萧氏墓志铭》、契丹小字《梁国王墓志铭》、契丹小字《宋魏国妃墓志铭》和契丹小字《耶律弘用墓志铭》等辽代出土的石刻文中。《晋国王妃秦国太妃耶律氏墓志铭》、《萧知行墓志铭》和契丹小字《梁国王墓志铭》均出土于今阜新市关山辽代萧和家族墓地。秦国太妃是萧知玄的祖母,萧知行、梁国王萧知微(契丹名术里者,即辽史所记的萧术者)是萧知玄的胞兄。契丹小字《梁国王墓志铭》第4 行,称萧知玄为“时时里迪烈大王”[1]。《宋魏国妃萧氏墓志铭》记:“妃萧氏,乃宗天皇太后之犹女也。世奉天姻,名冠舅籍,国史备矣。曾祖名解里,小名桃隈,追赠齐国王。祖名六温,小名高九,兰陵郡王。父名时时里,小名迪烈,追赠守司徒,兰陵郡王。”[2]犹女,即侄女。宗天皇太后,指道宗之母、兴宗皇后,乃萧和长子萧孝穆之女,宋魏国妃为萧孝穆三弟萧孝诚孙女,所以从亲属关系论,宋魏国妃是宗天皇太后的侄女。解里·桃隈,即萧和。宋魏国妃之祖六温·高九,即萧孝诚。辽代契丹人一般都有两个契丹本名,一个即所谓小名,在契丹文墓志中称孩子名;另一个即学名,在契丹文墓志中称为“第二个名”,《辽史》中称为字。萧孝诚的孩子名为高九,第二个名是六温,或译为留隐、留引,为同音异译。宋魏国妃之父名时时里·迪烈,时时里是其字,迪烈是他的孩子名,而萧知玄则是他的汉名。

知玄之汉名,见之于《萧知行墓志铭》:“公之昆季七人□□□长兄不仕荫□观察使讳知章次兄□留讳知□□□□事三兄弟北宰相柳城郡王讳知微四兄不仕加防御使讳知人长弟宣徽使讳知善季弟不仕□□□□讳知玄。”[1](99)由此可知,萧孝诚七子的长幼排序是长子知章,次子知□,三子知微,四子知人,五子知行,六子知善,七子知玄。

二、萧知玄的子女

据现已发现的石刻资料,萧知玄有六子五女。关于萧知玄的六个儿子,在契丹小字《宋魏国妃墓志铭》和契丹小字《耶律弘用墓志铭》中均有较清楚的记载。契丹小字《宋魏国妃墓志铭》第7—11 行:“妃之兄弟六个,老大礼宾使讹里本,荣授近侍;第二个左金吾卫上将军、部署司同知、驸马都尉挞不也。道宗皇帝之女赵国公主尚。舅姆葛之族帐承祧。大康中□瓦里赐,故。皇帝之天位登,追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兰陵郡王。……第三个讹都斡,曾北□□檀州之事知;第四个乙辛,延昌宫之副使、点检同知;第五个特末里(特末)□□详稳;第六个知不古,龙州团练使、□地之事知。”[2](267)上述志文是按契丹语序直译的,如果按汉语语序翻译,则“道宗皇帝之女赵国公主尚”应译为“尚道宗皇帝之女赵国公主。”“舅姆葛之族帐承祧”应译成“承祧舅姆葛之族帐。”舅姆葛,不详所指。瓦里,是辽代关押罪犯的地方。“皇帝之天位登”应译为“皇帝登天位”,即皇帝登极这里的皇帝是指天祚帝。“檀州之事知”应译为“知檀州之事。”点检同知,指同知殿前都点检。“□地之事知”应译为“□地之知事”。

契丹小字《耶律弘用墓志铭》第12—16 行:“妻阿母哈娘子,□国舅小翁帐仪天皇太后之第三弟六温高九大王之少子时时里敌烈太师、横帐之楚哥夫人二人之女。清宁元年十一月廿二日生。岁二十整将军于嫁。……寿昌五年十月八日岁四十五病故。兄弟六个,老大讹里本郎君,岁五十一,□在。第二挞不也驸马,清宁皇帝地母(皇后)之第二女齐国公主尚。第三讹都斡将军岁四十七□□将军拜,今□在。第四乙辛郎君,岁三十九,授近侍,字之事任职。第五特末里郎君,岁三十五,□在。第六知不古郎君,岁三十二授近侍。”[2](191)

耶律弘用是辽圣宗之孙、宗愿之子,其妻是萧知玄之女阿母哈娘子。由志文可知萧知玄之妻为横帐楚哥夫人耶律氏。阿母哈娘子生于清宁元年(1055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二十岁时嫁给了耶律弘用,卒于寿昌五年(1099年)十月初八日,享年四十五岁。

两篇志文所记萧知玄的六个儿子名字完全相同,只是各人所任官职有所差别。这是因为《耶律弘用墓志》刻于寿昌六年(1100年),而《宋魏国妃墓志铭》刻于乾统十年(1110年),二者前后相距十年,其间有的人职务已经发生变化。古人年龄以虚岁计,《耶律弘用墓志铭》志文记各人的当时岁数,老大讹里本五十岁,老二挞不也驸马,老三讹都斡将军年四十七岁,老四乙辛郎君年三十九岁。以此推算,老大、老二和老三应该是阿母哈娘子之兄,其余三个为其弟。

关于萧知玄之女,契丹小字《耶律弘用墓志铭》记载,阿母哈娘子有一姊三妹,也就是说萧知玄共有五个女儿。志文第17—18 行:“姊一个,隋哥娘子,兄弟(横帐)之仲父房定光奴郎君于嫁,今岁四十八。□□(妹)讹都斡妃,今圣之大弟宋魏国王之妃,岁廿六薨。特每娘子,兄弟(横帐)之诺撒里郎君于嫁,岁廿九卒。斡特剌女,兄弟(横帐)之仲父房宫使都监于嫁,岁三十三卒。”所谓的讹都斡妃,就是指道宗同母弟,后被天祚帝封为义和仁寿皇太叔祖和鲁斡之妃,也就是《宋魏国妃墓志铭》的墓主人。

三、萧知玄二子与皇后、太子冤案

辽道宗大康年间,发生了辽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桩冤案,这就是宣懿皇后萧观音和太子耶律濬被诬案。萧知玄家族中有三个子女与此案有关,其第二子挞不也驸马蒙冤而死,第三子讹都斡却沦为奸党成员,最后也丢掉了性命,第三女宋魏国妃讹都斡也因受此案株连被迫与皇太叔离婚,年纪轻轻地死在娘家。

奸臣耶律乙辛在辽兴宗时就得到重用,道宗即位,官至北院枢密使。因平定重元之乱有功,加封平乱功臣,爵封魏王,守太师,开始在朝内结党营私,专擅朝政,权势熏天。“势震中外,门下馈赂不绝。凡阿顺者蒙荐擢,忠直者被斥窜。”[3]大康元年(1075年)六月,诏皇太子总领朝政,修明法度,使朝政日新。乙辛专权受制,心怀不满,于是就与宰相张孝杰狼狈为奸,相互勾结,设奸计谋害太子,他们首先对太子生母宣懿皇后下毒手。乙辛等指使其宫婢单登等诬告皇后与伶官赵惟一私通,然后严刑拷打赵惟一,使其诬伏。昏聩的辽道宗竟相信奸臣谗言,于当年十一月诏皇后自尽。身为皇后的一代才女萧观音竟蒙冤而死。萧观音死后,乙辛又于大康三年(1077年)五月指使同伙右护卫太保查剌等诬告知北面枢密使事萧速撒等八人“谋立皇太子。”[3](279)因为本来就是子虚乌有之事,道宗开始也不相信,但为了以防万一,把萧速撒等补放外任。乙辛又施诡计,指使时为印牌郎君的萧讹都斡以同谋者的身份进行自首,道宗命乙辛及同党张孝杰、耶律仲禧、耶律燕哥、萧余里也(萧阿剌次子、萧德温之弟萧德良)、萧十三等共审此案。奸党们在审问过程中对涉案人严刑拷问。“乙辛恐帝疑,引数人庭诘,各令荷重校,绳系其颈,不能出气,人人不堪其酷,惟求速死。”[3](1483)皆诬伏。道宗信以为真,于是废太子为庶人,囚上京。不久,乙辛又遣亲信害太子于上京,同时杀太子妃(梁国王萧知微之女)以灭口。

这一冤案杀了许多人,其中就包括萧知玄第二子挞不也驸马。关于挞不也驸马被害事,在前引的契丹小字《宋魏国妃墓志铭》第7—11 行中就有记载。挞不也官左金吾卫上将军、部署司同知。尚道宗皇帝与宣懿皇后所生的第二女赵国公主,为驸马都尉。“大康中□瓦里赐,故。”此处无解的那个契丹小字可能是瓦里之名。按汉语语序可译为“大康中赐某瓦里,故。”也就说大康中因太子案遭诬陷,奉皇命被关进瓦里(监狱),死在狱中。关于挞不也尚主之事,《辽史·公主表》:“宣懿皇后生三女。糺里,第二。封齐国公主,进封赵国。下嫁萧挞不也。驸马都尉萧挞不也坐昭怀太子事被害,其弟讹都斡欲逼尚公主,公主以讹都斡党乙辛,恶之。讹都斡以事伏诛,天祚幼,乙辛用事,公主每以匡救为心。大安五年以疾薨。”萧挞不也,《辽史》有传,其本传记:“萧挞不也,字斡里端,国舅郡王高九之孙。性刚直。咸雍中,补祗候郎君。大康元年,为彰愍宫使,尚赵国公主,拜驸马都尉。三年,改同知汉人行宫都部署。与北院宣徽使耶律挞不也善,乙辛嫉之,令人诬告谋废立事。不胜搒掠,诬伏。上引问,昏聩不能自陈,遂见杀。”[3](1422)天祚皇帝登极,为萧挞不也平反昭雪,追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兰陵郡王。

前文所记太子被诬案中受耶律乙辛指使、以同案犯身份出来作证的印牌司郎君讹都斡,就是萧知玄的第三子。《辽史·萧讹都斡传》:“萧讹都斡,国舅少父房之后。咸雍中,补印牌郎君。大康三年,枢密使乙辛阴怀逆谋,乃令护卫太保耶律查剌诬告耶律撒剌等废立事。诏按无状,皆补外。顷之,讹都斡希乙辛意,欲实其事,与耶律塔不也等入阙,诬首:‘耶律撒剌等谋害乙辛,欲立皇太子事,臣亦预谋。今不自言,恐事泄连坐。’帝果怒,徙皇太子于上京。讹都斡尚皇女赵国公主,为驸马都尉。后与乙辛议不合,御之,复以车服僭拟人主,被诛。”应该说,讹都斡在此案中以自首方式出具的伪证对冤案构成起了关键性作用。此人厚颜无耻,其次兄挞不也被诬丧命,他不但不施援手相救,反倒替奸臣出具伪证。挞不也死,又逼尚其嫂赵国公主。《公主表》记,讹都斡欲逼尚公主,公主以讹都斡党乙辛,恶之。但实际上他最后还是娶了公主为妻。《公主表》又记,讹都斡以事伏诛后,天祚帝年幼,乙辛用事,公主曾尽心保护。公主薨于大安五年(1809年),这说明讹都斡在道宗晚年即遭诛杀。古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讹都斡自己也明白,乙辛等给他定的“车服僭拟人主”的罪名是欲加之罪,故其临死时说了实话:“前告耶律撒剌事,皆乙辛教我。恐事彰,杀我以灭口耳。”[3](1493)可惜他醒悟的太晚了。

四、关于宋魏国妃的几个问题

宋魏国妃讹都斡,其契丹名与其三哥相同。宋魏国妃的汉字、契丹小字墓志1997年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辽庆陵陪葬墓中,与皇太叔祖和鲁斡(耶律弘本)的哀册同出于一个墓中。关于宋魏国妃的生卒年龄和相关史事,其汉字、契丹小字墓志的记载有许多不同之处,有必要加以厘清。其汉字墓志记:“妃幼聪惠,美姿色,进止有度,瞬容顾盼,辉映左右,殊为永乐之所宠爱。亟因间进言之。遂召嫔于宋魏国王之邸。时年一十有五。以重和八年册为宋魏国妃。……至清宁末,元恶启衅,祸连戚里。妃以亲累,诏归于舅氏。尔后尤以贞素自守。非命召未曾踰阈。宴居穆脺。恒若□然。无何,遘疾,以大安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薨于保州,享年二十有五。”其契丹小字墓志第5 行记载:“妃咸雍六年秋□□大康三年夏□祸□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岁廿五薨七年十二月廿三日彩云山之东坡权厝”。

两相对照,发现记载宋魏国妃卒年的月份和日期是相同的,但年份却一为大安六年(1090年),一为大康六年(1080年),前后相差十年,其中必有一误。那么二者到底哪一个记载正确呢?汉字志文又记,宋魏国妃被召进王邸时年十五岁,重和八年册为宋魏国妃。重和,即重熙,因避天祚帝嫌名改“熙”为“和”。重熙八年为1039年。宋魏国妃只活了二十五岁,就算她进王邸当年即封为王妃,那么她就应该死在1049年,即重熙十八年,这显然与大安六年(1090年)卒的记载亦不相符。她若是死于重熙十八年,更与清宁末“元恶启衅,祸连戚里”毫无关系。由此看来,汉字志文的记载是大有问题的,还是契丹小字志文的记载是可信的。宋魏国妃死于大康六年(1080年)十二月,享年二十五岁。以此推算,她应生于清宁二年(1056年),比她的二姐阿母哈娘子只小一岁。契丹小字志文记“咸雍六年秋”后面的两个小字暂时无解,但推测这一年应该是宋魏国妃被召入宋魏国王邸的时间,她正好十五岁。“大康三年夏□祸□”,无疑是指她被遣送回娘家的时间,当时她只有二十二岁,三年后,即大康六年(1080年)死。年二十五岁。皇太叔和鲁斡的汉字和契丹字哀册都明确记载,皇太叔死于天祚帝乾统十年(1110年),寿七十整。以此推算,他应该生于兴宗重熙十年(1041年)。当咸雍六年(1070年)他迎娶讹都斡王妃时已经四十岁了,他实际上比王妃大二十五岁。

汉字《宋魏国妃萧氏墓志铭》出自李石之手。志文属名是“朝散大夫、尚书都官郎中、充史馆修撰、应奉阁下文字、骁骑尉赐紫金鱼袋李石”。李石是天祚帝乾统七年(1107年)丁亥科殿试一甲第一名进士(即状元),按理来说应该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不知何故竟撰写出这种错误百出的墓志,或许当时别人给他提供的墓主人行状、家乘之类的原始资料就存在谬误,他自己又没有进行认真核对,故将其误刻在贞石之上,谬种流传,误导后人,实在是不应该的。

弄清了宋魏国妃讹都斡生死、被召入王邸、“以亲累,诏归于舅氏”的具体时间后,与此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她与皇太叔离婚、被休回娘家究竟是什么原因、具体受哪个亲属的株连?关于这个问题,以往学界亦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与清宁九年(1063年)的重元之乱直接有关。如向南先生在墓志注解中说:“元恶启衅,祸连戚里,此言清宁九年重元与子涅鲁古作乱,参与者凡四百人,萧胡睹、术者参与其中,故而叔祖妃受到株连。”[4]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与大康三年(1077年)的皇太子废立案有关。刘凤翥先生在《契丹小字〈宋魏国妃墓志铭〉和〈耶律弘用墓志铭〉考释》一文中说:“宋魏国妃究竟受了什么亲属的连累而被‘诏归于舅氏’的呢?大康三年(1077年),六月‘丙戊,废皇太子为庶人,囚之上京。’皇太子耶律濬的妻子是宋魏国妃的叔伯姐姐。耶律濬夫妇被害后,宋魏国妃的家族因这一冤案而受到牵连。”[2](353)笔者赞同刘先生的观点。因为从时间上说重元之乱应该与宋魏国妃被休回娘家之事根本没有关系。重元之乱发生在清宁九年(1063年),宋魏国妃生于清宁二年(1056年),当时她只有九虚岁,尚未被选入王邸。再说参与重元之乱的萧孝友和萧胡睹父子,系宋魏国妃的叔祖和堂叔,并不是直系亲属。而皇太子废立案中的挞不也驸马和印牌郎君讹都斡则是她的同胞哥哥。特别是挞不也驸马,被诬陷为主张废立集团的重要成员,这应该是她受株连的主要原因。应该说明的是,契丹小字《耶律弘用墓志铭》记宋魏国妃薨年二十六岁也是不准确的,应为二十五岁。向南先生立论的主要依据是汉字《宋魏国妃萧氏墓志铭》的记载,受了李石的误导,故得出了不正确的结论。

汉字《宋魏国妃萧氏墓志铭》又记,乾统十年(1110年)皇太叔祖薨逝,“今上(天祚帝)以妃之被谴,故以他累,而终始懿节炳然。重以皇叔魏国王忠恪德业,蔚为宗英,而有母氏之戚,乃诏节度使知常衮耶律药哥、妃弟延昌宫副宫使同签检点司事德恭持节奉迎妃之神柩社会袝于玄殿,复追谥曰太叔祖妃”。这里所记的皇叔魏国王,是指皇太叔祖第三子耶律淳。据笔者根据生卒年龄推算,耶律淳出生那年其父二十四岁,他的年龄要大于太叔妃。“妃弟延昌宫副宫使同签检点司事德恭”,从所任官名来看,此人就是萧知玄的第四子乙辛。他的汉名与北府宰相、赵王别里剌(萧德温)的三弟汉名相同。由此可见,萧知玄的下一辈汉名范字排序与萧德温兄弟一样,为“德”字。

猜你喜欢

小字契丹魏国
Crossing the Atlantic by Balloon
无题
寻找契丹族遗迹
抱薪救火
天公猪
契丹喝死外交官
公务员醉死酒桌,一千年前的官场就很拼
天公猪
契丹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
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