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大同学院对东北农村社会实态的“调查”
2021-11-29武向平
孙 彤 武向平
日俄战争后,日本为了巩固从俄国手中攫取的在中国东北南部的各项权益,于1906年11月在大连设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下简称“满铁”),日本不但控制了中国东北的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矿山开采权和使用权、土地商租权、森林采伐权,还通过对华借款及合办工厂等方式,在中国东北改建铁路,扩建港湾,开办工厂,开设各种农牧业实验场和地质调查所,并通过下设“满铁”调查部全面展开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调查。[1]随着侵华战争步伐的加快,日本对中国的调查领域不断拓宽,参与的机构也不断扩大。九一八事变后,相继又出现了“北满”经济调查所、伪满大同学院、“满洲”事情案内所、伪满国务院实业部临时产业调查局等诸多调查机构,并形成了一套庞大的调查体系,而且每个部门均有调查课,根据业务需要在中国各地区设立调查办事处。根据日本遗留的大批调查报告书显示,日本对中国东北和华北的调查,时间之久,规模之大,范围之宽,事项之细,视角之独特,在世界上可谓前所未有。这些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对战时中国的认识和侵华政策意向。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从觊觎转向殖民实践,面对东北人民的反抗,日本便通过侵华机构对占领地区采取了政治镇压、民族分离、思想控制、奴化教育、移民侵略等一系列措施,并通过军事侵略与社会调查相结合,从基础性情报搜集转向为建立殖民统治体系的施政服务。本研究以伪满大同学院毕业生所进行的中国东北农村社会实态调查为中心,考察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东北农村社会现状,阐释伪满大同学院将社会调查作为培训伪满官吏的重要手段,在日本对东北实施殖民统治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此揭示日本对中国农村社会实态调查的本质特征。
一、侵略之需:伪满大同学院的建立及其官制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于1932年3月1日炮制了伪满洲国,作为进一步强化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的代行工具。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为了培养亲日系的特殊官吏,于同年7月1日成立了伪满洲国大同学院。伪满洲国大同学院的母体,源于宣扬“满洲独立运动”所设立的“地方自治指导部”,该部为了培植所谓伪满建国人才,又成立了特殊的训练机构“自治指导训练所”,伪满洲国被炮制产生的同时,该部也随之被解散,取而代之的是伪国务院所直属的资政局,继续推行“地方自治指导部”所从事的培植亲日满官吏的业务,又被称作“资政局地方行政员培育所”。[2]2891932年6月26日,关东军参谋总长致电次长,提出废除资政局,改称大同学院,并将7月1日定为开校之日,“以此培养官公吏向上之人格意识,形成‘满洲建国’之精神、‘满蒙’事情、社会经济、民情风俗、日满国防等诸素养。”[3]1932年7月1日,并举行开校典礼,院长由伪满洲国总务长驹井德三兼任。由此,以培育侵华地方官吏精英为目标的伪满洲大同学院正式建立。伪满大同学院成立的同时,又设立了权衡委员会作为管理的统制机构。7月5日,伪满洲国政府宣告资政局解散,并根据第51号教令公布《资政局官制废除令》[4]。7月11日,伪满洲国发布第60号教令公布《大同学院官制》,规定伪满大同学院隶属于国务院国务厅管理,是负责培养官公吏的训练所,其官制设置了院长1人(兼任)、专职教授3人(荐任)、专任事务官1人(荐任)、属官2人(委任)。[5]伪满洲国大同学院官制公布后几经改定,1936年2月,将第二条中的专任教授3人变为6人,副学监专任1人变为3人,事务官专任1人变为事务官1人。[6]至1938年10月,又进行了第三次改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伪满洲国大同学院官制体系。
伪满洲国大同学院官制1938年改定
(第251号教令)
第一条 大同学院属于国务总理大臣之管理,养成训育文官为目的。
第二条 大同学院置下列职员:
院长 特任或兼任
参与 兼任
教官12人兼任或荐任(兼任不得逾三人)
理事官1人荐任
事务官2人荐任
医官1人荐任
助教10人委任
属官7人委任
技士2人委任
第三条 院长综理院务、统督职员,关于高等官之进退,呈请国务总理大臣核办,关于委任官专行之。
第四条 参与参画重要之院务,参与以总务厅人事处长充之。
第五条 教官承院长之命教育学生,指导其研究;理事官及事务官承上司之命掌庶务及会计;医官承上司之命掌医务;助教辅佐教官从事学生教育及指导之辅助;属官承上司之指挥办理事务及会计;技士承上司之指导从事技术。
第六条 就教官中选派学监及副学监特命,担任学生之训育指导。
第七条 大同学院置评议会,应院长之咨问审议重要之院务;评议员以参与及由院长指名之教官充之。
第八条 大同学院分为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一部学生为高等官试,辅其修业,期限为一年以内;第二部学生为及格,于高等宜登格考试者及经可为荐任技术官之权衡者,其修业期限为六月以内。
第九条 地方团体、协和会或特殊会社或准此团体之职员,得为第二部之委托学生。
第十条 国务总理大臣认为有特殊时除前条外,得命大同学院院长对于文官及其他者为其所必要之教育。
第十一条 院长统制指导所属各部局之职员训练所及警察学校之一般训育。
第十二条 大同学院之分科规程由院长经国务总理大臣之认可定之。
第十三条 大同学院之编制、教育科目及其他不宜事项,由国务总理大臣定之。
第十四条 大同学院附设中央一般职员训练所。关于一般职员训练所另定之。[7]
以上是伪满洲国大同学院的官制的设置及改定的主要内容。从上述内容可以清楚以下事实:第一,伪满大同学院是日本培养“满洲独立运动”官吏的大本营,是培育伪满政府官公吏的道场,并被美化成了“实现(伪)满洲国在人类二十世纪道义之魂,是达成‘满洲建国’之宗旨核心机构”。[2]289第二,伪满大同学院在实施过程中,按照日本人在前,“满洲人”在后的实施方案,共分为第一和第二两部。第一部为培养日本学生,目的在于向他们灌输伪满洲国殖民统治的真正目的,在于实现所谓“日满一体”,使他们全面理解并把握“(伪)满洲建国政策之方向,训育其全面理解‘日满’共同体的理念,使其为实现人类共同理想的精神社会而奋斗”。[2]289第二部为培养“满洲”学生,其目的在于培养一批亲日的伪满官吏,使其全面理解并把握“满洲国各项政策实施及目标”。[2]289通过上述两部培养方案便可以清楚以下事实,日本炮制伪满洲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而伪满大同学院的建立则是该殖民政策具体实施的重要一环。
二、调查学生的招募及殖民统治思想的培育
伪满大同学院成立后,便开始向日本国内招募日系学生。1932年12月3日,伪满洲国国务院国务厅厅长致电驻日代表公署代表鲍观澄,提出《大同学院学生招募之件》文书。同月10日,该电函由鲍观澄转至外务大臣内田康哉。该电函中明确提出伪满大同学院将依赖日本政府招募学生,并要求东京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仙台东京帝国大学、福冈九洲帝国大学提供校舍以作为招募权衡场所之用,具体要求每个大学需要提供两室之处,其中一室能够容纳100名学生的宿舍,一室为面试考官之用,各室均配齐桌椅等用品,所需费用则由伪满洲国负担。[8]
12月16日,伪满洲国政府又提出了《(伪)满洲国”大同学院第二期学生募集纲要》,该纲要指出,大同学院设立之目的是“基于王道精神之准则,以培养国家建设精进之官吏为目标”。[9]同时,该纲要还明确规定第二回学生修学期限为6个月;入学时间为4月15日;招募时间为1932年12月20日至1933年1月20日;招募学生人数约为200名(包括朝鲜人和台湾人);招募资格为1933年3月专业学校及大学所毕业且身心强健者,或1930年专业学校及大学毕业的优秀者,军事教练者仅限于朝鲜人和台湾人;办理手续需要应募者由毕业校长推荐,于1932年12月10至1933年1月20日到达招募地进行面试,并将亲笔所签名的履历书、户籍本(学校在学者需要校医健康诊断书、学校毕业者需要官公立医院健康诊断书)、校长推荐信(配属将校的军事教练成绩及人物考查书)、最终毕业学校的既往成绩表、本人近照一张等材料,由校长一并邮寄至文部省专门学务局学务课;权衡录取由文部省于1933年2月公布。[9]此纲要的发布,成为伪满大同学院第二次招募学生的指导总纲,也是招募学员具体实施的指导文件。在此基础上,经过日本文部省与伪满洲国总务厅人事处的协商,于1933年1月13日提出了《第二次大同学院学生募集计划》,明确提出此次招募学生数为120人,其中日本人为60人,“满洲人”为60人。
伪满洲大同学院正式成立后第一期选拔了97名学生,于1932年10月1日毕业后,大部分成为伪满洲国的县地参事官,成为伪满洲国推行“地方自治指导”的核心力量。1933年4月18日,第二期学生举行了入学式,此两期学生仍然以培养日本人官吏为核心内容。同年7月20日,伪满大同学院成立第二部,并规定“中等以上学校毕业者,以及具备同等学识者均可入学”,并招募了71名“满洲人”学生。[2]289由此,伪满大同学院便开始由第一部的培养日本人官吏,开始把“满洲人”官吏培育作为主要目标。那么,伪满大同学院的日本人和“满洲人”的官吏是如何进行培育的呢?下面将以第一部第二期和第二部学生的讲义为例进行阐述。讲义所学诸科目的最初内容共包括8个方面:一是“建国”精神,二是“建国”事情,三是学院设立之本意,四是王道主义的研究,五是自治共同体的根本精神,六是(伪)满洲国的国家意识,七是参事官制度的重要性,八是(伪)满洲国的人事行政。[2]289以上是入学初期伪满大同学院学生所必修的科目,后三个月开始导入所谓“加深国政国情意识”,又增设了10项必须科目:一是日“满”议定书所见日“满”关系的意识,二是(伪)满洲国用兵志,三是“满洲事变”发生至现时皇军作战行动概要,四是邻邦中国及俄国事情,五是(伪)满洲国治安现状,六是(伪)满洲国财政一般,七是(伪)满洲国外交一般,八是(伪)满洲国交通政策一般,九是(伪)满洲国产业一般,十是(伪)满洲国司法一般。[2]289上述课程的讲师主要由伪满洲国政府要人、关东军及“满铁”等一流的权威者所受嘱托而组成的专业讲师队伍,并根据学生的原有之专业分成农业班、财政班、一般经济班、民族班、思想班、工业班、医务行政班等9班。学生在毕业论中将所学之专业进行综合阐述,包括所训练的官吏之道与秩序、节制、规律、统制之涵养等各项内容,并贯穿着以杀教、射击、马术、武道等为核心的“国体”训练的内容。1934年1月31日,伪满大同学院院长远藤柳作对伪满大同学院的使命进行了高度概括,他指出:“大同学院建立之目的在于通过向学生传颂(伪)满洲国独立之宣言,新国建建设之宗旨为顺天意、安民心为主,施政必徇真正之民意,不容私见之或存,在新国家之领土内者,皆无种族之歧视、尊卑之分别,如是为纠正人种之偏见,确立世界之正义,以创建世界政治之开模,此乃大理想之立国根本。我(伪)满洲国大同学院将以此建国之精神作为本体,在(伪)满洲国官吏培养中以培育其人格、见识、务实能力之涵养,以修得规律及节制,此乃日‘满’协和之基础。”[10]
三、农村社会实态“调查”目标及其实质
伪满大同学院为了使学生养成官吏素养,将农村参观旅行及实态“调查”作为一项基础的必修课程,这主要是由于在伪政权建立前后,日伪当局急需大批了解中国东北社会,特别是了解占有东北人口比率大部的农村社会实态的伪满文官,将伪满大同学院毕业生在即将毕业前夕派往农村,日伪当局可谓处心积虑。一是可以让这些人与日本关东军的侵略行动相策应,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宣传、调查活动,蒙骗、愚弄百姓;二是让这些人直接接触当地百姓,为他们今后在伪政权内开展工作,为伪满政府制定以农业为重点的基本政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三是为日本移民以至于达到永久占领中国东北做各项准备。在学生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伪满大同学院相继完成了一批有关伪满农村社会实态的调查报告。1934年,伪满大同学院所编撰《(伪)满洲国乡村社会实态调查抄》就是其中的一部。该书由大同学院三期生作为其毕业社会调查报告,于1935年在日本国内出版发行。三期学员分为18个调查班,每个调查班由五六名学员组成,为保证调查顺利进行和与村民沟通,每个班配有1名中国人做翻译,从家庭结构开始采取观察、深入农家采访等形式,对农村的社会生活、农耕方法、农业劳动、农家经济等方面进行逐户调查。他们分别在热河、奉天、吉林、黑龙江、兴安省选取18个地点,完成18篇报告,共计1616页。[11]
伪满大同学院学生在日伪当局策划下所进行的“赴日旅行调查”,也是对中国东北农村社会实态进行调查的必要功课。伪满大同学院学生“赴日旅行调查”的真正目的,就是将在日的所见所闻同中国东北当时的农村社会实态进行对比,从而突出日本国民所表现出的“优越感”,从而使这些官吏回到中国后,能够按照伪满当局所灌输的殖民思想,推行所谓殖民统治理念和政策。1936年2月25日,日本驻伪满洲国特命全权大使南次郎致电外务大臣广田弘毅,报告伪满大同学院选拔了百余名“满人”官吏,作为伪满大同学院的第二部第三期学生,进行日本修课旅行。南次郎在电报中重点指出:“此次所选拔者为全‘满洲’各县旗的‘满人’青年官吏,目的是为了将我国之国情向全‘满洲’进行介绍并普及,此等学生乃为‘满人’官吏之中坚力量,并且对我国之民情有充分之理解。”[12]3月6日,伪满洲国驻日本全权大使谢介石致电外务大臣广田弘毅,报告伪满大同学院最后选出100名学生组成旅行团,在团长曾恪、副团长松下源次郎的带领下,从新京(长春)出发赴日进行考察。关于这次休学旅行调查的目的,也做出了详细说明:“一是要求大同学院所培植的青年官吏对日本的国情能够从世界的立场出发,进行充分认识和理解,尤其是要在对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所迅速发展的过程及所达到的现状中日本国民的努力进行高度‘认同’的同时,能够在深入的研究中加强对日本国民情感的认同;二是在全旅行过程中要在适当时机,让大同学院的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日本国民上下一心的民族情怀,在交流接触中体系日本友邦朝野对满洲民众的热切同情的真相,从而使大同学院所培植的官吏能够加深理解‘满洲建国’的真意。”[12]
伪满大同学院第二部第三期官吏赴日“参观旅行”的时间从1936年3月25日至4月23日,先后访问、参拜了朝鲜总督府、京都御所、桃山御灵、奈良古迹、山田神宫、名古屋农事试验所、小学校、青年学校、师范学校、横须贺镇守府、军舰及兵工厂、东京明治神宫、总理大臣官邸、靖国神社、陆海军及外务省、大阪师团司令部、朝日和每日新闻社等。[12]从上述访问和参拜的场所可以清楚看出,日伪当局在伪满大同学院所培植的官吏中所下的功夫绝非一日之事,企图长久统治中国东北的侵略野心也昭然若揭。此次伪满大同学院第二部第三期修业赴日“参观考察”100名官吏共分为10班,每班10人,年龄均为21岁至31岁。其中,第一班的官吏主要为伪满财政部税务司属官、安东税务官佐、双城县立民众教育馆馆长、珲春县公署庶务股长、吉林省公署警务厅属官、哈尔滨航政局雇员、巴林右翼旗公署行政股长、奉天市滨江省税务监督署属官、龙江省税务监督署办事员;第二班为珠河县公署视学、梨树县公署科员、安东专卖属官、岫岩县公署实业厅雇员、吉林省公署实业厅雇员、凤山县公署警务股长、伪满国务院总务厅秘书处雇员、新京(长春)邮政管理局属官、磐石县公署秘书、兴安南省公署雇员;第三班为四平街专卖署属官、凌南县公署庶务股长、朝阳县公署秘书、海拉尔市政筹备处秘书、营口县公署科员、布特哈旗公署科员、绥滨县公署科员、民政部经理科雇员、敦化税捐局稽查课长、胆榆县(1)原始档案为“膽榆县”。公署文书股长;第四班为伪满财政部总务司属官、开原县公署司法股长、蛟河税捐局稽查课长、哈尔滨特别市公署雇员、龙江省税务监督署属员、兴安南省公署雇员、凤城县公署科员、伪满洲国民政部总务司雇员、新京(长春)特别市公署财务科雇员;第五班为敦化县公署视学、哈尔滨正阳警察署巡官、永吉县公署科员、奈曼旗公署科员、锦县公署科员、营口盐务署属官、大连税关监吏、文教部总务司雇员、赤峰县公署科员、奉天税务监督署雇员;第六班为林甸县公署教育股长、伪满洲国民政部总务司雇员、营口税关监查科监察官佐、奉天税务监督署雇员、伪满帝室会计审查局办事员、莫力达瓦旗公署会计股长、吉林省公署警务厅雇员、延吉县公署科员、滨江省公署总务科雇员;第七班为滨江省公署总务厅属官、三江省公署刑司属官、伪满洲国司法部行刑司属官、柳河县立初中教员、西林县公署教育股长、富锦县公署雇员、汪清县公署庶务股长、安东省公署警务厅雇员、伪满洲国民政部地方司雇员;第八班为泰来县公署教育局长、哈尔滨税捐局司税、和龙县公署科员、大连税关三道湾分卡税关监吏、锦州省公署总务厅雇员、新京(长春)特别市公署财务科属官、青龙县公署庶务股长、哈尔滨航政局雇员、伪满洲国民政部总务司雇员;第九班为五常县公署秘书、伪满洲国交通部总务司属官、伪满洲国民政部人事课雇员、吉林省国立医院雇员、热河省公署总务厅雇员、伪满洲国交通部路政司属官、伊通县公署科员、伪满洲国宫内府总务处承宣员、安东县公署雇员;第十班为新京(长春)专卖署属官、伪满洲国财政部理财司属官、伪满洲国司法部刑事司雇员、安达县公署会计股长、伪满洲国军政部军衡课雇员、热河省公署民政厅雇员、滨江省公署总务厅雇员、吉林省公署总务厅雇员。[12]以上是伪满大同学院第二部第三期官吏赴日“参观旅行”人员的大体情况。继第三期之后,同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第二部第四期100名官吏又在日伪当局指导下,进行所谓赴日“参观旅行”。1937年3月22日至4月25日,第二部第五期98名伪满大同学院官吏赴日进行“参观旅行”,第二部第六期107名伪满大同学院官吏于同年9月19日至10月14日赴日进行“参观旅行”。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日伪当局主导下伪满大同学院官吏修业赴日“参观考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通过对日本国内民众一心支持侵华战争的“情绪”的感知、感受,通过这样掩盖本性的宣扬和鼓动,为日本在中国东北所推行的侵略和殖民统治政策歌功颂德。
综上所述,伪满大同学院本次调查,可谓事无巨细。虽然他们自己在总结中也提到,由于接受采访农民本身对采访者怀有畏惧、顾虑,翻译的误译、有的调查者对中国东北乡村缺乏起码的认知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采访结果的真实性。但是,深入中国东北农村,零距离与老百姓接触,在了解掌握第一手情报资料的同时,基本达到了最初的调查活动目的,例如,调查报告中多次将调查情况和结果与被侵占的日本移民地——中国黑龙江大泉眼部落相比较。通过以上调查活动内容,足以证明日伪对东北乡村进行调查的目的和野心,即日本帝国主义实施日本百万移民计划,以致达到永久霸占中国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