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三大原则

2021-11-29

长沙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

肖 茹

(渤海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格局,即“三全育人”[1]。他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三全育人”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覆盖,以系统性思维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工作,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思政课教师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高校要注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推进“三全育人”。

一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回应时代要求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然涉及“时代的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2]436。马克思主义还认为,在阶级社会,教育始终无法摆脱社会、阶级和历史的影响。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也必然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中国社会前进过程中所处的一个全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这也为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在全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过程中,必须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意识形态学习,重点提升思政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诉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出现了办学规模扩大化、资金筹集渠道多元化、办学途径国际化、办学手段信息化等变化。一方面,高校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迫切需要高校在相应的办学条件下,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满足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另一方面,教育改革使高校办学日益凸显国际化、多元化特点,在中外学术交流时,大学生群体也出现了东西方观念冲突、价值取向迷茫等新问题,这就对思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3]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如果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甄别力,思政课教师就不能在政治立场和原则问题上做出正确的回应,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因此,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就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主动回应这些问题,保证思政课能够从容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碰撞,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随着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以及西方对华意识形态斗争的日益严峻,高校发展也必然要符合国家利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不断筑牢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具体来说,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党执政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着力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和战略定力;坚决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把教书育人与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具有协同思维

“三全育人”强调建构一种大学教育各环节无缝对接的整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即“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三全育人”中“全”是关键,“全”的前提条件是配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思政教师队伍。要实施“三全育人”,就必须聚合校内外各类育人资源,实现育人主体、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的有效协同,形成人人、时时、处处育人。因此,协同思维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思想观念。

协同是一种关系范畴,强调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共同完成某项工作。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强调协同思维,就是要从联结关系结构、新力量培育等角度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这是最基础意义上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从“三全育人”的角度看,协同建设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是指教育的主体力量不应局限于思政课教师,而是要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队伍。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扩充传统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将非思政课的一线教师,以及相关行政岗、管理岗的教师(主要是辅导员)也纳入思政教师队伍。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协同就是要打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科与课堂之间的壁垒。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与非思政课教师进行交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等方面为高校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全面延伸,在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间实现教育内容的协同。同时,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党委工作部门要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协同思维,学校之内、课堂之外的其他职能部门也应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达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遵循人本精神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社会诚信缺失,价值观混乱和价值追求失衡,使许多人产生忧虑和困惑”[4]。因此,关注人自身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重要命题,人本精神也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价值追求。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从根本上说也是人的建设,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精神必然成为其中的一条重要价值遵循。人本精神来自现代西方社会人本主义思潮,但马克思主义又对其进行了扬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精神。概括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精神不仅强调对个体的关注,更是从感性的社会关系角度来关注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的人本精神的重要遵循是在价值论意义上强调人作为“根本”与“主体”逻辑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人才培养的社会活动,又是塑造人的品质、品格的精神活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对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的教师进行社会能力与精神品格的建设。思政课教师的道德品质与学术修养直接关系到学生精神世界中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的养成,关系到学生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政治观点的确立。因此,思政课教师也必然要在感性的社会关系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以此回应时代,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上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求。可以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仅是要增加“人的数量”,更要加强“人的建设”。一方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5]379。思政课教师应该坚定理想信念,遵循人本精神,从热爱党和国家、人民的角度,从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角度,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身的尊严和价值。只有自己先坚定政治信仰,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的原因。另一方面,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高校要在具体的制度制定、管理工作、教学活动及机构设置等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比如,建立多元综合评价体系,完善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将政治素养、师德师风和业务能力与思政课学科特点相匹配,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激励力度,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与责任感,把优秀的思政课教师纳入各类骨干人才培养项目。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