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11-29陈丽香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上臂上肢组间

陈丽香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 , 辽宁 大连 116031 )

上臂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发生本病以后,会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畸形等典型临床症状,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和影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目前,临床治疗本病以手术为主,麻醉作为手术治疗的基础与关键,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如何选择更加有效的麻醉方式是临床麻醉工作的关键所在[1-2]。本次研究于2017年9月-2019年9月这一时间段内选取70例病历资料完整的上臂骨折手术患者,予以分组以后,在手术中分别采取传统神经阻滞麻醉和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比较应用效果(麻醉效果、麻醉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于2017年9月-2019年9月这一时间段内选取70例病历资料完整的上臂骨折手术患者,对入选的70例患者进行1-70编号,其中,单号作为对照组35例:男女性别比例19:16,年龄值域21-74岁之间,均龄(45.1±6.3)岁;双号作为观察组35例:男女性别比例20:15,年龄值域20-75岁之间,均龄(45.5±6.9)岁;经统计学对不同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计算差异较小,P>0.05,故此,结果可对比。纳入标准:(1)入选研究患者全部具有手术指征;(2)符合上臂骨折诊断指南与标准;(3)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且自愿签订研究知情书;(4)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1)存在研究使用麻醉药物过敏史患者;(2)伴有语言、听力、智力等功能障碍患者;(3)合并精神疾病、免疫系统疾病、以及严重器官组织疾病患者;(4)穿刺部位已经发生感染患者。

2 方法:2组均接受术前各项检查,禁食禁水,给予药物镇静,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35例采取传统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麻醉过程:指导患者处于仰卧体位,根据解剖结构选取穿刺位置前、中斜角肌间的肌间沟内,实施穿刺,固定针头,确定无回血、气体等情况时,注入0.37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剂量25-30ml之间。35例实施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麻醉过程:指导患者处于仰卧体位,通过超声诊断仪扫描臂丛神经(肌间沟臂丛神经),直至目标臂丛清晰显示,在超声图像引导下选择平面内技术进行穿刺定位并实施穿刺,注入0.37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剂量25-30ml之间,注入过程中及注入结束经超声观察麻醉药扩散情况。

3 观察指标:(1)观察2组麻醉效果。优:患者无疼痛等不适感,术中不需要进行辅助用药;良:患者感到轻微疼痛,术中需要给予辅助用药;差:患者疼痛严重,难以忍受,给予辅助用药后仍旧不能正常手术,需要更改麻醉方式[3]。优良率=(优+良)/35×100%。(2)观察2组麻醉指标,包括: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3)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5 结果

5.1 2组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组间相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35例:优14例、良15例、差6例,优良29例,优良率82.86%(29/35);观察组35例:优22例、良12例、差1例,优良34例,优良率97.14%(34/35);x2=3.9683,p=0.0464。

5.2 2组麻醉指标比较:观察组麻醉指标(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35例:麻醉操作时间(5.35±1.31)分钟、阻滞起效时间(7.05±1.22)分钟、阻滞持续时间(405.42±10.55)分钟;观察组35例:麻醉操作时间(4.22±0.87)分钟、阻滞起效时间(5.41±1.01)分钟、阻滞持续时间(447.42±13.61)分钟;t=4.2959、6.1259、14.4293, p=0.0001、0000、0.0000。

5.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的20.00%,组间相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35例:躁动3例、惊厥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麻醉药误入血管1例,并发症7例,发生率20.00%(7/35);观察组35例:躁动1例、惊厥0例、喉返神经损伤0例、麻醉药误入血管0例,并发症1例,发生率2.86%(1/35);x2=5.0806,p=0.0242。

讨 论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是造成上臂骨折的主要病因,近几年,上臂骨折发病率处于持续增长趋势,为患者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便和影响,一般情况下,手术治疗本病的预后效果都比较好[4]。麻醉工作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上臂骨折手术过程中常用的麻醉方式为上肢神经阻滞麻醉,通过向臂丛神经注入局部麻醉药最终实现麻醉效果[5]。传统神经阻滞麻醉是根据患者机体解剖标志进行穿刺定位,缺乏客观性,加之受患者个体化差异、麻醉工作人员临床经验不同等的影响,极易造成阻滞不全、麻醉效果不理想等情况,同时反复穿刺探查还会损伤血管、神经,导致发生多种并发症,加重患者痛苦,影响手术的正常实施[6-7]。伴随超声技术和神经定位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技术产生,通过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臂丛神经解剖结构,准确定位穿刺点并实施穿刺,另外,注入麻醉药物中还可通过超声图像观察药物实际扩散情况,将其应用到上臂骨折手术中,麻醉工作更加安全,且有效[8]。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组间相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麻醉指标(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几率2.86%,低于对照组的20.00%,组间相比差异明显,P<0.05,说明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卓著,分析原因在于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穿刺定位更具科学性,阻滞效果比较有保障,同时还可以减少穿刺对血管、神经的损伤,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在上臂骨折手术中实施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麻醉技术,能够提升麻醉效果,改善麻醉指标,控制与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上臂上肢组间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超声引导上臂中段神经阻滞对前臂改良穿支皮瓣V—Y治疗患者术后肢端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做做字母操缓解肩颈痛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