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融”起来到“强”起来:陕西日报社如何“撬动”深融新模式

2021-11-28张楷越

传媒 2021年21期
关键词:深度融合

张楷越

摘要:全国报业融合发展正向纵深推进。陕西日报社紧密结合本地特点和融合趋势推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推行“新闻+技术+服务”在地化,推进“融合基础+融合管理”云端化,以及推行“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专业化,真正从“融”起来到“强”起来,为全国省级党报的深融发展做出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陕西日报社 省级党报 深度融合

《陕西日报》是中国共产黨在延安创办且出版至今的唯一一张报纸,至2020年已创刊80周年。作为一份有着光荣传统、辉煌历史的传统党报,陕西日报社的融合转型也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此,报社紧密结合本地特点和融合趋势,通过把握地域坐标,推行“新闻+技术+服务”在地化;通过把握迭代趋势,推进“融合基础+融合管理”云端化;通过把握融合发展关键点,推行“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专业化,全力打造现代传媒旗舰,真正从“融”起来到“强”起来。

一、以“在地化”打通融合发展之路

党报姓党,上接党心,下连民心。作为一方省报,陕西日报社积极发挥“在地性”优势,努力走好“群众路线”,将省报主流舆论阵地建设成融合发展高地,在迎接深融挑战中打开新局面。

1.由浅入深,率先解决内容供给。陕西日报社思维和体制掣肘多,因此,媒体融合的起点是从头脑入手,以思维融合带实践融合。从2014年党中央打响媒体融合发展“发令枪”,到2019年“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陕西日报社走过了第一个“融合5年”,逐渐摸索出一条由浅入深、优先解决内容供给的路径:一是转变“语态”,变官方话语为群众语言,挖掘宏大场景中的细节,呈现整体格局中的奇点,不断提升报道的可读性与亲和力;二是丰富“形态”,从单一单调形态向多媒体化形态拓展,综合运用Vlog、VR、航拍等手段,实现多元化生产、个性化呈现、立体化传播;三是创新“业态”,从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理论武装入手,多角度全方位推陈出新,推出一批有陕西标签、有地域特点的新闻产品,让立足陕西、深耕陕西的内容乐章更激昂。

2.强基固本,扩大本地新闻产能。技术是媒体融合的基石,是支撑,内容是媒体发展的根本,是核心竞争力。为强基固本,扩大本地新闻产能,陕西日报社采取了“三步走”的路径:第一步,走出技术困局,本着“面向未来、适度超前”原则,以“本土力量+国内一线技术方”的组合形式力抓技术保障,重点解决技术人才流失、设备“超期服役”等问题,缩小与央媒技术力量上的差距;第二步,强化技术建设,把“两个平台”统建为整体技术系统,支撑全报社技术办公体系,从机房“心脏”到指挥“大脑”,从报业大楼“中枢”到移动采编“末梢”,实现高度集约化与高性价比同在;第三步,释放新闻产能,在技术力量的支持下创建一大批有高度、有温度、有厚度、有力度的专栏、专题和专门产品,特别是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考察期间中,陕西日报相继推出的特稿《直与天地争春回》和全媒体行动特刊《“大河之上 中国之中”》,仅在“学习强国”APP上阅读量就达千万级,充分体现出党报新闻宣传主力军作用。

3.走“群众路线”,提高在地化服务能力。所谓“在地化”,就是侧重在全球视野中强化地方特性,强调新闻传播和信息服务的地域属性。为进一步升格在地化服务能力,2020年6月,陕西日报社在延安召开了践行群众路线推进融合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在本省范围建立融媒体中心,将精兵强将分派到地方,以现有基础聚合在地资源,提供属地服务。例如,聘任一批特约通讯员,打通省、县联动互动渠道,将基层的好声音、好做法反映上来,拓展新闻传播空间,扎实推进融合发展。此外,原陕西传媒网、“掌中陕西”APP更名为群众新闻网、“群众新闻”APP。这种更名并非止于表层,而是深层次的,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资源吸附与整合,努力实现“上下”“内外”相通相融,提升媒体自身建设及对外项目服务水平。

二、以“云端化”做强融合发展主阵地

“云”奠定了从基石到高级的基本技术路径与格局,是媒体新型基础设施。陕西日报社抓住“上云、用数、赋智”新风口,强化内部管理、推进转型进程,不断做强融合发展主阵地。

1.风起“云”涌,为新型主流媒体筑牢主阵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带来的“云端化”赋予媒体融合更大的想象空间。无论是“云”本身,抑或是“云”带来的新生产样式及关联产品,都成为智媒发展的加速器。尽管陕西日报社的“云端化”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却已经在三个方面受益良多。首先,优化了日常沟通。“云”平台可在技术层面实现横向集成、纵向贯通,借此,所有指示与通知均可被集中传递,各类信息与稿件得以统一发布,违规内容也能被快速筛除,大大提升内容生产分发效率。其次,强化协同作战。业务之间的集成、贯通使“云”平台变成一个联动化、高效化的全媒体指挥中心,借此,陕西日报社旗下各媒体单元可以一体行动、同时发声,实现内容细分、聚合与共享。最后,放大主流声音。“云”平台类似一个庞大的信息港和仓储基地,陕西省各地融媒体中心借“云”平台可从“单兵作战”转向“联合行动”,形成组织化、集团化战力,放大主流声音。

2.多端一体,占据主流媒体传播制高点。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央媒所打造的、集报刊网端微屏等10余种终端而成的媒体矩阵,让陕西日报社认识到建设多终端、站上云端以占据主流媒体传播制高点的重要性。目前,陕西日报社坐拥《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新闻知识》等5报2刊,群众新闻网、三秦网、陕西农村网等9网,“新丝路”“群众新闻”等3个APP,百余个微信微博账号,以及一大批自己的大V、视频网红,体现了陕西日报社较强的资源整合、动员能力。未来,陕西日报社将加快建设“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即陕西新闻资料图片数据中心这“一个中心”,陕西日报采编业务平台、全社层面的统一网站融媒体系统这“两个平台”,进一步推进多终端插上“云端化”翅膀,集团化集成化作战,不断放大一体效能。

3.“上云、用数、赋智”,破解新老媒体“两张皮”。融合发展关键是从“互联网+”走向“互联网×”。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同频共振、一体协同。然而,一些报业在融合进程中却走入了“误区”,导致纸媒业务与新媒体业务缺乏关联,大大影响了转型进展与效率。陕西日报社不仅重视内容、技术的上“云”, 更重视管理的上“云”。尤其,通过打造历史资料、新闻稿件、新闻图片、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等“五大数据库”,提升“云端化”管理能力,为业务部署和高效运营、智能监管提供了新途径,有助于破解新老媒体内容及运营“两张皮”问题。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陕西日报社积极行动,联合人民日报社、新华社通过“群众新闻”APP为全省提供相关资讯服务,协调AI科技公司提供AI疫情资讯及数据服务,并引入华为、腾讯提供视频会议服务,为做好战“疫”宣传提供了有利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支撑。

三、以“专业性”把握融合发展关键点

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也是推进深融的关键。陕西日报社以创造者为本、以责任结果为导向、以训战结合为主体,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人才,使内生动力更加充沛。

1.以业务培训为基础,打造跨界融合人才。媒体融合的“下半场”要求党报融合转型的关键向生态、平台维度的“颠覆式革新”转换,更对传媒人提出新的要求:“向内与向外”兼修,即能够在体制内外自如切换;“理想与现实”结合,即能够从全局着眼、从小事做起,勇于应对各种挑战与困局;“创造与忠诚”为本,即既能够提供创造性价值,又能拥有“马拉松型”优良精神结构。陕西日报社以此为目标,通过在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办专门培训班、与兄弟单位开展业务交流,或者在报社内部开设“业务大讲堂”等形式进行全员培训、定向培训。同时,鼓励员工申报在职、全日制研究生及访问学者进行学习深造,借此,实现人才素养的提升、人员结构的优化、岗位需求的满足。

2.以实践演练为契机,让主力军上战场。陕西日报社特别注重传媒人两方面的能力:在协同作战中自我进化能力和在“炮火纷飞”中加速成长能力。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人单打独斗就能完成任務,但在全媒体时代,由于身处复杂多变、压力较大的“丛林”式环境,传媒人必须协同作战才能达成目标。陕西日报社十分重视那些懂得融入团队、讲求集体奋斗的人,不断加强对他们的资源供给,使其尽快成长起来,从而真正释放专业精神并专注赋能。另外,陕西日报社十分重视“新人”能力的建设,常以两会报道、重大主题报道等全媒体行动为载体,促进新人不断进步,又或让“老人”与“新人”一起共事,减轻彼此的隔膜与疏离,加强经验的交流与传递,让“新人”加速成为中流砥柱。

3.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统领,融合传播出新出彩。陕西日报社在人才培养上注重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统领,以责任结果为导向,为创造者赋能,让奋斗者前行。首先是加强有效管理,将报社与人才的从属关系转化为共生关系,建立互惠互利、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让那些真正有雄心、有素质的新闻人成长起来。如全面推行职员制,统一实行职级制工资,充分激发人的能动性。其次是让报社活起来、动起来,高度重视组织活性与文化建设。如强化专项培训和情感交流,既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和条件,又使其工作方式及态度发生转变,从而释放更多个体价值。此外,出台《陕西日报新媒体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考核评价标准,以考核“指挥棒”激发纸媒记者编辑增强全媒体意识,不断提高融合发展水平。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文生.陕西日报全媒体精彩起航[J].新闻知识,2018(05).

[2]张连业.非常两会 别样精彩——陕西日报2020全国两会报道回眸[J].传媒,2020(12).

【编辑:甘露】

猜你喜欢

深度融合
论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点
初中寄宿制学校如何使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对新课程下生命语文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
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