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

2021-11-28谢惠阳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28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谢惠阳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规范小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情操,对于小学生健康的价值观形塑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有必要探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践路径和模式,为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全面贯彻和落实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8-0135-02

【Abstract】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as the norm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oral concepts and values,have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for the shaping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ealthy value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path and mode of moral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so as to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and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and rule of law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Key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s;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Analysis of teaching mode

面向未來,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素质,成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教育实践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扣响学生心灵的晨钟,需要将道德与法治的种子悄然的洒在学生心间,道德与法治课程蕴含了生命与健康、角色与责任、交往与合作、创造与审美、旨在培养学生的价值情操、责任意识、修养品德和综合素质,课程所蕴含的既有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正向素质,也有面向未来的人才品质。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越来越重视对物质的追求而忽视了对精神的提高,据调查和研究显示,现阶段45%的公民都存在素质问题,这一数字数目惊人,在此背景下,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切实提升公民的素质,因此提出了“二十四”方针战略,从三个维度构建了公民在素质提升上应该具备的品格。这三个维度分别是国家层面上、社会层面上以及个人层面上的应该具备的品格,“二十四”方针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特征,为公民素养的提升和学校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存在低效能的问题

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低效能的关键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学校在各个科目的教学实践中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主要表现为学校过于关注核心课程,而忽视了其他课程。这就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没有完全的落实到位,主要表现为,老师按照教材进行课程的讲述,或者干脆让学生自行安排课堂实践,这完全让这门课程没有被贯彻落实到位。在这样教育语境与背景下,学生潜意识里就忽视了对这门课程的深入学习。第二,教学实践方式较为固化,教学实践内容不够丰富。现阶段小学道德与发展课程教学实践推进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式固化与教学内容简单化的问题,这造成了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掌握中没有习得关键品质,从而让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成为了口号。上述两个原因就是造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低效能的主要问题存在。

(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活动路径较少

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知识吸收和接受度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这也就决定道德与法治课实施中要侧重实践性和教化性。但是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推进中,老师往往按照课本内容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概念性内容、抽象化的概念,没有进行具象化和实践活动的演练,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同时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施中,老师认为实践活动投入大、时间成本高,因此就忽视了实践活动的设计,这就导致学生成为了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论学习者,而背离了实践应用上的构建和深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实践势必会让学生价值观确切培养没有被很好的贯彻到位。

3. 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模式探析

(1)拓宽教学渠道,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设计教学内容

现阶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推进中,因为路径形式单一,渠道较少,让教学内容局限在了教材的讲解上。基于此,需要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与知识,拓宽教学渠道,根据教材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合进去,在教学内容上奠基好两者地有效融合,切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开展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工作。

比如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图书馆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承担了学生阅读的主要功能,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素养,打造和谐的阅读氛围。老师在课程的实践中,建立专门的教学活动,和学生一起构建“阅读公约”内容,例如看书时需保持安静;看完书后记得把书送回“家”;爱护图书,不折角、不撕书;不在阅读区做与阅读无关的事情。这份“阅读公约”的拟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手绘、贴纸等创意形式进行,这样高效互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学生的自律自查能力。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习得无需提醒的自觉意识和自律自严的品格素养。当前就是由于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中将学生束缚在了课本内容的学习中,而没有让学生成为教学内容的代言人和行动者,才会让教学内容与具体实践的脱节,学生通过“阅读公约”的制定,可以践行自己的责任意识,促进自我的实践行动。

再比如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课程推进中,要让学生了解公约和守则,老师可以告诉一个游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游戏的开展,由于老师没有给学生讲解规则,这会让学生在游戏的实践中没有规划,很乱,然后老师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游戏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法治、公正的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法治就是规范约束的,是社会运行的制度保障,进而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素养。

(2)与学校联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的校园建设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德育观,德育观的培养绝非依靠灌输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在“无声胜有声”的浸渍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化和对道德与法治课内容品格的接受。这需要老师与学校沟通,形成互联互动的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浓烈的道德氛围和文化环境中形塑自我的品格修养以及价值观念。如果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上,那么必然的学生的全面培养不会达到全面的效果。学生价值观和道德品性的提升是需要在一定的环境和情景中展开,在浓烈的氛围和正向的环境中慢慢的塑造,要有久久为功的意识和实践态度,贯彻落实教材内容与知识。

比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内容打造了吉祥物放在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每个吉祥物都写上对应的内容,这些吉祥物可以放在教室的走廊上,也可以放置宣传栏旁边,让每个吉祥物都有自己的风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无处不在。在吉祥物的设计中,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给学生阐述设计内容,老师也可以借助校园电视台、班队活动、信息平台等多种渠道向学生宣传吉祥物的征集信息,让学生从校园、校徽、植物、动物、卡通形象入手,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吉祥物,最终通过遴选选出最具代表的吉祥物,放置在校园的各处。走进校园,随处可见的吉祥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一目了然,这些标语不是冰冷的词汇或者说教,而是学生稚嫩活泼的表达。是学生将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设计和构建,然后将设计内容放置在校园的建设中,借助校园文化“以虚化实”的平台和载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各处分布。正所谓“目之所及皆是教育”,点点滴滴的校园文化浸渍学生的心灵,而每个学生也是创造的主体,更加珍视这份文化的存在。

再比如在《我认识您了》的课程学习中,老师可以介绍身边具有道德感与影响力的人给学生人士,在此之前,老师给学生讲授认识长辈,尊重长辈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和被介绍人士一起互动。教学总结时,老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友善等理念传达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将文明、友善的理念进行内化。

(3)利用信息技术,链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建立信息共建共享的教学实践路径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和“第三次信息浪潮”的推进,让信息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切实的提升。现在的生活、工作等完全离不开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同样如此,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下教学发展新的探析方向。因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推进和实施中,老师要科学、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助力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的融合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有着关键的作用和意义。“互联网+教育”的实践路径可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与法治课的规划,因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现,需要形成定位清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课程平台体系。同时要善于运用思维,达到对教学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挖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打造自主培养的路径机制。

比如在爱国精神的教育中,为了让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爱国精神内在化,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老师借用互联网,可以将红色教学资源链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中,让学生通过相关视频的观看,了解革命先烈们的爱国精神,让学生通过对革命先烈视频的观看来具象化的认知爱国精神的确切内涵,爱国不是一种口号,也不是一种理念,而是一种行动,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实践的小事。比如周一的升旗活动,就是爱国行为的一种体现,庄严的和有仪式感的升旗,会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氛围中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气氛,从而能够促进学生对升旗仪式的重视,以此将爱國精神逐渐的内化。再比如在敬业精神的教学中,老师将当前的先进人物事迹通过视频的形式播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先进人物的敬业精神,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价值素养。

再比如在《玩得真开心》的课程实践中,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说出喜欢看的视频,然后老师进行相关视频的播放。这样的教学实践目的在于向学生传达表达的重要性。老师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一词引入进来,告诉学生,自由的重要性,但自由不是没有限制的,而是在有节制的范围内去表达,正如本堂课的视频播放,在当下的课堂实践中能这样做,但是在另外的章节学习中就不能这么做了。

4. 总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现实教学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学校、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的落实中能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下拓展教学多元的方式和路径。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将核心价值观内容与教材内一起学习,一起掌握,从而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建设的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柯杏美.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20(36):135-136.

[2]陈丹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的方法探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4):263-264.

[3]陈叶青."故事+"策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传承——基于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4):44.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