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应用效果
2021-11-28李艳艳徐新禹付群颖
李艳艳 徐新禹 付群颖 王 博 田 径
(1 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朝阳 122000;2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脑梗死是脑血管常见疾病之一,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其是因为脑部血液供应异常,或者由于缺血、缺氧等加快了局部脑组织坏死[1-3]。此类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呕吐、头痛及恶心等,有些甚至出现昏迷、失语等[4-6]。目前,脑梗死已经发展成为主要脑血管疾病,从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生活、家庭及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心理负担[7-9]。因此,应加强对疾病的关注,并予以相应的治疗方法,以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10-11]。基于此,本次试验主要针对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本院接收的脑梗死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旨在分析其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入院先后时间选取本院接收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对照组(60例)中,男女比例为35∶25;年龄51~79岁,平均(64.35±3.57)岁;其中,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压者分别有18例、15例和27例;研究组(60例)中,男女比例为33∶27;年龄53~78岁,平均(64.27±3.63)岁;其中,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及高血压者分别有16例、16例和28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内容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死[12]。②自愿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③具备完整临床资料。④与WHO中有关脑梗死诊断标准相符[13]。⑤具备正常理解、表达和沟通能力者。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心脏、肾脏及肝脏器官功能障碍者。②合并精神异常及心理障碍者。③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④无法正常沟通、表达和理解能力者。⑤存在药物过敏史。⑥临床资料不全者。⑦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⑧合并系统性疾病者。
1.3 方法 入院后,两组均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具体有钙离子拮抗剂、脑细胞活化药物、维生素E及脑保护剂等。
1.3.1 对照组 阿司匹林肠溶片(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 060323;规格:100 mg×30片;生产厂家:Bayer Vital GmbH),每日1次,每次0.1 g。
1.3.2 研究组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 180029;规格:75 mg×7片;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阿司匹林肠溶片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硫酸氢氯吡格雷:每次75 mg,每日1次。两组均接受为期4周的治疗。
1.4 观察指标 统计各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判定[14]:①临床病症全部消失,病残程度经检查为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超过90%,说明治愈。②临床病症改善显著,病残程度处于Ⅰ~Ⅲ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说明显效。③临床病症基本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在18%~45%,说明有效。④临床病症未减轻,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低于18%,说明无效。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依据为NIHSS评分[15],分值越低,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准确分析本次试验结果,采用()表示的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值;采用率(%)表示的计数资料检验值为χ2值;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1),相比于对照组更高[85.00%(51/60)](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n(%)]
2.2 比较治疗前后NIHSS评分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分,)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分,)
2.3 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3.33%,其中4例呕吐恶心,2例黑便,2例皮肤瘀斑,研究组为3.33%、1例、0例、1例皮肤瘀斑(χ2=3.927,P=0.048)。
3 讨论
近些年,脑梗死患病概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通常情况下,超过45岁人群罹患脑梗死患病率提高明显,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16-17]。有关资料显示[18-19],脑梗死疾病的发生与性别存在紧密联系,而且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脑梗死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和大脑动脉,往往是在患者情绪波动明显时诱发该病,患者自身血压波动显著,大部分很容易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脑软化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呕吐及疼痛等[20-21]。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出现高密度出血灶,部分可以看见脑梗死。脑梗死疾病发生后,致使患者出现许多临床病症,但是该病症特异性并不高,一旦脑梗死发展至中晚期,很容易造成患者偏瘫,甚至诱发其他后遗症,从一定程度上危害患者身体健康,有些甚至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2-23]。
阿司匹林属于环氧酶抑制剂,其在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应用效果明显,而且经大量研究证实[24-25]。除此之外,部分研究认为阿司匹林具有抑制和预防由高血压造成的脑卒中的作用[26-27]。此类药物可对环氧化酶1活性有效抑制,阻断活性位点与花生四烯酸、血栓素A2的合成,进而达到阻断释放和积聚血小板的目的。此外,大剂量采用阿司匹林治疗,从一定程度上对血管内皮细胞内前列腺素造成干扰,针对抗血栓治疗不利[28]。因此,抗血栓治疗期间,应合理控制药物服用剂量。口服阿司匹林经胃肠道全部吸收,在短时间内快速降解形成水杨酸。通常情况下,阿司匹林与水杨酸血药浓度峰值达到时间分别是10~20 min和0.3~2 h。因为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较强的抗酸性,因此,往往于酸性胃液中不溶解,而溶解在碱性肠液中。相比于普通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吸收通常延迟3~6 h。阿司匹林及水杨酸均可以与血浆蛋白结合,并快速分布至全身。在阿司匹林进入机体后,能够与环氧化酶发生反应,最后将AA向A2转化反应阻断,实现抑制血小板聚集,所以,其可在短时间内减轻患者临床病症,且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和抗感染作用。此外,阿司匹林价格便宜,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明显。但是单一的阿司匹林治疗无法获取理想治疗效果,基于以上原因,在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治疗的同时,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其中硫酸氢氯吡格雷是最为常用的一种。硫酸氢氯吡格雷是一种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29-30],同样属于血小板聚集抑制药物,其可选择抑制血小板和二磷酸腺苷,与此同时,可显著抑制糖蛋白活性,将血小板聚集阻断。有关资料显示,硫酸氢氯吡格雷对于二磷酸腺苷的作用效果属于不可逆的。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的不同之处是其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而且具有良好的解聚效果,有效结合红细胞膜,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但是,因为硫酸氢氯吡格雷由肝脏内部转化形成P450酶,其可对血小板聚集有效抑制,所以,单一的服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速度慢。而且大部分研究资料显示,联合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在脑梗死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脑梗死疾病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硫酸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不仅不会改变硫酸氢氯吡格雷对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而且硫酸氢氯吡格雷可显著提高阿司匹林有效血小板聚集效果。
根据本次试验结果分析,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P<0.05);可见,联合应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疾病,除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病症外,有助于治疗效果提高;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由上述内容分析,予以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是3.33%,对照组是13.33%(P<0.05);可知,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及硫酸氢氯吡格雷安全性高,其可避免患者诱发其他疾病,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获取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临床治疗期间,应加强对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关注,其无法对磷酸二酯酶的活性有效抑制,针对这一点,临床治疗期间,应加强对这一内容的重视。本次试验中,通过予以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有助于患者头晕、呕吐、头痛等临床病症减轻,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状况,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两种药物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有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总而言之,脑梗死疾病治疗过程中,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应用效果明显,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外,安全性,而且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显著改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