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和生活质量的护理方式分析
2021-11-28焦福臣
焦福臣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六病房,辽宁 沈阳 110168)
近年来,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对精神分裂症疾病的探讨不断深入,其治疗和护理方法也不断更新。除了药物治疗,对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在患者的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给予有效护理,可根据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点进行护理,促进其社会技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1-2]。本研究探讨了改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和生活质量的护理方式,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各50例,其中,针对性护理组男女各为25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6.21±2.89)岁。精神分裂症患病时间1~10年,平均病程(5.46±2.21)年。小学文化程度有9例,初中11例,高中21例,专科及以上9例。常规护理组男女分别26例和24例,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36.80±2.21)岁。精神分裂症患病时间1~10年,平均病程(5.42±2.27)年。小学文化程度有9例,初中11例,高中20例,专科及以上10例。针对性护理组、常规护理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就诊患者采取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组对本次就诊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①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通过和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特点、病情、文化、家庭环境等,针对患者情况有目的的制订针对性护理计划。②针对性认知护理。认知能力障碍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每周开展一次专题讲座,鼓励患者和家属共同参加,对患者和家属介绍精神分裂症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精神分裂症的正确认知,并树立疾病治疗的信心。③针对性社会功能护理。根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障碍的程度不同,采取不同时间和频率的训练模式,指导患者正确和他人沟通,鼓励其大胆表述内心的想法,并鼓励其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促使患者尽早适应和融入社会。④针对性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指导患者自行进食、穿衣、打扫卫生和自我梳妆等,训练其日常生活能力。⑤情感支持。在患者出现压抑、低落情绪等的情况下,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情感支持,并鼓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鼓励,充分调动其治疗的积极性,促使患者身心舒适度得到提高。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总有效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前后患者SF-36简明健康量表中生理机能、角色生理、心理健康、躯体疼痛、社会机能、角色心理状况、活力和主观健康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显效:患者精神症状消失,PANSS量表评分和最初治疗比较降低90%以上;有效:患者精神症状改善,PANSS量表评分和最初治疗比较降低50%~90%;无效:病情没有好转。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3]。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4.0软件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通过χ2值检验后,采用[n(%)]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后采用()表示,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比较 针对性护理组疗效达到92.00%(46/50),护理后短时间内症状快速消失达到显效32例,症状改善达到有效的患者14例,无效4例;常规护理组疗效仅为78.00%(39/50),护理后短时间内症状快速消失达到显效18例,症状改善达到有效的患者21例,无效11例。P<0.05。
2.2 SF-36简明健康量表中生理机能、角色生理、心理健康、躯体疼痛、社会机能、角色心理状况、活力和主观健康评分比较 护理前针对性护理组、常规护理组SF-36简明健康量表中生理机能、角色生理、心理健康、躯体疼痛、社会机能、角色心理状况、活力和主观健康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针对性护理组SF-36简明健康量表中生理机能、角色生理、心理健康、躯体疼痛、社会机能、角色心理状况、活力和主观健康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常规护理组相应指标改善幅度,P<0.05。见表1。
表1 两组SF-36简明健康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SF-36简明健康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针对性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常规护理组相应的指标,P<0.05,针对性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98.00%,而常规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82.00%。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
2.4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 两组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中,在护理之前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针对性护理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分析对比(分,)
表3 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分析对比(分,)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随着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加[4]。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逐渐缓解病情,但仍需要给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以加速患者的病情恢复,促使其早日回归社会和改善其生存质量。传统护理相对简单,更加关注患者的用药,生理变化和其他护理,常常忽略了患者的精神护理水平[5-7]。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性护理实现了与患者更多的交流和有效的互动,并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疾病的康复,基于患者内在的思想和情感,制订了更加可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8-9]。针对性护理可通过认知干预、心理情感支持、社会功能训练、日常能力训练等方面改善患者的认知和行为,从而间接促进缩短康复过程,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更明显改善,帮助他们更好地重返社会并融入社会[10-1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WHO统计显示,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约为3.8‰~8.4‰。1994年,中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城市患病率为7.11‰,农村为4.26‰。在青少年中常见精神分裂症,常伴有情绪、思维、知觉、意志、行为等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表现是迟缓发作和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衰退和社会功能障碍。根据神经生化研究,患者存在多种神经递质功能障碍,其主要发病机制是:经神经解剖和神经影像学检查,发现颞叶、额、边缘系统、脑萎缩、脑室扩大、脑沟增宽[12]。另外,大量样本人群的遗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患者亲属中的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数倍。亲属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多种社会心理因素可诱发和促进精神分裂症发病。通常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家人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对此,家属需要了解疾病知识,支持其治疗,帮助患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精神病患者应保持病情稳定,坚持长期治疗,防止复发[13-15]。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共同应对疾病。精神病患者应对方式与残疾关系密切相关。应付是个体对生活事件和自身不平衡的认知与行为测量。精神分裂症原本是一种应激源,但应对方式的选择与精神残疾有关。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选择消极、焦虑、抑郁,多为逃避或退缩,几乎没有患者能够解决问题或寻求帮助。大多数患者都感觉不能处理与事件有关的事情,害怕被别人拒绝或批评。不好的情绪会促使患者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或者退缩。提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应引起高度重视[16-18]。护理人员应学会区分患者选择的应对方式,给予患者适当的认知和行为治疗,帮助其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19-22]。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对患者产生相应的影响。主动应对方式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心理健康,确保康复过程不出现偏颇。在教患者家属相应的应对技巧时,精神科护士要重视应对方式的教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处理家庭矛盾,指导和训练患者家属处理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教他们相应的沟通技巧,使他们的家属能以适当的方式帮助他们恢复精神状态[23-25]。
本研究中显示,针对性护理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针对性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的SF-36简明健康量表中生理机能、角色生理、心理健康、躯体疼痛、社会机能、角色心理状况、活力和主观健康评分中,在护理之前无显著差异,P>0.05。针对性护理组SF-36简明健康量表中生理机能、角色生理、心理健康、躯体疼痛、社会机能、角色心理状况、活力和主观健康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中,在护理之前无显著差异,P>0.05。在护理之后,针对性护理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对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良好,相对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可更快更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其社会技能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