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11-28姜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8期
关键词:硫辛酸传导神经

姜涛

糖尿病在临床上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极为常见,致病原因极为复杂,主要是胰岛素作用损伤或分泌缺陷导致。一旦患病需终身接受治疗,不能彻底治愈,其治疗原则和目标为对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发生各种并发症[1]。然而很多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而导致病情发生进展,或者伴随病程的不断增加,极易发生并发症,比如脑血管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以上并发症均较为严重,会严重损伤机体,不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疼痛加重,而且会加重经济负担,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本次研究对联合用药和单药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和成果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就诊于本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8 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4 例。其中实验组男25 例,女19 例;年龄45~80 岁,平均年龄(61.85±6.06)岁;病程1~11 年,平均病程(6.55±1.87)年。对照组男23 例,女21 例;年龄45~79 岁,平均年龄(62.02±5.68)岁;病程1~10 年,平均病程(6.80±1.9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为跟腱反射和深浅感觉呈现减退情况,手臂或下肢蚁走感、疼痛感、麻木感呈袜套样;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在同意书上签字;医院委员会对本研究通过和批准。

1.2.2 排除标准 中途退出;依从性差;临床资料不完整;重要组织和器官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其他周围神经病变;认知功能发生障碍;精神疾病;语言障碍。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时实施常规治疗,包括:控制饮食、运动指导、营养补充、健康教育、降糖治疗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依帕司他单药治疗,采用口服方式,50 mg/次,3 次/d,连续治疗12 d。实验组予以依帕司他与硫辛酸联合治疗,依帕司他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硫辛酸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治疗,300 g/次,1 次/d,连续治疗12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基本不存在,腱反射和膝反射呈现正常状态,与治疗前相比神经传导速度好转明显评价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改善明显,腱反射和膝反射基本正常,与治疗前相比神经传导速度得以改善评价为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腱反射、膝反射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无变化或加重评价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比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包括腓浅神经和正中神经。对比两组治疗安全性,统计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肾功能、尿常规、血压异常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腓浅神经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对比(,m/s)

表2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对比(,m/s)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治疗安全性对比 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5 例,其中肾功能异常1 例、尿常规异常2 例、血压异常异常2 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6 例,其中肾功能异常1 例、尿常规异常3 例、血压异常异常2 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实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39,P>0.05)。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临床上作为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外周神经被损伤,影响范围较大,对自主神经、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均造成影响,疾病发展中氧化应激作用较为重要,因此,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需对神经进行营养,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并且还要开展抗氧化疗法[3,4]。硫辛酸作为一种治疗药物,与维生素类似,呈现脂溶性和水溶性,抗氧化作用较强,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5,6]。依帕司他作为抑制醛糖还原酶的药物,可抑制其活性,可将山梨醇和果糖生存减少,可对患者临床表现进行有效改善。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对神经传导进行有效改善,而且安全性较高,不会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协调作用较好[7,8]。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腓浅神经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与单药疗法相比,联合用药可提升治疗效果,联合用药可改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开展依帕司他与硫辛酸联合治疗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建议推广。

猜你喜欢

硫辛酸传导神经
木丹颗粒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思考心电图之178》答案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联合应用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的疗效分析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