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 与MRI 在脊柱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

2021-11-28王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8期
关键词:结核椎体影像学

王洋

结核病属于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病症,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随着结核病的发生,身体各个组织出现结核类病变也在增多,脊柱结核就是其中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病症[1]。从临床接诊的情况分析可得,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脊柱结核是因为结核分支杆菌在人体脊柱内散播破坏脊柱的椎骨而引起的一种变性和坏死。若患者确诊为脊柱结核,应采取合理可靠的手段进行迅速治疗,以避免对患者的下肢功能产生影响[2]。脊柱结核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患者瘫痪或者脊柱畸形,因此这种病症要引起临床的重视。临床对脊柱结核的诊断应借助影像学手段,CT 和MRI 技术是常应用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影像学方案。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两种检验方法诊断脊柱结核的价值,本文特进行调查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4 月~2021 年1 月 到本院进行治疗的72 例疑似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比例38∶34;年龄20~69 岁,平均年龄(46.37±11.36)岁;病程2~15 个月,平均病程(7.64±2.43)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本院的《知情同意书》上面签字,临床资料经验证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中的标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具备脊柱结核的类似症状;②具有CT 和MRI 诊断的适应证[3];③具有手术获取病理标本的适应证;④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临床配合度较高。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其他严重的结核病症[4];②手术禁忌证;③严重的精神类障碍、沟通交流障碍;④凝血功能异常;⑤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器质性不全。

1.3 方法

1.3.1 CT 诊断 为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 诊断仪(日本东芝Aquilion16 层螺旋CT 机)进行诊断,诊断之前进行各项参数设计,层厚0.75 mm,间距1.25 mm,胸腰椎3.0 mm,颈椎2.0 mm。如需必要还要对患者进行多平面重建,并通过软组织窗和骨窗对扫描图进行观察。所获得的图片均需要通过2 名以上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在遇到争议的影片时,需要进行综合讨论,最终确定统一的诊断标准。

1.3.2 MRI 诊断 对所有患者均通过应用0.2 T 永磁磁共振机进行诊断,诊断之前设置层厚5~8 mm,间距0.5~1.0 mm,并将对比剂的量控制在20 ml。同时应用SE-序列T1WI、T2WI、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等分别进行矢状面、冠状面、轴状面的扫描,并根据检验的结果来判断是否进行增强扫描。

1.3.3 病理诊断 对手术所获取的病理组织递交检验科进行病理组织确诊,并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

1.4 观察指标 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MRI 的脊柱结核检出率;CT、MRI 对椎体椎间盘破坏、死骨钙化、韧带下扩散、脊膜强化、硬膜外或椎孔侵犯的检出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MRI 的脊柱结核检出率比较 72 例疑似脊柱结核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68 例,经CT 检出64 例,经MRI 检出66 例,CT、MRI 的脊柱结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MRI 的脊柱结核检出率比较[n(%),n=68]

2.2 CT、MRI 对脊柱结核累及部位的检出情况比较CT、MRI 对椎体椎间盘破坏的检出率均为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 对死骨钙化的检出率11.54%低于CT 的86.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 对韧带下扩散、脊膜强化、硬膜外或椎孔侵蚀的检出率分别为58.33%、51.11%、50.00%,均高于CT 的16.67%、6.67%、1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MRI 对脊柱结核累及部位的检出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临床认为脊柱结核的发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脊柱结核通过原发病灶会发展成为菌血症。结核分枝杆菌经过人体的血液、淋巴管、胸膜病灶、纵隔淋巴管等不同途径漫延到患者的脊柱部位,这样就会对脊柱结构产生破坏性影响[5]。大部分脊柱结核患者都会在腰椎部位发病,也有一部分患者在胸椎部位发病,颈椎部位的脊柱结核在临床比较少见,而骶椎结核更明显低于颈椎结核。因为脊柱结核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表现,所以临床诊断这种病症的主要方法是影像学技术,同时根据患者的表现来进行病情的确定。

通过临床报道可以得出影像学诊断技术是诊断脊柱结核的主要诊断方法,最近几年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 诊断和MRI 诊断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临床的诊断中。但从临床实际诊断角度而言,CT 诊断和MRI 诊断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通过CT 检查可实现三维重建,这就能够清楚的了解脊柱结核不同平面的表现,也能够显示椎体和椎间隙之间的关系。而且临床利用CT 增强技术还能清楚的观察到患者的软组织病变状况,CT 检查可清晰的了解患者的脊柱椎体、椎体附件解剖和病理结构等,清楚的观察到被破坏的骨质和骨质增生等表现,也能了解患者骨质的病变范围、骨质的硬化等,据此来对椎体骨质的破坏程度进行评估,从而达到评估椎间盘破坏、消失、狭窄程度等的目的,这就能有效熟悉硬脊膜外、椎旁寒性脓肿等相关表现,可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硬膜、囊和脊髓是否存在压迫以及压迫程度,进而实现对患者椎弓根损害情况的评估,据此还能够了解患者钙化和病灶死骨的具体状况,有助于实现对细微结构的检查。通过临床应用还能得出,CT 成像检验对软组织病变的显示程度不高,因此很难准确显示出患者的椎间隙异常表现。

而临床通过MRI 方法进行诊断可以适用于对组织内水分、蛋白质含量变化关系的分析。MRI 可以有效检测患者的具体病变表现,这种检验方式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实现对多个切面的观察。在检验当中可清晰显示出异常软组织的具体表现,实现对软组织异常情况的诊断和评估,也能清晰的了解患者椎间盘炎症变化表现。MRI 可以有效显示出骨髓水肿情况,对骨髓病变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破坏也可以进行体现。如果骨髓病变没有破坏到患者的骨质,利用MRI 诊断方法同样可以进行清晰表达。所以这种诊断方法可以早期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脊柱病变表现,并且有助于患者进行及早的诊断和治疗,还能清楚观察到CT 所不能够检查的韧带下部位,但是对于钙化病灶存在检验的缺陷,临床对此应该进行重视。

综上所述,CT 和MRI 诊断在脊柱结核整体检出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两种检验方法存在各自的优势,CT可以更准确的显示骨组织状况,MRI 能更明确的确定软组织病变情况,为提升临床检验质量,可联合两种方式进行检查。

猜你喜欢

结核椎体影像学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南京地区2017—2020年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Is right lobe liver graft without main right hepatic vein suitable for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