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进展
2021-11-28韩璐黄芃
韩 璐 黄 芃
( 天津市天津医院康复科 , 天津 300211 )
下肢骨折即患者下肢部位的骨结构发生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进而致患者出现骨结构畸形、疼痛等临床症状,影响其正常活动方式和生活状态[1]。利用手术治疗方式可帮助患者改善骨折情况,使其骨折处骨结构能有较好的治愈效果,但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同其康复训练方式相关,则可利用早期康复训练方式,使患者在术后第1天即开始适量的康复训练,以减少并发症的发作,缩短其骨骼愈合时间,使患者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较正常的活动方式、生活状态。综述如下。
1 早期康复训练与下肢骨折的相关概述
1.1 下肢骨折的概念:骨折是指患者骨结构发生连续性的完全或部分断裂,进而致患者出现骨结构畸形、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由于骨骼对人体有着保护、支撑、运动之类的作用,一旦患者出现骨折症状,则不能帮助患者保持较好的身体姿态,易对患者正常的活动方式造成严重影响,且部分骨骼对人体内脏器官有保护作用,骨折反而易致骨结构对内脏造成损伤,因此若患者有骨折症状需及时就医,以减轻机体的受损程度[2-3]。下肢骨折中的下肢主要包括人体的臂部、股部、膝部、胫部、足部,若此部位出现骨折症状,则易致患者的肌肉、软组织受到损伤,进而致其出现大面积组织水肿,致患者病情加重,同时因下肢神经、血管分布较密集,则下肢骨折也易对其神经、血管造成损伤,对患者下肢部位的功能作用造成严重影响。且下肢骨折后患者需长期卧床静养,以减少下肢部位的活动,使骨折处的骨结构能有较好的恢复状态,活动锻炼的缺乏,极易致患者出现肌肉萎缩、血栓等状况,因此下肢骨折患者需有较好的康复锻炼以减少并发症的发作,帮助患者恢复较正常的下肢活动方式[4-5]。
1.2 早期康复训练的概念及意义:康复训练是指当患者出现损伤后所进行的有利于恢复或改善功能作用的身体活动,早期康复训练顾名思义是指患者经手术治疗,恢复一定运动能力后,即开始的康复训练方式,无论是被动或主动性的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都有利于患者患肢处的恢复[6-7]。同时就下肢骨折患者而言,由于多数患者需长期卧床静养,运动锻炼的缺乏不利于其骨折处骨骼的恢复,也易增加并发症的发作风险。因此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使患者在静养期间也能进行适当的运动,以避免其肌肉长期处于僵硬状态,避免肌力下降,帮助其下肢关节恢复较正常的功能作用,使其下肢的运动功能能得到有效改善,有效促进其患者功能的恢复速度,帮助患者保持较好的恢复状态[8-9]。
2 早期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研究进展:若早期康复训练方式正确有效,则能对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能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早期康复训练在目前也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下面对早期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研究进展进行叙述。
2.1 早期康复训练方式:早期康复训练方式在下肢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如下。术后第1天,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生命体征等进行全面的评估、检查,并根据患者的运动锻炼习惯,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早期康复训练计划[10-11]。并在术后第1天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腿部的运动,如等张训练、等长训练,护理人员可帮助患者患肢进行被动练习,每天2-3次。术后第2天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小关节部位的被动练习,各关节部位20次,后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术后3-7天即可帮助患者进行全身训练,如膝关节处的屈曲运动等,避免患者全身肌肉都处于僵硬状态,每天1次,每次需练习20分钟,以保障练习的有效性[12-13]。术后2-4周,即可帮助、指导患者进行坐立练习,训练其自行坐起的能力,且护理人员需陪同患者进行训练,以避免患者因不良的坐起方式,而致其骨折处再次受到损伤。术后第5周即可指导患者进行压腿、负重、行走等训练,以促进其各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
2.2 早期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可帮助下肢骨折患者尽早恢复较正常的下肢活动方式,避免患者的生活状态受过多影响,有效减少血栓等并发症的发作。在当前研究中显示,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患者,其所需的住院时间更短,患肢愈合时间更短,即通过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提升其整体的治疗、康复效果,帮助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治愈骨折病症,使其发生断裂的骨结构能有较好的恢复状态。同时在患者接受治疗及出院后,可利用简化运动功能评价表(FMA)、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对患者在手术后第3天、术后1周、术后1个月、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这几个时间段内对患者的运动状况、生存质量进行评分、评估,以了解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下肢骨折恢复情况的影响,而在陈妙铃[14]的研究中,通过常规护理同早期康复训练间对比可知,接受早期康复训练的患者,其FMA评分更高,患者运动方面的能力恢复越佳,DSQL评分更低,其生存质量更好,即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帮助患者恢复更好的下肢活动方式,避免患者因骨折而对其步行、跑步等活动行为造成严重影响。
2.3 早期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患者康复中的研究进展:在早期康复训练的研究中可知,虽早期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但就此康复训练方式而言,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训练量,由于此训练方式以早期功能锻炼为主要练习原则,以达减少并发症发生概率,促进骨折愈合的康复训练目的,但在训练量方面也需严格把控,由于术后患者骨折处骨结构仍处于较脆弱阶段,极易致其有再次骨折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需严格管控患者每天的训练量,在早期也需以少量多次为主,以避免骨结构的再次受损[15]。其次在实际锻炼过程中,需注意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相结合,护理人员需合理有效地帮助患者进行患肢处的被动运动,以维持、增加患肢关节处的活动力度,有效促进其下肢的血液循环,以促进肿胀等症状的消退。同时再其后期的康复训练过程中,需选择适宜的训练方式,以确保其早期康复训练的有效性。即早期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需对其训练量、后期训练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改善、调整,使此护理方式能适用于各类下肢骨折患者,有效提升其整体的康复训练效果。
3 结论:综上所述,早期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患者康复练习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缩短患者骨折处骨结构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有效促进其恢复速度。且此康复训练方式能使患者有更好的运动恢复状态,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帮助患者恢复较正常的活动、生活状态。同时在术后越早进行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的血液循环,除使患者有更好的骨骼愈合情况外,也能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使患者能保持较好的恢复状态,有效提升其整体的治疗、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