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选本的意义
2021-11-28叶当前
叶当前
选本入集部总集类,源远流长。《隋书·经籍志》以挚虞《文章流别集》为总集之始,著录著作107部,2 213卷;《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提要认为《诗经》已列为经部,王逸编《楚辞》已入别集类,故亦以挚虞《流别》为总集发端。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则以著录于《隋书·经籍志》的杜预《善文》五十卷为“荟萃文章”之始。选本溯源虽有异议,但经典选本如萧统《文选》、徐陵《玉台新咏》、吕祖谦《古文关键》、真德秀《文章正宗》、方回《瀛奎律髓》、高棅《唐诗品汇》、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张溥《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清代御定《古文渊鉴》《历代赋汇》《全唐诗》《题画诗》等可谓繁多,或专选一体一门,或分类汇集,确实有“删汰繁芜”、除稗存精的作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评价总集,不虚言也。
桐城派古文家传道授业,尤其重视选本的示范作用,亦编有大量选本,如方苞《古文约选》、刘大櫆《唐宋八家文选》、姚鼐《古文辞类纂》、梅曾亮《古文词略》、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黎庶昌《续古文辞类纂》、王先谦《续古文辞类纂》、吴汝纶评选《桐城吴氏古文读本》等着力古文辞的选录;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乃诗歌选本,姚永朴《国文学》是古代文论的选本。各家选本上溯先秦,下及桐城派优秀古文,既指明向前人学习的方向,又亮明文派家法,体现出桐城派“有所法”与“有所变”的辩证思想。
选本是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样式,鲁迅、方孝岳、张伯伟等对选本理论均有精辟论述。选本序例、选录标准、评选思想等都是中国文学批评的研究对象,“文选学”、唐人选唐诗、宋代文章选本、戏曲选本、小说选本等领域的研究成绩斐然。选本亦属桐城派研究的重点,目录的梳理著录、选本的文统意义、选本的教育价值等均有论述,姚鼐的《古文辞类纂》研究成果更加丰富。
本期刊载张炳文《姚鼐的“古文辞”思想及其实践》一文,即是从《古文辞类纂》选录辞赋的角度考察桐城派文章学思想,认为姚鼐选录辞赋,侧重于其“辞”与“用”,而并未关注“赋”的文体问题,体现出桐城派古文家融通文体而建构“古文辞”的文章学思想。论文从选本批评入手,分析入选篇目的文体归属,阐释姚鼐的归类标准,揭示姚氏的文学思想,皆能言之成理,可备一家之言。当然,桐城派古文家致力于古文辞创作,上溯文章源头,确立写作规范,本身就有强烈的尊体意识。桐城派文章分类亦是在不断总结既有选本分类基础上的传承与创新,其序例与文章分类实践是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重要资源,故从桐城派选本出发的文体学研究亦值得深入拓展。
桐城派选本的文派传承性强,选家的文章学观念相近,审美趣味相通,入选作品与选家的创作实践有迹可寻,且多有圈点批注,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唐人选唐诗、宋代诗文选本、清人选清诗等选题的研究均已勒为专著,而桐城派选本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宏观阐释有待加强,微观探究亟待夯实。期待更多的桐城派选本论题发表,进而推动桐城派研究向专、精、深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