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模式下职业教育策略分析

2021-11-28

山西青年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产教职业院校融合

李 芳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8)

通过将职业院校的教育与企业的发展融合,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理论技能的同时,进一步获取相关的技能,这对于带动我国的就业水平,提升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职业教育的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研究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创新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基本经验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国职业院校通过与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呈现出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对于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将产业发展过程中应用到的先进技术融合到职业教育中,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生存技能,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时效性,推动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优秀文化与职业教育融合,可以培养综合型人才,更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1]。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仅仅传承技艺是不够的,还应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因此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职业院校方面要教会学生先进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发挥文化素质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在研究探索过程中,不断采用新的教育理念和多种方式进行创新,从而引导学生早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二、新形势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

(一)过分重视教育轻产业技能

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不够全面,过分重视“教”忽略了“产”,这也导致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难以认清企业的作用,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有效职业院校无法调和学校的公益性与企业的利益性之间的管理,因此认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不能深入,产教融合难以完成。有些职业院校认为产教融合就是促进自身产业的发展,对于企业的发展缺乏正确认识。也有部分职业院校认为产教融合是在工厂中设立学校,或者是在学校中设立工厂。以上几种错误的认识难以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的利益,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2]。

(二)企业缺乏足够的参与动力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除了职业院校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之外,企业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如果企业不够积极,热情不够,将会导致企业的合作工程难以快速推进。就当前而言,产教融合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职业院校的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角度而言,产教融合对于企业的积极影响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的具体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专业技能人员的培养周期较长,企业难以实现短期的利益,因此产教合作对于企业而言存在一定的风险。第二,企业在推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但在人才培养完成之后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这对于企业而言没有稳定的保障。第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有关政策保护了就业率和职业院校的利益,对于企业的保护力度不足,缺乏对企业的补偿政策,也导致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政策法规和相关配套机制亟待完善

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产教融合的政策法规依然不够完善。尽管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推动产教融合的政策已经比较规范,但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可操性和约束性等方面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我国对产教融合工程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导致产教融合的相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也导致产教融合发展流于形式,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影响的人才的培育效果。除了法规政策的原因之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在标准体系的建设、绩效体系的完善以及评价体系的建立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难以为产教融合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政策法规的完善以及相关配套机制的建设是各级部门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三、新形势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策略

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面临着良好机遇,职业教育要抓住这一情况,选择合适的着手点,推动自身健康高速发展。就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做好相关工作:

(一)提升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是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的教育发展模式,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需要提升专业技能训练的水平,让学生快速掌握生存技能,从而推动就业。在现代背景下,职业院校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的优势,并直接践行到具体工作中。第一,各地职业院校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认知,根据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有关要求,积极研究推动产教融合的策略。第二,各地职业院校需要持续优化师资结构,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和知识竞赛的方式,提升教师对相关产业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第三,各地职业院校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对于市场产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从专业的设置、教材的开发以及实习培训等方面入手,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基准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3]。

(二)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

产教融合的发展需要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提升企业在产教融合工程中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快速完成身份的转变,掌握实用技能,这也是推动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就当前的《职业教育法》而言,就规定企业需要以多元化的渠道参与到各大职业院校的教学和政策体系中,从而充分履行自身参与职业教育的业务。因此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的积极参与也是自身的一项义务。相关的部门在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时,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调动企业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推动产教融合的进程。在深化各大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在职业院校的教学设计、专业设置以及实习培训中发挥主导作用,从而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建立。对于实际工作的落实而言,各大院校需要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中,企业的地位和价值,采用多种方式积极达成校企合作,最终形成稳定的联合办学模式,提升人才的培养水平,为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三)营造产教融合的良好环境

为营造良好的产教融合环境,各地区的政府部门应该做好牵头工作,从而为产教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一,重视示范点的建设,充分发挥示范点的榜样作用。在推进示范点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带头及时调动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定期总结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逐渐扩大示范点的范围,加强项目建设,培育一批影响力广泛、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对于当前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需要提升重视,不断完善相应的政策,从企业角度和学校角度出发,维护各自的利益。第二,政府部门需要不断完善和健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体系,做好绩效评估体系的完善工作。及时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创新,充分调动学校和企业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完善配套制度落实相关政策。在整个过程中,既要保证人才的培养水平,也需要保护企业的效益,通过适当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风险,从而充分展现学校和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主体作用。此外,产教融合模式下需要职业院校了解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主动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选择合适的着手点,促进职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想要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信心,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要从实际操作中帮助学生,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很多学生缺乏职业自信,畏难情绪严重,总认为自己的工作超级难,而且做不好。如此学生很难在实际操作中对自身能力进行提升。为此,最好的解决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参加校企联合开展的校园实践,跟随一批工作经验丰富的师傅进行实习操作,他们不仅耐心、细心,工作经验丰富,在教习过程中更乐于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注意事项。在与老师傅不断交流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其实工作本身并不难,难的是有一颗不畏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能完成实习任务。同时,随着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增长,在此过程中需要逐步为学生增加实践难度,帮助学生锻炼自我的同时,提升能力,不断增强学生职业自信心和实践操作能力,实现就业目标[4]。

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应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和教育思维,增强自身就业教育导向意识和能力,通过耐心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正确、客观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学习、就业制定明确学习模板,指明方向的同时坚定信念,帮助学生实现综合提升[5]。在职业院校创业意识培养时,应结合其发展特点,在此给出几点建议:①培养职校生就业观念时,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创业创新教学,提高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重视度;②针对社会发展,市场转变,不断调整自身教育观念和模式,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实现职校生综合素养的提升;③重视就业创业指导团队的建设,同时配套相关教育体系,提供必要支持和引导,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创业氛围;④引进其他院校或国外先进创业经验,全面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这就需要学校及教师做好筛选工作,利用合适的创业项目激发学生的创业意向。

综上所述,就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工作而言,需要重新整合教育和社会资源,通过积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从而提升我国教育水平的同时,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就当前我国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积极进行创新,通过多种制度的完善和政策的扶持,不断提升产教融合的质量。希望通过文中论述,可以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提升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产教职业院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