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毛发制作课程教学研究

2021-11-28戴晗睿

山西青年 2021年13期
关键词:毛发任课教师影视剧

戴晗睿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230)

课程教学在职业教育当中位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育人模式和育人理念都要通过课程教学来传递。而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在课程教学当中融入产教融合的元素,有助于深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加快课程教学的建设[1]。当前高职毛发制作课程改革存在一定的障碍,我们可以采用产教融合的方式,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克服课程改革的障碍,助力毛发制作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高职毛发制作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障碍

高职毛发制作课程是一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的课程,这就需要企业的大力支持。但是当前高职毛发制作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存在一定的障碍,这些障碍导致产教融合很难进行。对于这些障碍进行详细分析,有助于高职毛发制作课程明确改革方向和改革的目标。

(一)教育理念障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高职毛发制作课程的任课教师存在教育理念方面的障碍,不能将产教融合的模式融入课程改革中,导致毛发制作课程很难贯彻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教育理念方面的障碍具体表现为课程建设的规划和设计理念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高职毛发制作课程的校企共建课程资源较少、课程内容设置与影视剧组的需求对接不够紧密、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缺乏产教融合的课程建设规划和设计理念。教育理念存在障碍直接导致高职毛发制作课程与剧组需求对接不畅,高职学生在这门课上制作的毛发制品不符合剧组需求,也就很难实现这门课程的产教融合。

(二)制度体系障碍

传统的教育制度和运行体系更加重视普通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而且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相关的制度体系也不够健全[2]。高职毛发制作课程在进行课程改革时,也受到制度短板的制约。首先,职业教育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高职毛发制作课程需要大量的真人头发作为课上练习的材料,也需要最先进的毛发制作工艺作为技术支撑,这些方面的课程资源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才作为支持。但是当前这种制度体系存在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之处,毛发制作课程的改革缺乏资金支持和内生动力,教师进行相关改革的积极性也不高。其次,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不健全,导致课程改革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高职毛发制作课程的产教融合体系尚不健全,产教融合制度不系统、不扎实,学校领导对于这门课程的改革不够重视。这就导致学生精心制作的发套缺少销路,不能投入到影视剧组的拍摄实践中。学生在毛发制作课程当中很难获得成就感,会造成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少求知欲,对课程改革极为不利。

(三)管理体系障碍

高职毛发制作课程的改革必须适应产教融合的要求,而当前的课程管理体系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职业院校的管理者对于毛发制作课程进行产教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动态性和相关的改革困难考虑不周到。这种管理体系的障碍导致任课教师很难与校外的剧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剧组实际需求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也变得非常困难。影视剧组采购毛发制品有一定的标准,对于毛发制品的需求量很大,而且需求的样式也比较多。任课教师需要与影视剧组建立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才能及时了解影视剧组的发套需求。当前的课程管理体系阻碍了任课教师与剧组之间建立亲密的联系,剧组的需求也就难以融入课程改革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当中。

(四)评价体系障碍

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体系缺乏权威的评价标准,各种指标都来自普通教育,缺少职业教育的特征[3]。这类评价指标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产教融合体现在课程评价体系当中,应该将影视剧组对于毛发制品的现实需求融入课程评价体系中。而当前的毛发制作课程评价体系比较单一,只是由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毛发作品进行评判,缺少剧组的意见。这种评价系统的障碍会严重影响影视剧组参与毛发制作课程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影视剧组的需要也难以体现在课堂教学当中。

二、基于产教融合进行高职毛发制作课程教学改革

(一)及时转变课程教学的理念

基于产教融合进行高职毛发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及时转变课程教学的理念。那种“学术为先”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课程发展现状,而且导致了培养计划与实践需求脱节、教学方法陈旧、教育理念较为落后等不良现象。当前要将产教融合与高职毛发制作课程进行有机耦合,解决上述这些“不和谐的影响因素”。首先,树立“实践为先”的教育理念。毛发制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每节课上进行毛发制作的实践。任课教师必须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将产教融合、系统育人的观念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在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传授最新的毛发制作技术和合理的实践方法。学生学习的毛发制作理论只是课程的基础,只有将这些理论和制作技术熟练掌握并应用于毛发制作实践当中,才算是真正地实现了毛发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引领学生进行创新。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毛发制作课程改革一定要抓住实践和创新这两个课程改革的驱动要素,实践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关键点,创新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核心要素。通过产教融合,毛发制作课程可以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授课,教授的知识应与行业前沿发展紧密联系,切合影视剧组的实际需求,并引导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包括毛发制作工艺的创新、毛发制品形式的创新、制作效率提升方面的创新等。学生不仅能在课程当中学会毛发制作工艺,还能掌握一些创新方法,提升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二)建立健全产教融合相关的制度体系

在高职毛发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职业院校必须打破“围墙”,真正与实际市场需求相结合。课程建设不能被当前的制度体系所束缚,而是要建立健全产教融合的制度体系,充分体现职业院校课程的竞争力。首先,充分发挥课程的优势,将毛发制作课程打造为精品课程。任课教师在做好课程改革工作之后,就要进一步提升毛发制作课程的“含金量”,提升毛发制作课程的水平,将毛发制作课程打造为“金课”,吸引更多的企业资源。其次,完善毛发制作课程与影视剧组融合的相关制度。增强校企协同的意识,树立共同的发展目标,整合校企资源,共同打造高质量的课程平台。再次,破除课程管理制度的障碍,深化课程管理机制的变革,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职业院校的领导层面,认真做好毛发制作课程的调研工作,打通课程成果转化为实践生产力的通道,提升学生和教师投身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大力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推进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变革,整合毛发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打造精品优质课程。并且借助互联网平台,将毛发制作课程推向社会,服务于社会人士的学习需求,为这门课程的产教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进行课程管理机制创新

高职毛发制作课程还要进行课程管理机制的创新,才能更好地推进这门课程的产教融合。首先,在思想观念上寻求产教融合。高职毛发制作课程需要集中所有任课教师的智慧和人脉资源,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课程变革,并借鉴校内校外的先进做法,完善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出台具体的产教融合实施方案和相关扶持政策,提高毛发制作课程的品质。其次,在创新机制中寻求产教融合,在毛发制作课程改革当中坚持创新驱动课程发展,打破产教融合存在的各类壁垒,校企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充分调动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双方的利益诉求。再次,在课程要素中寻求产教融合。坚持软件硬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用长远的发展观点将产教融合纳入高职毛发制作课程的改革当中。将企业的毛发制品需求与课程改革标准相互融合,鼓励企业在硬件设施、师资、资金等方面对这门课程进行帮助。例如,影视剧组提供毛发制作材料与演员数据,辅以一线技术指导,职业院校的教学成品低价供给剧组,实现双赢。

(四)构建全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的毛发制作课程改革要发挥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就有必要构建全新的课程评价体系。首先,立足于影视剧组的实际需要和采购毛发制品的标准,进行课程评价内容的改革,评价指标当中融入更多实践相关的内容,构建全新的评价体系。其次,不仅要进行结果评价,还要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以及制作毛发制品的技艺进行评价,力求构建综合性较强的评价体系。再次,在评价主体当中增加影视剧组的化妆人员,这些化妆人员代表了影视剧组的需求,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对学生的课程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具有真实性。最后,构建一支专门的队伍进行课程数据的收集,并进行认真分析,对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评价,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毛发制作课程,要建立退出机制,以此来激励任课教师进行与产教融合相关的教学改革。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毛发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这项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相关负责人员持续不断地付出与坚持。在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任课教师要坚持职业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培养符合影视剧组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并且要开阔改革的思路,解放自身的思想,深入透彻的研究毛发制作的相关技术,争取把教学改革做到精益求精。影视剧组应响应国家政策的要求,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对职业院校的毛发制作课程进行支持,积极投身于校企合作育人。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建设工作需要不断进行投入,才能获得发展,满足企业需求,完成国家职教改革的相关目标,发挥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猜你喜欢

毛发任课教师影视剧
Chapter 2 A cheerful chat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疑似野人毛发
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联手经营 形成合力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毛发添加机
翻拍影视剧是一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