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2021-11-28

山西青年 2021年13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人才

代 旭

(天门职业学院,湖北 天门 431700)

人才是推动一国经济的主要力量,而高校教育又是培育人才的支柱性基地。当前,“科教兴国”的理念早已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力的腾飞、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现实客观因素深入人心。我国教育事业也在社会的变革中不断调整和发展,诸如当前高校推行的职业教育。该教育的优势[1]在于,一方面能够使人才由学生向职员身份转变的过程更为顺畅,另一方面有利于填补市场人才空缺,促使我国各领域高速发展。在此过程中,高校要积极应对在实施职业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立足社会发展实际和国外经验,从培养师资、教育管理模式、转变教育培养理念等多个角度予以解决。

一、高校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

自我国高校开始建立和推行职业教育以来,规模不断增大,受益的学生也不断增多,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有,一是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保持稳定增高趋势;从国家教育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丰富了我国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模式;从市场就业的角度来看,职业教育平衡了我国产业结构供与求之间的矛盾,使高校培育的人才类型更贴合市场需求;二是国家从政策和教育资源方面,大力支持高校推行职业教育;由于高校的职业教育能够提供市场迫切需求的技术型高端人才,能够从不同领域大力推进国家的建设。因此国家先是出台了相关教育改革的政策,帮助高校吸纳优质的生源、引入现代化的教育设备,随后予以企业便利,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统一[2];三是立足国情和高校办学实情,积极汲取国外先进教育改革与管理经验,推动职业教育扎根于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开放,国际情势的进一步复杂化,国内的职业教育也在发展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教育观念与教育实情不相符、教育反馈机制不健全、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成果不认可等[3],既阻碍了高校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也打击了相关教育从业者的积极性,导致我国高校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停滞不前。

二、新形势下高校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不足

社会发展,教育也要相应地做出变革才能使培育的人才更贴合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新形势的背景下,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正待解决,具体如下:

(一)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停留在表层

高校推行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脱离校园后,缩短职位匹配和适应职场的时间,快速实现自身追求和创造社会价值。但大部分高校职业教育的管理者和从业者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尚停留在表层,具体体现在:一是制定培育方案时,未能及时、充分地进行专业市场调研工作,使得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与现实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的现象;二是教育模式仍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即“重普教轻职教”,教育未能充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4];三是学生、家长及社会对职业技能的培养存在偏见,认为学历、学校的知名度更为重要,导致职业教育的实施效果未达预期。

(二)职业教育的师资较为单薄,经费有待提升

当前我国高校推行职业教育还存在师资较为单薄、投入经费有待提升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一是支持高校展开职业教育的教材内容较为老旧、设备较为落后及实训场地较小等,并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实训需求;二是师资方面,高校学科、科研等方向的教师较多,但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较少,存在学科教师兼带职业教育的现象,其现实职业经验存在欠缺,需要进一步地培训和锻炼;三是经费投入较少,职业教育获得的资金投入相较于科研常规类教育的经费来说偏少,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存在不均匀的现象。

(三)职业教育的体系不够健全,存在忽视实训教育的问题

由于职业教育在高校中推行的时间较短,导致该教育模块无法在短时间内合理融入现行的高校教育体系中,加上资源、条件、观念等现实问题,所以当前高校职业教育还存在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存在忽视实训教育的问题。具体有,一方面是在职业教育中,实训与理论教育的比重存在失衡的问题,有些高校过于重视实训教育,在学生未将理论扎实打牢的情况下就安排学生参与实训,有些高校仍然按照旧有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过于侧重理论教育。另一方面是寻求校外资源时,管理存在问题;有些高校为了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实训教育,选择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启共同培养模式。在此过程中,存在安全管理、时间分配、资源分配等方面不够合理的问题。

三、新形势下高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可行策略

(一)重视职业教育,转变教育理念

转变教育理念,重视职业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推行职业教育的首要可行措施,可从三方面进行:一是政府要加强引导,倾斜资源。通过宣传、创造就业机会等方式,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保障企业与高校合作时双方的利益,一方面保障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时的自身安全问题;二是高校管理人员自身要转变职业教育的培育思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期进行市场专业调研,加强与不同高校的联系与合作,交流最新专业发展变化,制定符合国家发展需求、岗位需要的现代化技术人才[5];三是转变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职业教育也类属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掌握一技之长也能实现和发挥个人价值。

(二)加强职业教育队伍建设,增加资金投入

针对高校存在职业教育师资单薄、资金分配不均等方面的问题,可行措施有:一是加强校内培训;通过外聘职业教育领域优秀的人才对本校教师实施培训的方式,提高高校自身的职业教育水平;二是有计划、有目标地引入职业教育人才,组建高校自身的职业教师队伍;三是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高校依据自身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分配资源与资金;打造自己的实训培养基地,孵化有前景的创新创业项目。

(三)加强校企合作,兼顾实训和理论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人才的就业率,填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缺口。因此,在职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兼顾实训和理论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可行措施之一。一方面校企双方,立足于现实和双方的需求,制定可行的教育培养方案;细化学生的管理方案,确保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安全;在资源分配方面,校企双方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如企业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场地,高校在校内加大对企业的宣传等;另一方面,高校要针对不同专业的特性,设立不同的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培养、“学徒制”培养等[6],确保人才输送途径的多样性;必要时可自建实训培养基地。

(四)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健全管理体系

将职业教育纳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各高校需顺应这一教育改革的趋势,通过整合资源,健全教育管理体系的方式,促使职业教育与当下高校教育快速融合。一是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动摇[7],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传统教育,都需要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制定育人方案,确保学生的兴趣和未来职业方向相一致;二是按照市场需求,及时更新高校职业教育的设备、教材,加大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与企业展开深度育人合作,有计划地引入社会资源,从人才培养和设备建设两方面入手,提高高校职业教育的水平与质量;三是健全职业教育的监督与评价机制;优点在于有效的监督机制能够提高高校推行职业教育的效率,落实国家推行高校教育改革的政策与指导。另一方面评价机制即是衡量高校推行职业教育质量的标准,也是帮助高校确定自身推行职业教育的方向和特色;具体做法:首先,在校内开设学生信息反馈平台和专门处理相关事项的部门如信息督导处等,定期收集和向上汇报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实地询问考察等方式确认事情后,制定可行的对策;其次,开设微信、微博等官方渠道,方便社会对学校的职业教育实行监督,安排专门的人员收集信息并定期整理上报,及时调整措施,树立良好的院方形象;最后,要加强合作企业管理人员、校内管理人员、校内教育工作者等人员之间的沟通,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制定合理的学生水平考核标准,依据考核结果,调整对应的人才培养计划。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肯定了教育事业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未来优先发展教育的计划与愿景,对高校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在建设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完善培训机制,深化产教之间的融合,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增加实践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占比,使学生在脱离高校后能快速适应职场创造和实现自身价值[8-9]。在新形势背景下,职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中的发展已步入正轨,在此过程中,仍然有诸多现实问题正待解决,需要高校教育管理者与实施者予以职业教育更多重视,探索可行的解决策略,为持续培育优秀人才奠定教育基础。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人才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人才云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