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舞蹈教学能力

2021-11-28朱吉荣

山西青年 2021年13期
关键词:舞蹈素养专业

李 彬 贾 渊 朱吉荣

(阿克苏教育学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

一、幼儿园舞蹈教学能力的概述

学生的舞蹈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舞蹈基础知识、舞蹈创编能力、舞蹈素养和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面,为了有效且全方面提高自身的舞蹈教学能力,教师要了解幼儿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素质,在舞蹈教学的熏陶下提高幼儿舞蹈欣赏能力,在舞蹈课程中全面发展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中体会教学实践,使得幼儿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成长,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舞蹈教学水平[1]。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舞蹈教学现存问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目标导向不明确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不仅仅是对舞蹈能力的学习,更是对偏向于舞蹈的教学能力的学习。目前对许多教师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舞蹈教学中主要的学习的是舞蹈的修养水平,而不注重对学生教学能力特别是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出现了严重偏离,没有立足于学生的职业需求,一味进行舞蹈能力学习,对幼儿心理和生理特性没有进行探究。所以,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一方面需要提高其舞蹈专业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注重针对幼儿学习特性培养学生舞蹈教学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能力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没有舞蹈基础,也没有进行专业的舞蹈知识学习,更没有有意识地培养舞蹈素养。舞蹈能力是基础问题,学生的艺术教学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短板,在长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舞蹈方面的艺术感觉,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舞蹈的艺术魅力。在舞蹈学习方面,幼儿是零基础的,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是基础性且长久性的,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舞蹈艺术素养对幼儿的影响无疑是最为直接的,学生学习并非一朝一夕,学生的生活体验有限,对各种道具的创新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在生活中的艺术体验感觉[2]。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能力不足

舞蹈教学是多方面的,既有基础的形体学习训练,也有舞蹈创编能力培养。在舞蹈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形体训练,主要学习基础动作,在长期的教学中大量的模仿他人的编舞成果,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教学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自身的音乐和舞蹈素养有限,舞蹈课堂的学习也不足以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师对舞蹈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舞蹈教学对舞蹈素质和教学方式要求较高,要求面向幼儿特性学习舞蹈,展现优秀的教学效果,而许多教师注重舞蹈能力培养,对舞蹈教学能力重视程度不够,大量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教学时缺乏相关教学意识,部分任职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囿于教学要求与教学资源的不匹配,舞蹈教学困难重重。同时,许多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下,几乎完全忽视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地位,舞蹈教学质量不高,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素养。

(五)舞蹈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舞蹈教学要求极高的舞蹈专业水平,要求对舞感的准确把握,对自身身体的灵活控制,各个肢体之间巧妙配合,因而针对各种舞蹈专业动作必须进行不同的舞蹈教学,以达到舞蹈教学的预期目的。但是目前,大部分舞蹈课堂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对镜示范跟学,由教师带领全体幼儿们一直反复舞蹈歌曲,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导致幼儿学习主动性普遍较低,严重降低了幼儿舞蹈学习效果[3]。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正视舞蹈教学的地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幼儿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的主体地位,将这个思想贯穿教学的始终,充分培养幼儿对舞蹈的欣赏能力,知道舞蹈在调节着幼儿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舞蹈使得幼儿们更向往幸福的生活,追求美好的艺术价值。在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教学学习时,对舞蹈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进行融合,正视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地位[4]。

(二)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永远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也是激发幼儿个体学习的内在动力,因而提高幼儿在主观上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可以大大舞蹈学习效果。意识到幼儿自主学习兴趣在重要性之后,主要从两方面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一方面是利用“爱屋及乌”的教学心理,教师注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整体舞蹈素养,在幼儿面前展现良好的舞蹈教师形象,对待幼儿友好和蔼,引导幼儿爱屋及乌,让幼儿对教师对喜欢和爱戴同步到舞蹈课堂上。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培养幼儿对舞蹈的欣赏能力,提升幼儿对舞蹈的认知和鉴赏能力,在舞蹈学习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加强艺术教学能力培养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永远的话题,而舞蹈作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其抒情特性能将人类的情感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不但是因为舞蹈艺术是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更是因为舞蹈艺术是表达生活中情感诉求的行为。许多著名的舞蹈形象和作品都是在生活中产生的,包括舞蹈的服装、灯光、道具等。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许多日常的肢体行为化为形象生动舞蹈动作,许多物品在舞蹈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5]。

(四)加强舞蹈创编能力培养

明确幼儿自身的主体地位,谨记舞蹈教学是面向幼儿,服务幼儿的。了解自身和幼儿的身体素质状况和心理素质状态,对于舞蹈训练中柔韧性、协调性方面基于自身基础加以调整。例如在音乐的选择上面,比较注重节奏性与欢快性,创编舞蹈时对背景音乐的选择也极为重要,在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生理发育基础上,依据需要表达的心理诉求,将良好的心态展现在协调的肢体动作上,时刻注意身体的发展变化。作为一门与音乐相辅相成、共性相同的艺术,在选择音乐背景时,比较注重节奏性,而舞蹈与音乐的卡点协调也是提升舞蹈艺术性的重要考察点,而结合音乐对舞蹈进行编排,可以大大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欣赏能力,对教师自身长久的教学发展提供助力。在舞蹈教学和舞蹈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发掘自身潜力,可以全方位提高舞蹈教学能力[6]。

(五)明确舞蹈教学培养目标

就舞蹈本身而言,无论是对思想情感还是社会生活,舞蹈特有的抒情方式将个人的思想情感生动鲜明的用肢体语言展现,或优美的动作,或华丽的姿态,无不展现着舞蹈者对生活、对教育事业、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悟。在培养舞蹈素养的同时,对舞蹈节拍的把握也锻炼了自身的舞蹈鉴赏能力,流畅的舞蹈动作,也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和思维的机动能力。镜面示范在舞蹈教学中是最简单常见的示范类型,而这面镜子不仅仅是舞蹈动作的简单反现,也是自身素养的镜子映照。在毕业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多从事师范教育类工作,为人师表,记住以言传身教的信念进行教学工作,牢记自己在未来是教授学生的舞蹈的教育工作者,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对自身的衣着、语言、习惯和礼仪等严格要求,在舞蹈学习中注重形神兼备的舞蹈表达[7]。

(六)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舞蹈学习的基础,平时注重对身体的柔韧度、协调性和力量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身体的保护,舞蹈训练前做好拉伸活动,放松身体;学习过程中紧跟老师的教学步骤,协调好身体各处组织的运动;舞蹈课程结束后及时放松按摩,对于肿胀和受处及时就诊,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由于生源基础的差异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身体条件方面不及舞蹈学院,对于类似于软开度、控制力及开度等方面基础性技巧舞蹈训练水平较一般,但是幼儿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较好,可以在舞蹈训练时,注重训练方式的学习,将复杂动作分解,在简化的训练中协调肢体,提高动作灵活度。不要执着于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利用自身良好的舞蹈素养提高在舞蹈方面的鉴赏能力。

(七)舞蹈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舞蹈教学对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要求,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多方面了解舞蹈知识,拓展舞蹈视野对于提升舞蹈素养,学会观察思考,构建完善的舞蹈知识网络意义重大。由于课堂的知识深入程度不高,课后对于舞蹈学习方面的探索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习舞蹈。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舞蹈的实践性要求强,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主安排课外时间强化训练内容,提高训练强度,扎实舞蹈功底。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和专业舞蹈学院侧重点上有很大的不同,舞蹈学院对舞蹈专业性要求较高,注重职业性培训,对舞蹈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力度大;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注重幼儿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在学习舞蹈时,必须尽可能保证舞蹈种类的多样化,而在难度和技巧方面适中即可。尽量避免弹跳转翻等生理局限,在柔美协调方面加深学习力度,注重舞蹈审美素养的培养。

四、结束语

对幼儿对舞蹈教学体现着各种各样的肢体教学,但又不是枯燥的灌输,而是“寓教于乐”,注重快乐学习,不断丰富着舞蹈的内容实质。舞蹈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探究运用不但事关幼儿的快乐幸福,更对我国幼儿园舞蹈基础教育的改革前景提出新的探索方案,在新的时代要求下优化幼儿园教育质量,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发展新时代综合教育。

猜你喜欢

舞蹈素养专业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部分专业介绍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