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读写理论的《西班牙语报刊阅读》“金课”教学研究

2021-11-28

山西青年 2021年13期
关键词:西班牙语报刊模态

赵 越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重庆 401120)

一、引言

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在该文件中教育部第一次正式使用了“金课”这个概念,其中也针对各高校课程教学明确了要淘汰低阶性、陈旧性的“水课”,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的新要求。

阅读,作为语言输入的重要渠道之一,其重要性在语言学习中不言而喻。《西班牙语报刊阅读》课程在西语专业教学中的高年级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门类。大量的阅读与训练,首先,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其次,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与速度,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及思辨能力。最后,也可以在广泛的阅读过程中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巩固已学的西班牙语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增加对西语国家国情、文化的了解,并基于此,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二、《西班牙语报刊阅读》线下课堂教学现状与隐忧

《西班牙语报刊阅读》课程作为低年级技能课的自然延伸,通常开设在大三下期至大四上期,共两学期,每周2至4课时不等。课程目标是在对外刊新闻阅读、理解、评述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报刊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阅读逻辑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因西班牙语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加之近年来高校西语专业“井喷式”的发展,降低了师资进入高校任教的准入门槛,教师又多以学习西班牙语语言文化专业为主,普遍缺乏对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深入学习与研究。受限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传统线下《西班牙语报刊阅读》课呈现出教法单一、教学理念落后、课堂气氛沉闷、实训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笔者与学生开展了关于课程的座谈调研,从中得知:个别学生对于课程重视程度偏低或者丧失学习兴趣;个别学生认为学习内容遗忘度高,学习效率低,读与不读差别不大;个别学生对单词的辨识度低、记忆度差,认为报刊文章中词汇量大,严重影响阅读速度与连贯性;个别学生缺乏对篇章结构的把握,导致整体阅读能力偏弱,理解能力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写作能力的发挥。

反思学生的课程学习障碍,不难看出,正是由于阅读课的课时相较于精读课程的课时偏少,造成了阅读课程不受学生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和兴趣减少,阅读能力偏低。而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多数教师没有区分阅读课和精读课程教学方式的差异,仍以语法翻译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重语言现象及语法要点的讲授,轻信息获取及阅读技能的训练,其最终目的是传授语言知识,而不是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阅读—练习—对答案”的教学模式点式推进,重阶段目标,轻终极目标,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沉闷,学生参与度低,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为重要是因为大部分报刊阅读课堂仅有语言输入的教学设计,忽视了语言输出的应用,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相当有限,这就造成了知识复现率低,课堂缺乏学习效率等问题。同时,也呈现出缺乏形成性评估环节,课外扩展与课堂教学任务缺乏关联度等不足之处。

三、理论基础

“多元读写”的概念是由新伦敦团体(New London Gruop)于1994年所提出来的。来自英、美及澳大利亚的数十位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读写认知能力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学生的培养应从传统的读写能力转向现代的多元识读能力培养。[1]随后,新伦敦团体又提出了多元读写教学模式,该模式包含了情景操练、明确指导、批评框定及转化实践四大环节。[2]

四、《西班牙语报刊阅读》“金课”的教学理念与实践

(一)情景操练

情景操练,是指将课堂教学至于真实的语境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浸入实践的交际过程。

《西班牙语报刊阅读》课程选用的材料多以西班牙语国家实时新闻为主,设计资源以语言为主,辅以视觉符号和听觉资源。[3]因为教学材料的特殊性,国内高校《西班牙语报刊阅读》课堂教学材料除运用唯一可选的教材《西班牙语报刊导读》外,多以选取西语国家各大媒体的线上网络版本文本资料为主。想要达到“金课”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有认知、有挑战、有兴趣,在选材上既要考虑到报刊文章体裁及内容的多样性,力求为学生展现出西班牙语报刊的全貌;又要结合当前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选择具有时代感的文章,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际场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PPT、图片等媒介信息,引出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对话题进行思考,共同探讨相关内容。比如在讲授教材《西班牙语报刊导读》第五单元文章-SMS:patada al diccionario?时,笔者将已有资源呈现于教学PPT中,为学生展示自己与西语国家友人的聊天记录图片,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对话当中的短信简写方式代表什么意思以及应该如何去解读等问题。教师围绕教学目标,联系实际,以视觉图片的再现,导入即将学习的文章内容,让学生进行情景操练,并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缺口;而学生在充分的讨论过程中,对文章话题产生初步认知的同时,也在真实语境的教学场景中获取了多感官的充分体验。学生充分理解报刊文章文本信息以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新闻,以视频的画面感和听觉的立体感为学生创造浸入式学习环境,加强知识的复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相关词汇;而学生通过再次阅读所能接触的多媒体、多模态的信息,从不同的渠道提升其多模态识读能力。

基于多元读写理论的实景课堂,能够将传统单一的文本阅读模式转变为立体、生动得多模态协同阅读模式。教师将脱离“阅读—练习—对答案”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运用解释及问答等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语篇内容。同时,通过组织口语表达、视频及图片阅读、音频听力理解等多模态转换,为学生提供多维的学习环境,增加堂课趣味性。学生在课堂中也将广泛参与到对多媒介信息的讨论与实景操练中,不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活跃了课堂氛围。

(二)明确指导

明确指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干预,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指导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支架作用,引导学生对语篇有意识地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理解。

想要打造《西班牙语报刊阅读》“金课”,在明确指导环节中,教师首先得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分析什么是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教授给学生的学习内容,思考如何把握语言、文化、内容和思维的关系,探讨如何促使学习内容和语言知识的滚动式出现。其次,教师得认真分析课堂中学生的学习需求,思考什么是学生真正想学的内容,探讨什么是学生真正缺乏的知识和能力,分析什么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再次,教师还得详细分析课堂学习环境,针对学生,认真分析其学情;针对教师,则需要分析自我的语言学习观、教学方法以及在课堂中的作用与角色等问题;针对教学环境,则需分析教学课时、学习人数等问题。通过上述分析,最后把握课程设计原则,在教学中做出明确指导,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模态,加强对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进行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选材要保障学生有学习的动机;教师的教学输入环节设计应给学生增加多元的语言学习机会并关注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语言学习,保障大量、有意义的内容和语言输入;而输出环节的设计则应促使学生用西班牙语产出所学知识,保障学生应有机会盘活语言,促成有效的语言内化和输出。

(三)批评框定

批判框定,是指通过教师的明确指导,引导学生去分析文本中特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从而指导学生从多维角度了解语篇的内容、思维及观点,并深入思考,形成批判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观点。

新闻虽标榜公正、客观,但事实上任何新闻语篇都会在不同程度反映其作者或作者所处背景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高校西语专业学生,虽然语言水平有限,但是其认知能力已达到了成年人的水平。阅读外报新闻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性外报文章,创造知识和思辨的挑战。课堂活动设计,可以从培养学生汲取、判读信息的批判性思辨能力的角度出发,大量设计开放性问题,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科学地理解语篇,提高学生看待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

(四)转化实践

转化实践,是指学生将针对在情景操练、明确指导及批评框定三个环节中所学内容,进一步将所学知识的输入转化为实践运用的输出,通过深入反思,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

基于多元读写理论的转化实践过程,能够通过多模态协同的实践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加强学生对语篇内容及词汇的记忆度;也可以通过作业多模态化的实践方式,来促进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发展,丰富课程的形成性评估环节。

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思维导图这种图像思维工具,有效刺激学生视觉,倡导学生抓住中心关键词去联系语篇相关内容,并通过辐射状图表将相关内容有效的整理归纳,促进知识的复现,深化词汇记忆。

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布置创意写作的方式,对原文进行续写、转写、评述、批判等,倡导学生将单一的外报文本阅读变成一种汲取信息、提高思辨能力及锻炼表达能力的方式,促进知识和内容的滚动式出现,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开始普及。网络化带来了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也使得高校学生学习方式开始发生转变。高校大学生群体可以通过指尖上的学习方法、读图取代读书、多媒体及新媒体渠道等不同方式完成学习,单一的文本阅读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较之传统课堂,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多元读写课堂的建构除了通过教材、教师完成知识传递外,也融入了图片、音频、视频、电子媒体等多种媒介,通过听觉、视觉等多模态形式呈现实景课堂,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掌握相关知识,着力培养学生的传统读写能力、电子媒体读写能力、电脑读写能力与信息媒体读写能力。

“金课”建设将推动高校课程教学的重要变革,而基于多元读写理论的《西班牙语报刊阅读》课程建设,正是为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通过多模态的协同授课,以读,激发阅读兴趣;以识,完成词汇积累;以思,引发深度思考;以说,锻炼口语能力;以评,促进即学即用;以测,完成互动反馈。课堂中,教师综合运用视觉、听觉、空间等多种模态识读能力,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且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促使学生更为高效地学习。

猜你喜欢

西班牙语报刊模态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基于老年驾驶人的多模态集成式交互设计研究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2017年“少儿报刊阅读季”启动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
《初中生》荣获首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