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职业怠倦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2021-11-28刘继红崔华梅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倦怠感护理员职业倦怠

刘继红,崔华梅

(攀枝花学院,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工作倦怠(job burnout)也称“职业倦怠”,诸多定义中,大众比较赞同Maslach等学者的定义,工作倦怠是指:在为人民服务的行业中,个体因为不能正确处理工作中的重重压力,而产生了由个人无效能感低落、去人性化、情绪衰竭三方面引起的一种心理、生理上的综合征[1]。养老护理员这类特殊人群,应对的是工作负荷重、心理压力大、高付出低收益且与老人朝夕相处的职业。正因这样的工作性质,养老护理员工作倦怠感极强,工作绩效也因工作倦怠受到严重影响。当前就工作倦怠的研究大多面向警察、教师、护士等职业,对养老机构护理员工作倦怠的研究较少。有研究发现[2-4],诸多原因能产生工作倦怠,而心理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比较明显,为预防或减轻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倦怠,促进养老护理员身心健康提供相关数据,进而提高养老机构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本文就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态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综述如下。

1 养老护理员职业怠倦现状

1.1 国外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状况

西方国家的养老护理行业起步较早,其培训机制也相对成熟。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都采用养老护理员分级培训的模式[5-7]。美国的养老护理员由学士、硕士、博士等不同学历的队伍组成[8],重点培育专业知识牢固和技能娴熟的高级养老护理员,可分为养老临床护理专家和养老开业护士。而英国的养老护理人员有三种,分别是管理者、护士、护理助手,对应的护理培训包括在职教育、护士教育和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认证(NVQ)三种培训。日本在岗养老护理员主要分社会福祉士和介护福祉士两类,介护福祉士分三级,根据各级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范围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澳大利亚实行从低级向高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模式,从简单的基本知识培训逐渐提高到专科养老护理员的培训,针对不同的护理工作划分了注册护士、登记护士、养老护理助手、老年专科护士或临床护理专家四个等级的培育方法。总之,发达国家对养老护理员的发展极为重视,各国的分级培训模式如出一辙,该模式规范化、系统化和持续性,既保障了养老护理员的队伍建设,也不同层次地体现其社会价值,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机制。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西方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感。

1.2 国内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状况

老龄化问题在中国日渐突出,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人口老龄化史,老龄化人口居世界之首,2015年后我国就步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阶段[9]。随着独生子女家庭增加,老人害怕影响子女的生活和工作,养老观念也慢慢发生改变,逐渐摆脱居家养老模式,选择在养老机构度过余生,因此养老机构在迅速发展。养老护理员经过专业培训和国家认证,给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护理陪护,是养老机构中的重要力量[10]。然而,养老护理员工作繁杂沉重,酬薪福利低,社会认同度低,而心理需求和期望往往被忽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倦怠感也就越发明显,导致其离职意愿非常强烈。而养老护理员人才的流失将影响养老机构的护理质量,进而影响整个养老机构的发展。

2 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原因

2.1 人员少,工作杂苦

如今很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平均年纪在75岁左右,部分老人有意识障碍,大多数老人自理能力差,生活依赖极高,需要养老护理员对老人进行不同层次的照顾和护理。养老护理员每天早出晚归、早起晚睡,给老人端屎倒尿、搬运老人,解决种种冗杂繁琐的事情。还需24小时轮班照顾老人生活,随时待命,时刻保持警惕,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压力。相关研究表明长期工作时间不规律的护理员离职意愿更明显[11-12]。根据我国养老护理员供需看,我国空巢老人已超过1亿,2015年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达4000万,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预计8000万[13],依据失能老人与养老护理员配备比例3∶1估算,当前养老护理员职位需要量达1000多万人,养老护理员缺失900多万人[14]。由于护理人员的缺损,养老机构的服务能力与质量也受到了影响,增添在职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范围与工作难度。通过调研了解,民非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需求量非常大,但人员少,1名养老护理员需照料近10位老年人。由此可见,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供给总量严重不足[15]。人员少,工作杂苦,加剧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倦怠感。

2.2 酬薪福利待遇低,职业上升通道窄

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大多是临时工或合同工,工作繁多,工作时间长,而酬薪低,社会保障差。薪资分配按固定工资发放,很少按比例提成、按等级分配或按资历分配,很多养老护理员的薪资连自身的生活都难以维持,更不要说支撑家庭。不但酬薪低,还没有完善的福利待遇与权利,多数职工都享受不到所有法定的社会保险,部分职工因不是正式职工而不能享受应有的社会保障权利[16]。这使得更多的养老护理员产生职业倦怠。研究发现收入也是影响离职意愿的主要原因之一[17]。著名管理学家劳勒和波特表明:直接影响职工“努力”的原因是职工应得酬薪价值和通过努力能获得相应酬薪的概率[18]。另外,由于职业上升通路窄,很难树立具体的奋斗目标,个人发展前景不清晰、不理想,实际工作中的积极性被迫消退。养老机构管理者应完善在职养老护理员的酬薪奖惩制度,做到酬薪福利公开化、透明化,以缓解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倦怠感。

2.3 社会认知程度低,个人价值难以体现

多数家庭和社会都不支持养老护理员这一行业,家人不理解工作强度大、工资低却坚持这份工作,性格和生活交际也会受长期与老人相处的影响。多数人眼里养老护理员和保姆一样,负责给老年人端屎倒尿,使得养老护理员个人价值难以体现。现实工作中,不仅领导严管,连家属也觉着养老护理员就是“佣人”“下人”,不但有许多无理诉求,甚至语气捎带责怪,稍有不满就谩骂,社会对养老护理员工作的不认同,使养老护理员社会地位极低、个人价值无从体现;某些养老机构里还发生老人对养老护理员性骚扰的问题[19],缺乏相应的社会支持和法律保护政策,如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养老护理员缺乏社会认可,终将引发养老护理员工作倦怠感增强甚至离职[20]。

2.4 心理压力大,职业倦怠感强

在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多数是半失能、失能或失智,在护理和照料临终老人时,一不谨慎,老人就会发生摔倒、呛食、骨裂等意外情况,照料临终老人的养老护理员要处理老人去世,并协助家属处理遗体及料理后事等。因此,养老护理员在工作中面临着极大的心理压力。而养老护理员人员紧缺,工作强度大也成为行业中普遍现象。调查发现,现在我国民办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与老年人比例在1∶(15~20),与国际标准1:4.5[21]相比较低。其工作量大,心理负担重,心理压力也随之上升,这也是引发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时间工作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工作繁琐沉重,极易导致养老护理员心理负荷加重与身心疲劳,使该群体成为心理亚健康的高发群体[22]。

3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应对措施

3.1 优化内部结构,减轻工作负荷

养老机构中由于类型不同其工作量也不同,管理者应进行充分的调研,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轻护理工作负荷。尤其是照料失能老人等,属于职业倦怠易患人群,应充分调动职工的自主性[23],增加照料这类老人的护理人员数量,优化人员结构,调节值班的频率,减轻工作负荷,让其有时间进行调整与放松。其次,避免因养老护理员配置不合理而致的职业倦怠,在此,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照护等级分类,根据照护对象分为不同等级,优化内部结构以减轻养老护理员的工作量[24],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国际经验也发现:按照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和范围对其实施分层管理,能更有效对养老机构进行管理[25]。

3.2 提高薪资待遇水平,拓宽职业上升通道

针对薪酬低的现状,可通过创造收益、筹集资金等提高养老护理员的收入,实行工资增长体制,保障养老护理员的基本生活。提供职业福利和社会保障,特别是要保证养老护理员参与基本的社会保障,可通过带薪休假、组织旅游、定期体检等方法发放员工福利,提高养老护理员的生活质量。政府人事部应根据本地社会经济水平、就业人员工作强度制定薪酬标准,提高在职人员整体工资水平,并建立最低薪酬标准。取消就业员工“双轨制”,实行《劳动合同法》,完善相关法律体系[26]。明确人才就业创业、技能鉴定、能力培训、职业规划、职称晋升考核等内容,使得各类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明确,整体提高养老护理服务水平[27]。建立专项发展基金,关注养老护理员个人能力成长,从管理、财政、政策、立法等方面推动养老服务人才全面发展。借鉴美日等国成功经验,改革我国老年服务核心能力标准,建立激励体制,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28]。

3.3 提升社会认同度,充分展现个人价值

职业倦怠感和社会支持度呈负相关,社会支持作为社会特有资源,可有效降低职业倦怠感[29]。美国则分别将社会支持方式与社会支持来源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显示,社会支持能有效缓解职业倦怠,通过获得朋友、家庭、上级的支持,能力得到肯定能很好地预测情绪衰竭,并且有发挥价值的机会都能预测个人成就感[30]。在日本养老护理员社会地位高,是因为日本制定各种的职业认证制度,养老护理员职业的门槛也因此提高,从而使得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地位整体提高。陈超然等研究表明:支持利用度、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都与工作倦怠总体存在显著负相关[31]。可通过大众媒体和报纸,极力宣传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机构的重要支柱,弘扬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群众更了解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性质,塑造在职人员良好形象,从而提高社会认同度,减少护理人才的流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养老护理员队伍。政府应倡导与激励医学院校发扬专科优势,成立养老护理学专业[32],并面向社会设立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医学院校可跟养老机构合作,为养老护理员提供教学基地,不但提供学习知识的机会,还能加强养老护理员专业水平,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以充分实现其价值。

3.4 加强心理疏导,增添工作满意度

过度的心理压力会对养老护理员生理、心理、行为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养老护理员的工作绩效和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在养老机构中提供社会服务工作,有利于缓解养老护理员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工作满意度。为降低养老护理员的心理压力,既应增强养老护理员的个人承受能力,也要优化他们所处的环境。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措施或缓解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措施[33]。可以成立专门的养老护理员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健康知识心理讲座,加强心理疏导,传授健康的生活经验,从而达到心理放松、心情愉悦的目的;还可定期开展养老护理员心理交流会,组建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让养老护理员在空闲时间分享快乐、互吐心声、交流经验,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也可为养老护理员提供意义建构团体干预等方法[34]使养老护理员身体、心理放松。

综上所述,由于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对护理质量、医疗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引发护理人员产生各种压力,继而产生职业倦怠,导致部分养老护理员人才缺损,护理队伍发展不稳,护理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对职业倦怠的有关研究还在初级阶段,其中以影响因素的研究占多,但缺乏有效、系统的干预措施。总之,不但要对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原因进行分析,还要将职业倦怠的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创新研究方法,充分暴露影响养老护理员个体及外界相关的因素,探索出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改善养老护理员职业倦怠感的方法与策略,发现问题后对个体或相关因素立刻采取措施,对职业倦怠做出及时有效的干预,以降低其职业倦怠感,保证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进一步提高养老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倦怠感护理员职业倦怠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医疗护理员对临终关怀认知及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云南省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中学生过程写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