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进展
2021-11-28孟艳鸽
孟艳鸽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 浙江 杭州 310020)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在临床上常见,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发生。Bartlett[1]对其进行了定义,首先是伴随抗生素使用而发生,其次是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目前临床已知700多种药物可诱发腹泻,抗生素占比25%,对AAD发病率进行分析,因为人群差异性及抗生素种类差异,在5%至25%。近几年来,随着临床广泛应用广谱抗生素,以及临床上存在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AA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趋势明显,肠道菌群失调是AAD的发病机制,治疗期间,应尽早恢复肠道正常菌群,临床常用微生态制剂,现将应用治疗综述如下。
1.AAD病因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与肠道菌群互利共生、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处于动态肠道微生态环境平衡,若因为外环境因素或者人体自身情况,将这种平衡状态打破,会导致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主要临床特征是异常变化肠道正常菌群种类、比例或者数量,转变形成病理性组合[2]。抗生素广泛使用是影响肠道菌群失调的主要因素。
临床分析AAD病因、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呈现为多样性,临床将其分为4类,具体包括感染性、吸收障碍性、渗透性以及动力性腹泻[3-4],其中与抗生素使用相关的疾病包括感染性和渗透性腹泻,均因为患者发生了肠道菌群失调而诱发了疾病。
2.AAD临床表现
在使用抗生素之后的5~10天,一般可能出现ADD,对于艰难梭菌导致的腹泻来说,在停药之后才会发生。根据病变程度不同,AAD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结肠炎型;单纯腹泻型;假膜性结肠炎型;出血性结肠炎型;暴发性结肠炎型,参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以及暴发型,患者可见水样腹泻,每日排便次数在3~10次或者以上,对于少数患者来说,可存在脓血便或黏液便症状,伴随症状包括发热、腹胀、腹痛、呕吐、恶心等,若病情严重,患者可能发生中毒性巨结肠、中毒性休克、肠穿孔以及肠麻痹等,此时应高度警惕,患者有可能发生了伪膜性肠炎[5-6]。
3.诊断
目前临床没有统一诊断标准,对于任何患者来说,住院72小时后或者抗生素治疗2个月内出现了腹泻,水样便,每日腹泻次数>3次,连续2d以上,均需要考虑是否发生了AAD[7]。临床需注意,诊断AAD之前,应将其他病因认真查找和排除,例如:各种类型的感染性腹泻,例如伤寒、阿米巴痢疾等;肠道器质性疾病,如结直肠癌等;肠道功能性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等;胃肠道手术后一年内;其他有除了抗生素以外明确原因的腹泻。
4.治疗
4.1 一般治疗原则
确立抗生素相关腹泻的诊断之后,应将相关抗生素立即停用,将肠道正常菌群有效恢复,为患者提供相关营养支持。若患者针对原发病继续开展抗生素治疗,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窄谱抗生素,针对性强。轻中度患者在停药后,一般可以自行缓解症状。因为重型、暴发型患者伴随艰难梭菌感染,应选用甲硝唑和万古霉素,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但是为了防止万古霉素耐药株出现,首选甲硝唑治疗[8-9]。对于万古霉素来说,适用以下人群:耐药甲硝唑;过敏或者不能耐受甲硝唑;甲硝唑治疗失败;病情危重;孕妇;有证据证明病原菌是金葡菌。
4.2 微生态疗法
临床分析微生态制剂,分为3大类[10],即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素。益生菌是活性有益微生物总称,使用之后,可将宿主微生态平衡改善,可将有益作用发挥,例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正常细菌可以利用益生元,是一些不被消化食物成分,可对肠道内有益菌生长或活性进行选择性促进,可将肠道功能明显改善,一般是寡糖类,包括果寡糖、乳果糖等;合生素制剂中包括益生菌与益生元,有益生菌生理活性,可以选择性将这些菌的数量增加,可以发挥持久益生作用。
AAD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作用机制如下:①生物屏障作用:肠道正常菌群组成中包括益生菌,是生物屏障构成,可以对病原菌生长定植进行拮抗;另外,益生菌(例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可将乙酸、乳酸等短链脂肪酸、过氧化氢等代谢产物、细菌素产生,可下降肠道内pH值、抗菌作用[11];②免疫防御作用:使用抗生素之后,通过不同途径,可将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趋化功能削弱,Huhges[12]等研究发现,对健康人群来说,每天服用小剂量益生菌,可将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等非特异性防御作用服用;因此,口服益生菌,可将其吞噬功能有效恢复、增强;另外,益生菌作用后,可将低分子多肽产生,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增殖。
目前的微生态制剂以口服活菌为主,而胃内强酸性环境会杀死大部分外源性微生物,活菌制剂如整肠生、培菲康、金双歧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均为胃溶制剂,药物经过胃酸的消化作用后,其活菌数量明显下降,疗效降低。在肠道中,益生菌能发挥作用,但是临床尚未完全明确其有效剂量、定植所需剂量。另外,大部分活菌制剂对抗生素敏感,需要避开二者应用时间以免影响微生态制剂的疗效。
5.总结
综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会通过肠道菌群失调等机制诱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可预防和减少AAD,选择微生态制剂,可将肠道菌群调整,可有效恢复肠道正常微生态平衡。目前临床应用微生态制剂仍有限制,随着研究深入,相信未来会更安全、更有效、更有针对性,防病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