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沉供电企业纪检工作影响力的有效路径探究

2021-11-28雷赵宁

时代人物 2021年34期
关键词:主业业务部门人事管理

雷赵宁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增城供电局 广东广州 511300)

新时期供电企业应发挥纪检工作的职能优势,以推进企业主营业务的全面发展。随着售电端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纪检工作的职能优势需作用于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下沉纪检工作的影响力势在必行。“下沉”二字可以理解为:(1)纪检工作需对供电企业主业的发展起到现实的支撑与保障作用;(2)纪检工作需渗透到业务部门、班组的日常工作之中。在构建有效路径时,还需对供电企业的组织资源作出界定。在管理学中“组织资源”的构件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结合本文主题,纪检工作对供电企业组织资源配置的影响力,应具体反映在:员工职务职称晋升、固定资产购置、资金合规使用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纪检工作需具体渗透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归口使用部门、财务部门之中。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相关研究述评

相关研究概述。近年来,以“供电企业纪检工作”为主题的研究大量涌现,这也为售电端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学界和业界问题意识的现实转向。这里,笔者选取代表性的研究观点给予概述:(1)有研究探讨了,在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如何提高履职能力,以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议题。该研究认为,在新形势下,供电企业需持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企业队伍战斗力,以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2)有研究以南网在加快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背景下,指出加快纪检监察职能和内部审计监督的融合已成必然趋势,这既是电网企业改革转型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企业监督力量、深化依法治企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电网企业必须落实的一项工作。(3)有研究以“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为议题,提出了网格化监督划小单元格,以强化纪检监督工作的建议。(4)有研究探讨了如何进行纪检监察工作,如何通过实践完成这项工作的问题。(5)有研究认为,供电企业纪检监察是企业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维护企业党的纪律,强化企业党内监督,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事关整个企业形象和员工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

相关研究评析。上述研究所形成的观点为本文的立论提供了启示,其中“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的提法与本文的“下沉”二字相呼应。但在这里笔者也需指出,目前的主流研究并未对纪检工作与供电企业主业发展之间的融合作出详细的分析与论证,而仅仅从原则层面和方法论角度作出了整体讨论。显然,这样的研究成果对供电企业纪检工作实践缺乏精细化的指导力。本文提出“下沉供电企业纪检工作”便意在解决目前在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同时也是对笔者所在企业纪检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在售电端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供电企业需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并努力实现客户价值创造这一目标。这就要求,纪检工作需紧扣企业组织资源配置问题,以政治高压态势和制度规制机制,保障组织资源能在合规的基础上完成高效配置,最终主业以满足的“产出/投入”关系来获得纪检工作的落脚点。

下沉供电企业纪检工作影响力的着眼点

围绕着纪检工作对供电企业组织资源合理配置的影响力,这里可将着眼点归纳如下;

着眼于规范人事管理。规范的人事管理不仅能够为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主体力量,也能以一种激励效应起到稳定员工队伍的作用。本文聚焦供电企业员工的职务和职称晋升,这两项工作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工作质量水平又密切影响着企业的舆论走向。因此,纪检工作需对人事管理产生现实的影响力。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规范人事管理事务中,纪检工作仍需在职责范围内发挥影响力。提出上述观点的原因在于,纪检工作若是超出自己的职责边界,将会以自身的权威性对人事管理事务产生某种倾向性的影响,这种“倾向性的影响”最终可能演变为人为因素的干扰。可见,纪检工作在此处发挥影响力时,需从创新工作形式入手,使企业中吃苦耐劳的员工能够感获得职业安全感。

着眼于督导资产购置。在售电端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供电企业需不断优化专用性资产结构以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从而,专用性资产购置将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作为组织资源中的物力资源,若是未能得到有效配置,其不仅会对供电企业的专项资金造成损失,还会引发业务部门围绕资产购置的非理性竞争问题。为此,纪检工作着眼于督导资产购置,便要求其应在资产购置计划、资产招投标、资产归口使用这三个阶段同时产生影响。经验表明,资产购置计划阶段应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这就导致纪检人员难以深入参与到督导工作之中。资产招投标基于标准化流程,使之在形式上并无显著的风险点。资产在归口使用中,又会因主业发展之需而形成多头督导之势。这就意味着,纪检工作在督导资产购置中,需重点在资产购置计划阶段发挥影响力,以消除资产购置流程中的系统性风险。

着眼于防范资金风险。资产购置需要供电企业专项资金投入,维持主业日常运转又需要常规预算资金的投放。经验表明,在这两者中都可能出现资金风险。正如上文2.2中所指出的那样,资产购置计划若把关不严,会导致专项资金出现错配的问题。在企业主业日常运转中若预算管理难以全面落地,又会造成部门、班组预算资金无效耗费的现象。经验表明,预算资金无效耗费现象较为隐蔽,且部门和班组成员又具有趋同的利益诉求,这就进一步使该现象趋于隐秘。可见,纪检工作防范资金风险的重点,应放置在规范部门、班组资金使用和培育资金节约意识之中。从主流研究中可知,诸多研究者从落实主体责任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笔者在这里需要指出,纪检工作在面对“落实主体责任”时,不仅需释放其政治高压影响力,还应以提高资金配置效益为目的,正面看待部门和班组在预算管理中的创新之举。

有效路径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下沉供电企业纪检工作影响力的有效路径构建如下:

聚焦主业发展对纪检工作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在下沉供电企业纪检工作时,首先需激发出纪检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为此,供电企业党委应聚焦企业主业发展,对纪检工作人员开展岗位培训。在开展岗位培训时需突出问题意识,围绕着企业主业近期发展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战略发展中所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增强纪检工作人员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在问题意识的驱动下,在岗位培训中还可以组织跨部门的调研活动,如要求纪检工作人员前往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开展调研,并对各部门负责人、员工代表进行访谈,最后将整理后的调研报告和访谈记录,连同今后的纪检工作计划一并交给党委审查。这不仅能丰富纪检工作人员的基层事业,也以文本材料的形式为党委下沉纪检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搭建信息化平台获取员工的反馈并跟踪舆情。在督导企业的人事管理时,纪检工作应秉持“不能让能干人吃亏”的理念,为广大的一线员工提供诉求表达的渠道。同时,还需在线上和线下跟踪企业的舆情,从中来佐证员工反馈信息的真实和重要程度。笔者建议,供电企业纪检部门可开通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中专门设置诉求表达窗口,以便利员工随时反馈自己或所在部门的人事管理诉求。有反馈还需要及时给予回应,纪检部门可建立部门联系制度,让每一位纪检工作人员都定向与特定的部门保持工作联系,并负责对基层反馈信息的整理、上报与回应工作,并将基层满意度作为对纪检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在跟踪舆情时需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桥头堡垒作用,纪检工作人员通过线下与支部领导成员座谈,来全面了解基层部门对近期人事管理事项的态度。

以多部门联合督导防范资产购置系统性风险。供电企业的专用性资产购置,一般采取业务部门提出申报,由党委集体研究决策,最后由财务部门执行专项预算。为了防止在资产购置中出现系统性风险,纪检工作需强化对资产申报环节的督导。现实表明,由于专用性资产内含有专业化的技术知识,以及资产购置后还面临班组调整技术组织形态的需要,所有这些都超出了纪检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为了使纪检工作在该环节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可采取多部门联合督导的方式。具体而言,可组建由纪检部门牵头,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申报部门参与,资产购置预审小组。纪检工作人员在小组中主要担任组织、记录、个别访谈、监督等职责,其他部门根据自身的职责提出购置意见,并在充分考虑到企业资金风险、资产使用价值、业务部门资产使用可行性方案等基础上,以一票否决的方式来确定资产购置与否。同时,资产申报部门针对否决决定,可以向企业决策层提出复议申请。

锁定“产出/投入”指标弹性督导预算管理。供电企业财务部门与各业务部门合作,根据业务部门的主业范畴分别开发出“产出/投入”指标,其原则应为:在产出一定的基础上,实现投入最小化。这就意味着,首先需额定各业务部门的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产出指标,该指标可以为货币评价,也可以为客户订单数量。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基于同比和环比,协商额定基础投入的资金水平。在纪检工作中便可以锁定各业务部门的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产出和投入,将实际值与计划值相比较,进而为督导业务部门节约资金使用,以及落实部门、班组主体责任提供精准、可信的评判标准。

本文认为,纪检工作需紧扣企业组织资源配置问题,以政治高压态势和制度规制机制,保障组织资源能在合规的基础上完成高效配置,最终主业以满足的“产出/投入”关系来获得纪检工作的落脚点。有效路径为,聚焦主业发展对纪检工作人员开展岗位培训、搭建信息化平台获取员工的反馈并跟踪舆情、以多部门联合督导防范资产购置系统性风险、锁定“产出/投入”指标弹性督导预算管理。

猜你喜欢

主业业务部门人事管理
连锁股东与企业多元化经营:加速扩张还是聚焦主业
以人为本理念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落实研究
国有企业人事管理改革的相关思考
保利发展:深耕主业,稳健增长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聚焦少先队主责主业 改革创新少先队活动
医院人事管理效率的提升建议探寻
电力企业构建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
在当前形势下“业财融合”的发展
供电企业纪检监察与业务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