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健康影响及促进方法

2021-11-28王瑞萍

山西青年 2021年17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学模式

王瑞萍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昌吉 831100)

一、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体育锻炼能够改变整体外表,整体外表改变时,个体对自己身体知觉也会产生改变,这将有助于提高身体自我概念[1]。大学生活不同于中小学,时间比较自由,课程也更专业化具有针对性。但在体育锻炼方面,大学的体育课相较于中小学并无太大变化,除了提供多样化的体育项目供大家选择。现阶段,绝大一部分的高校在体育课上仍旧是千篇一律的流程模式。先是绕操场跑圈准备热身活动,然后老师进行本节课的相关内容教学,最后再由学生自己练习。这样的流程模式如此反复难免会消磨学生们对体育锻炼的激情。现在很多中小学的体育课都不再走这一流程模式,而是开启更符合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的教学模式。除此之外,高校体育教学将时间过于集中在技能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兴趣发掘不足,使得学生学习“不明白、没兴趣”。而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往往忽视了体育教材的作用,过于偏重实践技能教学,对于部分具有基础技能的学生来说会起到积极作用,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将大大降低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再者,保健卫生常识和运动损伤方面知识的缺乏也会对学生的体育学习造成影响,无法发挥出体育锻炼带给学生们的益处。

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现在很多大学生足不出户,除了上课吃饭都是宅在寝室,再加上现阶段体育课的老套教学使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逐渐减弱,大学生能坚持锻炼的也为数不多。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好与坏,联系最为密切的就是体育锻炼的情况。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尤为重要,它可为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坚实的基础。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来说像是苦闷生活的一剂良药,它不仅对身体健康有促进作用,还对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身体健康

1.减肥、塑性

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耗体内脂肪,保持体重体型。市场上销售的减肥茶只是通过不停排泄来消耗体内的脂肪达到瘦身效果,可这样的方式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还有当下许多网红吃播所使用的催吐,都是在消耗身体的营养物质来达到减肥的效果。因此加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形成一个标准且健康的身材有着重要作用。

2.使人充满活力

加强锻炼可以延缓机体能力的下降,推迟人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功能的衰退,使人充满活力。互联网的普及使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无法自拔。如此一来,大学生的青春朝气被手机、电脑“消磨”得所剩无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长期不锻炼宅在宿舍和家里,与手机为伴,会使整个人显得萎靡不振、没有精气神的原因了。

3.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

运动可以改善身体内血液循环环境,增加人体内氧的供给,长期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对于身患疾病的人来说,运用正确的方法锻炼有助于康复。对于心脏病患者而言,科学的体育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心脏的结构机能,加强体育锻炼还可降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

在当前社会发展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理念,体格健壮也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大学生拥有健康的体质是落实国家人才战略目标的重点。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大学生的发展之路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二)心理健康

1.减轻压力,防止抑郁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学业压力等,种种压力容易使大学生产生焦虑急躁的心理,进而就导致抑郁症和各种其他心理疾病的产生。在体育锻炼中,大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所擅长的体育项目从中获得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就需要和尊重需要。进而他们能够放松心情,抛却烦恼,释放压力,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悦,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够以一个更好的心态投入到生活及学习中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适当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进而避免学生产生较低的个人与社会责任和消极的社会行为。

2.增强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时代的节奏加快,大学生进入社会势必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具备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只有具备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才能面对压力及时调整,实现个人价值。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能够使自己形成良好稳重的心态,保持对事物的自信心。这样在面对社会的巨大压力时能够从容乐观,而不会懈怠。长期锻炼可以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这种品质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保障,学习积极乐观地面对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并逐渐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

3.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提升沟通协作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逐渐被游戏、抖音等取代。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将体育锻炼生活化,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从而能够减少上网时间,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大学生活学生可支配的时间较多,驱动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个人比较爱好某项体育项目,为提升个人的运动能力,主动参与锻炼;二是,以“小圈子”组建的某项体育爱好朋友圈,大家能够规律性地一起锻炼。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都需要在运动中强化交流和协作,锻炼者具有共同的话题,久而久之,交流的人会越来越多,协作的方式越来越广,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协作中相互帮助。

三、如何更好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经历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此阶段是各种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运动习惯可以增强体质和及早预防慢性病的发生[2]。随着网上购物的便捷,大学生购买体育用品不再是什么难事,而且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挑选,校园内体育器材基本俱全,可是,通过近5年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发现,学生运动能力和体质状况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提升大学生的增强体质健康意识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主要方法为以下几点:

(一)改革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基于此,各高校要大力推进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加强学生体育思想培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点。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各高校体育教学应设置新颖,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教学内容。且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开展情况,制定递进有序、层次分明的课程目标。要根据“以人为本”理念,从夯实基础到巩固素质,逐渐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在体育教学方面,很多高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充分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技能方面才更有所突破。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要在思想、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都有所突破,形成新时代的体育教学模式。

(二)加大高校体育经费投入,加强校内体育基础设施完善

加大体育经费投入是促进良好的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体育锻炼环境的保障。高校可加大对校内各项体育赛事的资金投入,比如篮球、足球比赛、马拉松以及院系运动会。通过设置证书和奖金等奖励来提高学生们的参赛热情,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健全先进的体育器材投入也是吸引学生加强体育运动的一大优势。除此之外,加强学校医疗设备的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为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升体质健康提供充分保障。

(三)加强体育宣传

要想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高校必须加强体育宣传工作,同时也要开展有关体育健康方面的知识讲座,做好常见病、传染病的知识宣传,使学生能够加强对疾病的认识,明确自身抵抗力的重要性,进而通过自主运动提高学生抵抗力。在此过程中,高校可借助网络平台,以网络视频、健身技能视频、体育赛事转播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体育健康宣传,使学生能够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拥有健康体魄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文化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活动的频率和质量,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文化的理解中体会到体育的乐趣。另外,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具有恒定性,当学生长期从事某种体育项目运动时,养成了一定文化认知,即使毕业了或在不同的场所改变了恒定的团体,也会保持个人的运动轨迹。大学生作为国家青年的一支重要群体,对体育文化的了解和接收都比普通大众更为明显。所以在加强体育宣传的同时,各高校也要广泛地向学生普及体育文化,宣传体育思想,弘扬体育精神。

(四)提高体育教师的选拔标准

现阶段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入门门槛较低,尤其是一些专科院校,因此使学生们的体育学习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体育老师不仅仅要有高学历,也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作为体育老师要根据新课程的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当然拥有职业道德素养也是极其重要的。一名合格的体育老师要在体育教学期间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安全的教学。同时,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担负起作为一名体育老师的责任。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及身体素质发展情况不容乐观,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工作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为了大学生身体体质的提升,为了祖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为了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祖国建设中,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从自身情况入手,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进行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加强体育健康工作宣传,使体育锻炼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