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协调发展途径
2021-11-28倪鹏程
倪鹏程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 自贡 643000)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体育课程,有利于促使学生的体育素质以及身心健康均得到一定的保障,并且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体育事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所以,作为未来将在社会中承担重任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的身心素质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由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必须积极完善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促使高职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一、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一)体育教学现状
数年以来我国体育教学普遍为思想方面的教学,但是经过教育改革,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均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体育教学工作自然也由既往的分散式转向了当前的集中式,并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身心素质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所以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自身、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新课标内容积极调整教学形式,强化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发展需求的满足。
(二)运动训练现状
在进行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应根据相应的培养方案逐步锻炼,并逐渐实现教学目标,开展训练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运动训练虽然与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因为运动训练的成绩不仅为学生自身体育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家以及相关部门荣誉的象征,所以在开展训练活动过程中,参赛单位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采取物质或政策对运动员进行激励,由此,运动训练逐渐发展成为职业,且其中存在一定的功利性质,也就导致训练与体育的原本的精神及宗旨发生偏离,甚至有部分运动员仅为荣誉及奖励参与训练,导致训练活动失去了体育原本的意义[1]。
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之间的关联性
(一)共同促进
表面上,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具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性,甚至还可能存在矛盾,但是在实质上,二者之间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一方面,开展运动训练的前提是完善体育教学工作,只有体育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得到充分落实,学生才能更加专业、有效地参与到运动训练当中;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体育教学也需要将运动训练作为基础,通过开展运动训练,学生可以将理论与运动的实践进行充分结合,从而深化其对各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就能够进一步推动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内容与实质一致
从内容方面来看,体育教学以理论讲解和实践方法讲解为主,但是运动训练则主要以运动原理为基础开展训练活动。简单来说,体育教学为纲领性文件,运动训练则为文件具体叙述,二者在内容上虽存在较大差异,但其在宗旨上是统一的,所以运动训练需要以体育教学为基础,同时又能够为体育教学提供新经验、新方法等,可见二者在内容与实质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三)基本理念相同
不论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还是开展运动训练活动,其均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进而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更加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不断发展。基于此,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二者之间的活动宗旨完全一致,正因为如此,二者之间的基本理念也处于一致的状态,所以,不论是开展理论教学工作,还是开展实践探索工作,其目的均在于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以及运动能力,并希望可以通过教学的模式,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三、高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协调发展的可行性
(一)内容及价值作用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二者之间能够在内容方面起到互补作用,其中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以及基础理论的巩固,而运动训练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以及提升学生的参赛能力。两方面虽然具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均能够起到弥补对方不足之处的作用。从应用价值方面来看,开展体育教学是提升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体育教学属于学生对体育学科进行接触的重要基础,若学生未掌握良好的专业理论,则有可能导致其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出现受伤等不良情况,甚至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而运动训练则有利于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同时能够为观众呈现出更加精彩的比赛,并实现我国体育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升。
(二)高职体育发展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均需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对于高职体育学科来说,不仅需要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也需要开展运动训练活动,并且如果不能够接受参与竞技比赛,开展体育教学以及运动训练对于学生身心双方面素质的提升,则可能难以得到落实。所以运动训练活动对于高职院校体育学科的发展能够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且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少部分学生运动技能较高,但学生在整体上呈现体质下降的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体育学科教学工作的落实受到影响”,因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在于对技术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所以必然需要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就需要对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进行充分落实,并保障其得到协调发展[2]。
四、高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协调发展途径分析
(一)构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协调发展理念
实现高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之间的协调发展,重要前提则在于相应理念的构建,从总体上来看,对二者协调发展的理念进行构建,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学生群体方面,因为学生是参与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主体,所以应首先对其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帮助其意识到参与体育学习以及运动训练的重要性,以强化学生对于体育学习和运动训练的重视,并坚定其对体育精神进行传承的精神和信念;第二,教师群体方面,教师是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以及主导者,对于教学理念的科学设置,能够对教学活动的方向、进程均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教师需要积极接纳并充分理解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相关思想理念。
(二)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
自古以来,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但是从实际上来看,高职院校之中尚存在体育教学专业水平不佳的情况,由此,需要积极强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师资队伍建设,建设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为当前在岗的教师提供参与培训和进修的平台和机会,鼓励教师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以能够更加科学地对教学工作进行落实,从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第二,引进高级人才,要求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以及丰富的比赛经验,能够科学合理地将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进行有机结合,一般来说,国内外的专业人才以及退役的运动员为首选。
(三)更新教学内容、方法、评价指标
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设置时,应首先将教学目标确定为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学习兴趣以及整体健康水平,之后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设置:第一,能够对健康生活理念以及终身体育理念充分凸显;第二,切实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除足球、篮球等常规体育项目之外,还可开设具有娱乐性的、富有生活情趣的、学生普遍喜爱的项目,例如瑜伽、攀岩、健美操、野外生存等;第三,对于高职院校教学需求密切关联的课程,例如日后将进入服务行业的学生,则可针对其开展形体教学,对其形体礼仪等素质进行培养,能够提升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切实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确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建立起“生本教育”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中存在的各项实际问题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进行充分了解,并将学生个人特点与体育项目进行充分结合,例如对于喜爱网络游戏的学生,在开展足球教学时,教师即可借助有关于足球的游戏,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足球技巧。
在评价指标方面应摒弃既往应用的单一的成绩记录体制,而是应在体育技巧、态度、比赛以及进步程度等各个方面制定加分政策,并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实际情况划分考核层次,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以保障考核的公平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另外,因为体育属于一项具有终身性特点的活动,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体育锻炼,以充分吸收和彰显体育精神,所以学校方面可以选择为学生提供健身馆或者是体育馆,并采用刷卡签到等方式,对运动至一定时长的学生予以加分奖励。
(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中的文化氛围能够对学生及教师均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在高职院校之中营造起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于体育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更是能够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竞赛。另外,营造起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还能够在学生协作的过程中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强化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和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从而为校园建设提供有利基础。而对于教师来说,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和提升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
五、结束语
对体育教学的理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有利于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体育知识,并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二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对于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以及体育运动能力的提升,均可起到促进作用,在高职院校中应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协调发展理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革体育课程的内容方法以及指标,同时营造更加具有体育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等各项措施,均有利于实现学生体育学科素养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并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