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教务管理效率与质量提升对策分析

2021-11-28

山西青年 2021年17期
关键词:教务管理工作院校

柳 琼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 乌鲁木齐 836000)

教务管理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对高职院校的课务、学籍、考试、日常教学等多项工作起到监督与决策作用。通过完善教务管理执行过程,不仅能提升该项工作质量与效率,还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教育者与管理者的主导性及确立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使教学活动有秩序推进,取得最有益的教学成效[1]。新时代中教育体制改革脚步加速,高职院校承担的教育及社会责任更为繁重,怎样提高教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为国内各大高职院校应深思的共同问题之一。

一、高职教务管理的特征分析

(一)连贯性

高职教务管理工作是持续推进的,大部分情况下,针对各专业教师各个学期的课程编排、教师选择等,有关部门均会在开学之前负责落实。也可能会在学期完成以后,考察学生的成绩、试卷管理、分数统计与分析等,以上这些工作在执行阶段均表现出明显的连贯性,直接影响着教务工作的整体质量,若某一环节出现偏差,则会对院校整体教务管理工作质量形成直接影响。

(二)繁杂性

教务管理工作项目很多,有院校的专业构建、课程创设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档案管理、实践教学等,很多工作内容之间环环紧扣,需要工作人员以严谨的态度去处理,以上这些工作实施情况直接影响教务管理的效率[2]。在教务管理实践中,应定期指派专员采集、整理、归纳、存管以上这些复杂多样的资料档案,确保其归档的规范性,为管理、查阅等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

(三)服务性

从某个角度上分析,高职教务管理工作人员为连接院校与师生间的主要枢纽,服务是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其需要对教学及广大师生服务。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应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掌握有关规章制度、细则要求等,主动落实各项服务类的工作。比如传达教育任务、学期分数管理、学生档案管理、教师教学测评等。

(四)时效性

高职教务管理工作能有周期、有计划的推进,任何在时间层面上的延迟或者不规范的执行工作任务,均可能导致部分学生不能顺利结业,折损学校的社会声誉。

二、高职教务管理工作现状

(一)人员队伍力量不强大

从事高职教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管理知识不足、工作能力偏低是常见问题。首先,因为工作人员需在较短时间内落实繁重的工作任务,以致他们形成繁重的压力、人员流动性偏大,不利于维持工作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其次,培训机会偏少,这是造成管理人员理论知识不充分与业务能力长期未见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没有形成较强的服务意识。最后,新时代高职教务管理工作本应践行信息化发展路线,但有关工作人员信息化工作意识不强,没有主动学习与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沿用传统人工方法采集、处理与传达信息,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很难有明显提高,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也受到一定约束。

(二)管理制度较落后

尽管当下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建成了教务管理体系,但教务管理工作内容基本上以控制与管理为主,制度实施阶段弹性与创新明显不足,服务及公平意识严重缺乏。针对教务管理工作运行阶段出现的问题,只是依照相关规程体制或既往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去应对,缺少灵活性、变通性,管理体系及制度内容长期未见创新。外加教务管理执行的是学校集权式管理方案,实质上就是将各项权力集中至学校,院级教务管理仅负责实施与落实学校制度,以上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很难满足新时代院级工作的现实状况。

(三)教务管理系统尚不健全

在“互联网+”时代中,教务管理系统本应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但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从思想上重视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尽管能购置很多硬件设备,但日常检修、维修工作不到位。教务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欠缺合理性,功能不够完善等,很难满足教务管理工作开展的现实要求等[3]。软件在运转阶段,数据备份不全和维护不到位均会对工作正常推进形成不良影响,很难为广大师生提供资源共享服务,教务管理效率势必会有所降低。

三、效率与质量提升的方式

(一)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建成精诚协作的管理团队

若教务管理队伍能将精诚协作、荣辱与共作为工作理念,不仅能协助工作人员实现个人价值,还能提升教务管理效率与质量。既往有资料证实,一个成功的管理,天赋、地位与权限的贡献率能达到30%,其他则是由团队成员的支持程度决定的[4]。一个优秀、完善的教务管理团队由全体教务管理人员共同构成,其应具备强烈的团队意识、奉献与合作精神,基于责权合理配置与团队密切协作过程,高效率的执行教务管理具备的各项职能。

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提升教务管理工作质效的重要保障,而良好的交流与协调能力是优化人际关系的基础,其能降低工作执行阶段的内耗,通过合理配置告知教学阶段的人、财、物力资源等,使用教学资源价值实现最大化,创造出最优异的教学成绩。教务管理工作在执行阶段会牵扯到多个部门、数个层次,广大师生是其主要的服务对象,在日常工作实施阶段,应积极和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有效交流,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调和各种关系,维持并巩固教学秩序的稳定性,为师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毫不动摇地秉持刚性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打造出协作共赢的大好局面。

(二)建立健全教务管理制度

首先,逐步完善教务管理制度,确保其执行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并彰显出时代性的发展特色,将日常资源、考试、学籍、管理等统统囊括到制度中,确保相关管理工作在执行阶段真正实现了有据可依。

其次,在管理制度改革创新阶段,要充分发挥校级管理部门的宏观指导作用,院系管理部门保留并加大对自身管理自主权的维护力度。并且在教务管理工作执行阶段不断强化其弹性,始终将学生群体的需求为基础,革新教学测评机制,在部署学科课程计划方面要富有弹性,逐渐建设出自主学习机制。

再次,革新教师管理体制,高职教务管理部门可以采用实施培训、激励机制等,鼓励教师主动革新教学方法,尤其是青年教师群体,可以通过实施激励性政策去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至教学活动的,高效率地开展科研工作,配合执行奖惩机制等,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动性,使教务管理工作有序推进。结合教学目标与业务考核,依照不同级别对教师进行分类,编制差异化的标准,分阶段执行目标。编制岗位竞争机制并严格执行,采用外聘与选拔的形式帮助高职院校源源不断地引进优秀教师资源,实施校内和校外竞争上岗机制,帮助广大教师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我能力[5]。

最后,也要构建出完整的监督执行体系,针对教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使教务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更大保障。比如,通过学生评教制、同级教师评议制、领导听课制等方法,实现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整体管理。

(三)加大对先进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

教务管理人员每日均会接收与处置大量的信息,工作人员要积极采用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通信等现代化技术,使工作质效的提升有更强大的技术支撑。首先,要提升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课程部署等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务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教务信息资源的分散操作、集中式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等,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压力,节约人力资源,进而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加大教务管理的网络化建设力度。具体是采用教务信息管理平台或QQ工作群上传或下载通知、下传公文及师生能够以不同的身份登录,查阅相关信息,提升资源的共享效率,促进教务管理部门人员和师生群体的有效互动沟通,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做好教务系统信息安全维护及数据备份工作。在用户登录环节,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检测验证,并利用会话的形式对其进行隐藏。若连续3次输入的密码错误,则10min内便不会成功[6]。可以利用IP地址对人员的登录操作进行限制。基于权限将访问配置给用户,利用SSL对密钥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其传输过程的安全性。针对程序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分开部署的方法,并建议将各种安全装置布设在数据库之前,借此方式使数据安全性得到更大保障。编制一套完整的备份计划,健全常规备份机制,并指派专人负责该项工作。每周进行一次完整备份,每日实现增量备份。伴随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应用范围的拓展过程,历史数据信息更复杂、庞大,可以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由海量信息内提取有用的信息,探查到隐藏的信息,用其更科学的指导教学过程。

四、结束语

教务管理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为能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应给予该项工作一定重视,明确教务管理工作的性质,打造出高质量的管理团队,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完善管理体制,将信息化技术融合至管理实践中等,全面整改教务管理的传统模式,使该项工作在实施阶段有重大突破,对高职院校的长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教务管理工作院校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与优化研究
教务排课对高等院校教学运行的作用分析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