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生高质量就业的路径研究

2021-11-28冯果果

山西青年 2021年17期
关键词:高职生岗位人工智能

冯果果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人工智能(AI)也被称为人造智能,自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发展,开始进入急速增长期。人工智能方便人们工作、生活的同时,也开始替代了一部分工作岗位,对就业造成了冲击[1]。特别是现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除了来自其他竞争者的学历、能力外,还来自机器人和高科技的冲击。高职高专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学历不占上风,其就业更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影响。

一、人工智能对就业产生的影响

人工智能对就业有消极的“替代效应”,也有积极的“创造效应”。这两种效应中,创造效应能否多于冲击效应,现在还很难说。世界经济论坛“2018未来就业”报告提出,到2025年,机器人完成的工作量有望超过人类,同时人工智能在5年内将带来约5800万个全新的工作岗位[2]。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大部分应用在重复性强、基础性或者危险系数高的岗位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和广泛地使用,对就业市场会带来很大冲击,更多的劳动力会被AI代替,一定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被代替[3]。同时,人工智能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也会带动产生很多新岗位,比如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大范围普及,会带动诸如智能芯片、编程和硬件等相关行业工作的发展,进而需要更多工作岗位[4];“5G+AI”等的新技术促使产生新的商业模式,进而需要新岗位[5]。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与工作内容息息相关。假如是直接用机器替换人的工作,就以冲击效应为主;在辅助或人机协同方面,则更多表现的是创造效应。

二、人工智能对高职生就业的影响

以南阳市某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为对象发放线上问卷,收集数据进一步了解高职生对人工智能和就业关系的看法情况。问卷发放780份,738份有效问卷被收回,回收率为94.61%。收回的有效问卷中,男生449人,女生289人;大一350人,大二163人,大三225人。

(一)高职生对人工智能了解及接受程度

55.96%的学生对AI了解程度一般。关于人工智能在国内大学的发展情况,尚有24.8%的学生不知道。有将近一半学生感受不到人工智能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这说明仍有很多同学对人工智能关注度不够,AI普及度不高。能够接受可以感知、具备意识、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人工智能出现在身边的学生比例为81.3%,高职生接受人工智能的程度偏高。

(二)高职生面对AI对就业的态度及预期估计

认为AI快速发展会对个人今后就业产生一定影响的学生比例为76.83%;45.8%的学生面对AI对就业影响的态度保持中立,不发表定论;35.37%的学生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但对AI崛起导致的“失业潮”威胁存在忧虑。21.1%的学生觉得人工智能虽然可以智能化人工工作,但是工作岗位大量减少,造成就业更加困难;8.13%的学生认为会改变现有生产方式和流程,对某些产业模式及特定人群产生不利影响;35.37%的学生则觉得AI可以辅助人类更加轻松、完美地完成工作;20.73%的学生认为AI可以帮助人类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13.9%的学生觉得AI可以催生新岗位。

面对人工智能作为潜在竞争对手时,32.6%的学生觉得自己有信心应对AI带来的就业冲击;47.4%学生认为AI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淘汰一些职业的同时,也会创造出新的岗位和机遇;34.28%的同学觉得人工智能将成为一个机遇,促使自身努力学习,确保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这说明大部分高职生对AI带来的挑战能保持乐观态度。对实现自己的就业预期的看法,61.38%的同学表示有压力,9.49%的同学感到茫然。这表明大多数学生能察觉到当前的就业形势,意识到目前就业存在难度。

(三)致使就业困难的原因调查

学生认为导致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为工作经验、竞争力缺乏,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不符(76.15%)、个人就业期望高,定位不明确(61.52%),31.98%的学生认为学校传统教育模式对其就业综合能力和素养培养不到位导致,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26.15%)和政府、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沟通不到位所致(25.47%)。这表明大部分高职生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觉察到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三、人工智能时代提升高职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

(一)政府层面

高职生由于没有学历优势,从事的多为一线岗位,更容易受到AI替代效应的影响。鉴于此,政府要完善健全就业和劳动保障制度,使得技术技能人才得到保障和支撑。强化失业保障,做好受冲击替代人群的就业服务。此外,也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再就业服务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和再就业培训能力。

(二)企业层面

1.加大研发投入,提升AI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要紧跟形势,加大科研研发投入,使AI等高科技技术的创新能力提升,使科技创新成果技术得到转化,从而使企业可以更大更强,能够吸纳更多毕业生就业。

2.培训助力,提升大学生能力,鼓励创新

在职培训是企业培养员工职业素养和提升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企业针对入职大学生定期开展实用性强的培训,既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在岗就业能力,又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同时,营造开放创新的工作氛围,使大学生敢于实践自己的新想法,鼓励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高校层面

1.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理实结合

高职院校把控人工智能背景下社会人才需求,并能将这种需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去,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技能。(1)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加大实践课比例,提升学生实操能力;(2)培养教师,使其知晓社会先进技术信息,掌握前沿技术,把先进技术引进校园;(3)学校开设人工智能类专业,并对其他专业学生开展AI普及性教育,培养人工智能交叉复合人才。

2.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助力其拓展岗位、适应变化。教育关键在教师,学校要从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着手,设置体系化创新创业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进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其次,充分发挥创客空间、创业基地的作用,定期开展创客沙龙、“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3.进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

很多学生求职失败的原因是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求职技巧、职业技能欠缺。针对这种现象:(1)培养就业类课程的师资,选派教师定期参加毕业生就业市场招聘,掌握最新就业动态,并将其应用在教学中;(2)平时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引导学生做好个人的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

此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中心要与各级人才交流中心加强沟通合作,为学生提供“量多质优”的就业信息资源,扩展学生就业渠道。

4.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供需对接

校企合作是实现学生与企业供需对接的有效举措。除了建立订单班、进行产教融合外,更要让学生提前去合适的岗位实习,提前了解企业的文化、制度,并通过实习,让学生知晓自己与岗位之间的匹配度,及时提升自我。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学生实习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才。另外,学校要定期邀请企业资深人士进校园,向学生讲述岗位相关知识,助力学生根据岗位情况进行职业设计。

(四)学生个人层面

1.打牢专业知识基础,增强专业能力

高职生在校期间要努力学习,使自己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让它们成为就业的敲门砖和将来在社会立足的工具。

2.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跨界融合能力

高职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创新创业课程、参加一些创新创业大赛,使个人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除创新外,跨界融合是各行业发展的趋势。在人工智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国未来必将会有一批新的“互联网+”“人工智能+”领域,这些领域除了要具备操作技能外,还要有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思维能力。

3.终身学习、职业规划的能力

智能科技时代,终身学习、职业规划的能力是时代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进行职业规划,规划未来,规划自我,可以让自己在就业市场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具备明确的目的性,有的放矢,从而有助提升个人在职场的竞争力,有利于职业成功。

四、结语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它的发展对就业既有替代效应,也有创造效应。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人工智能无疑会对高职大学生群体就业产生影响。要想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冲击,提升高职生高质量就业的能力,就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学生个人共同联动发力,抓住和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猜你喜欢

高职生岗位人工智能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职教强国背景下高职生理想信念培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