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探索
2021-11-28吴绪红
吴绪红 权 凌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4)
现代社会离不开网络,网络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有9.4亿网民,他们每天上网时长平均为4个小时。大学生网民,每天触网的时间会更多,许多高校校园网络覆盖整个校园,上课教室采用多媒体教学,随时可网通世界。微信朋友圈、QQ空间和微博等成为我国大学生进行联络、研讨、交流的主流社交平台,高校里的许多班级在“易班”网站建立了自己的班级主页,在班级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交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利用网络参与云会议、云课堂、云招聘、健康打卡等,网络助力着大学生的学业、交流和抗疫。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带给人们资源、平台、便捷、高效的同时,也滋生一些安全方面的隐患,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设备植入病毒或木马、账号或密码被盗等时有发生,虚拟中奖信息诈骗、冒充好友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网络兼职诈骗、钓鱼网站诈骗致使一些大学生不幸中招。这些网络安全事件,除了给当事学生造成直接的财物损失外,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毒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障碍。“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更不会有校园安全。所以,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探寻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路径是指教育者为达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目标对被教育者实施的教育实践活动的途径、方法,它包含四个基本的要素: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内容和媒介。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目标的实现。由于人的思想情感呈现隐蔽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征,要达成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目标难度很大,当前各高校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在实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方面的主要问题有:
(一)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的目标不清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国家近些年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指导性的意见,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意见》《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这些为我们做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但是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我们的网络安全教育路径的目标是什么,仍然没有一个权威的具体的论述。这让教育者“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严重影响网络安全教育的成效。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的整体性谋划不够。一些高校将网络安全教育路径简单化,搞一场网络安全专题讲座,设计一些网络安全问题的知识问答,全年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就大功告成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实践基地等缺乏明确的规划,由哪个部门来负责,谁来执行,如何实施,执行的标准是什么等等这些重要问题,缺乏研讨、部署,更没有明确的方案。
(三)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的针对性不强。大学生网络安全路径的选择必须符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在实际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中,大多数高校关注到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征,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教育对策,但能起到很好作用的教育对策不多,也没有重视大学生不同群体个性化差异。一些高校只重视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教育防范,却忽视了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心理健康、人身财产等方面的网络安全教育问题,缺乏“量体裁衣”的针对性教育。
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
针对以上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路径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优化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路径,找到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以达成网络安全教育目标。
(一)凝练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目标。目标明确,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就有了行动的方向。有专家提出,做“四有好网民”,即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2]这是对每一个网民的一般性要求。对当代的大学生,遵守和践行“四有好网民”责无旁贷,还标准还应该高一些,因为大学生是有较高知识和文化的优秀分子,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大任。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和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实际,我们提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目标是全覆盖、有成效、零事故、作贡献。全覆盖,指的是网络安全教育要覆盖到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时段,从新生开始到毕业离校都应该覆盖到。有成效,指的是网络安全教育,不仅能实实在在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素养和能力,他们能独立或通过帮助能应付来自各方面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而且大学生要引领网络的新风尚,讲好网络故事,传播网络正能量。零事故,指的是无重大安全网络事故、事件,校园网络空间风清气朗,大学生无重大人身安全财产损失。作贡献,是“有成效””的进一步升华,特别是对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或者相关专业的学生,面对国外网络安全“卡脖子”技术方面的封锁,更应该站在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刻苦学习,不断钻研这方面的技术,熟练掌握网络安全防控技术,当国家和社会需要之时,为我国的网络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积极整合现有的网络安全教育资源。为实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目标,必须将校园内外碎片化分散的网络安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合力。一是部门协作联动。成立学校网络安全领导小组。设立常态化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办公室,对学校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形成的意见和方案进行督促检查和落实跟进。二是整合网络安全教育队伍,将各种队伍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聚合为一个整体,包括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校外基地实训老师、专题授课聘请专家,明确各自的目标任务,设定教育的权限,形成教育的合力。三是形成校内统一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平台。改变部门、学院分散的片面性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局面,建立并形成学校专题网络安全教育网站,对网络安全政策法规、教育教学、典型案例、疑难解答等资源进行整合,学生有任何网络安全问题方面的需求都能够从平台上得到答复。
(三)因时因势选择网络安全教育路径。一是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提前到新生入学前的空档期。要做到网络安全教育全覆盖,使每一个同学都从中受益,确保不发生大的网络安全事故,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新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到新生开学前这个空档期,将网络安全知识编成填空、选择题的方式,如中宣部“学习强国”的答题方式,附上可浏览的参考答案,学生的正确率必须通过90%,否则进入大学后会继续补课,直至通过。这样促使学生重视,并且形成正确的认识。这样一届接着一届学生坚持做下去,四年后网络安全教育覆盖率就会达到100%。二是新生入学教育期间进一步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利用专题讲座、专家讲座、谈心谈话、主题班会、朋辈座谈会、网络游戏、网络情景剧等多渠道多途径,从理论到实践做进一步的教育。三是综合利用网络安全教育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做好常态化的提醒和持续的教育工作。学生普遍进行安全教育后,结合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和特点,利用微信、QQ平台进行不定期的推送和提醒,防止误入新骗局。在网络安全教育专题网站,进行理论探讨、案例分析、知识有奖问答、疑难问题咨询,建立网上交流热线,派专人值守,学生有任何可疑情况和问题,随时随地反馈,并进行及时解答。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形势政策课中加入网络安全教育专题进行讲解、讨论,使学生明白网络安全教育的形势,形成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具备必备的网络安全防范技能。学校根据学生的关注度、热点,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网上网下、线上线下教育活动,使广大同学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建立网络安全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聘请校外网络安全教师担当现场教学,培养同学们网络安全意识,激发同学们学习网络安全知识的兴趣,提升同学们网络安全防范技能。四是盯住重点人群进行特别教育。譬如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女大学生容易掉入网络诈骗的陷阱,对他们要进行分类教育;对经常性利用网络,发表不正确和过激言论的学生,也要进行重点教育,防止“不正当的言行”引发网络安全舆情。五是加强网络安全学科建设。网络安全事关国家的安全和稳定,网络安全领域的斗争自有网络以来一刻也未停止,这一学科担负着人才培养和网络安全科研攻关任务,要汇聚政府、企业、社会多种资源,力争在“卡脖子技”、核心技术方面形成突破,为国家、社会和学校提供网络安全技术保障。
总之,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要围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设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行之有效的路径进行教育,确保大学校园网络环境安全平稳、风清气朗,确保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