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21-11-28于文霞
于文霞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9)
应用型本科的教育目标在于为社会主义的生产、建设、管理以及服务提供高素质、高应用能力的一线人才,以积极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主导,满足区域社会以及行业发展需求,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对于护理专业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护理专业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适应临床工作的高素质护理人员。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背景之下,对于教师的专业性、能力要求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属于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方法。对此,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一、双师型队伍建设的内涵
目前来看,对于应用型的本科院校而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其内涵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教师的个体角度来看,双师型队伍建设本质上是让教师具备双重教育能力,在胜任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可以胜任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从教师群体的角度来看,双师型队伍建设主要是指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需要教师队伍具备双师型素质,并保持不同教育素养的适当比例,在整体教学中达到相互补充的优势。对于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具备两者协同化的技术优势,可以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
针对职业教育而言,因为近些年医疗卫生行业的快速发展,关于护理专业的教育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呈现出招生人数多、教学内容创新速度快等特征。在职业教育中,护理专业属于一个内容繁多且教学内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因为其中有许多的教学内容存在实践与理论结合的特征,导致具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一)“校企合作”路径不通畅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甚至成为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办学方式,但是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方面的实施并不是非常理想。其阻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校企合作”的参与热情不高,尤其是医院方面,许多医院都认为教育的职责在于学校,医院并没有直接义务,办学并不能为医院提供直接经济利益,导致教师的培训效果相对较差。另一方面在于医院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聘请技术骨干兼并教师时,很难得到有效的支持,甚至部分医院担心员工兼职教师后影响医院的运作,从而明确规定或要求关键岗位技术人员不能参与兼职教师,导致“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很难有效落实。
(二)教学经费问题明显
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必然会涉及比较大的资金需求。我国大多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要资金来源都是政府拨款,这一种单一性资金获取途径导致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存在经营资金紧张的表现[1]。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下,会涉及比较多的资金需求项目,例如培训基地的建设、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导致其中项目研发、技术攻关以及科技创新等环节都存在较大的资金需求表现。另外,“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普遍属于弱势地位,没有充足财力提供支持,导致许多教师无法根据计划接受相关的培训与锻炼,再加上办学经费的缺乏,导致“校企合作”的进展遭受严重阻碍。
(三)保障机制不完善
“校企合作”模式之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需要充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医院的力量,还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的支持。公办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属于政府直属单位,拥有行政与教育的职能。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需要借助优质的外部环境实现建设效果的优化,此时政府也需要充分发挥主导性功能。上述已经提到,医院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参与积极性大多较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校企合作”模式并没有完善的规定,医院无法保障自身的权益,同时缺乏相应的激励性保障机制。另外,因为政府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过多干预,导致“校企合作”模式中学校没有自主权,导致许多选择都需要基于政府的安排,这也是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注重双基地协同教育理念的构建
在基地建设期间,校企双方领导人员需要注重校企合作的有效落实,及时构建相应的管理小组,并及时构建与完善管理体系,其主要划分为执行、协调以及管理三个层面。执行层主要是负责教师与企业指派教师构成,任务在于开展实践教学管理、就业指导以及安全教育。在校企合作期间,校企双方的核心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完成实习与就业。学校需要借助合作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入校培训,同时在岗位阶段以双方共同参与方式完成管理与考核。毕业期间的定岗实习属于校企合作的初期,和深度的校企合作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学校的在校和在岗属于工学分离的状态。对此,在校企合作期间需要高度重视教育理念的创新,注重工学结合的表现,从而提高校企合作综合效益。
(二)优化“校企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模式之下,想要进一步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效果,需要及时构建一个完善的校企对话机制,从而解决“校企合作”双方沟通不顺畅的现象[2]。借助积极推动校企双方的对话和协商效果,促使“校企合作”的机制建设得到保障,促使理事会等主体成为校企对话的重要平台。介质理事会这一种平台可以促使双方定期进行沟通联系,有效消除医院和院校之间的隔阂,促使医院可以逐渐放下教师参与实践训练的戒备心态,同时提升合作的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可以及时制定详细的合作政策和规定,借助“校企合作”的体系下,及时构建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地、教师库,促使双方资源合理有效整合。借助教师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构建教育平台,促使校企互聘互派的制度有效落实。借助校企对话机制模式,可以更好地构建一个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诊断机制,借助教学指导、专业建设、监督教学等不同组织的建设,促使教师和行业之间也可以有效沟通。另外,还需要及时调整与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方案,针对性完善体系,逐渐构建一个基于质量评估的常态化、制度化机制,从而实现教师素质水平的提高。
(三)构建多元化经费支持路径
借助于医院之间的高度协同合作构建多元化的经费支持,从而为双师型队伍建设保持高效率、高质量。在具体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化与改进,这就需要从政府、医院、学校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参与。为了进一步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具备充足的教学经费,一方面需要政府提高对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正确认知,政府可以进一步强化办学经费的投入,提供财政支持,借助专项费用的投入促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效果得到改善。第二方面主要是借助拓展办学经费的来源路径,促使医院可以正确认识到“校企合作”的作用与价值,并借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正面影响,设置相应的专项资金,并以定期投入资金的方式优化与改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效果。第三方面在于学校自身的高度重视,借助自身的影响力获得社会的募捐以及赞助等资金,促使资金获得来源保持多元化特征,确保资金的充足性。另外,在资金投入后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资金的管理制度,促使资金的利用价值得到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资金需要以专项资金管理模式为主,严格落实专款专用,同时构建绩效评估和考核管理模式,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成效得到保障。
(四)完善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模式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高质量落实需要政府方面的主导性、协调性支持,一方面政府需要在“校企合作”模式中承担相关的职责,真正成为“校企合作”的主导性角色,积极协调多方并实现利益与权责的合理划分。主导建设“校企合作”的保障性机制,基于政、校、行、企等不同方进行协调,及时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医院在教师培训方面的利益、资源投入等分配问题,从而提高培训培养效果。与此同时,政府方面可以基于当地的具体情况修订职业教育法,并做好具体法律制度和细则的优化,明确不同主体的责任,尤其是行业医院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权利与义务,借助制定与完善法律规定的方式促使医院可以主动承担责任并按照医院的参与实现相应的获利。例如税收减免或其他的奖励政策,促使医院可以借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参与实现利益的提高。另外,政府方面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职能,从传统行政管理的职能角色转变为以服务为主体的角色,适当地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促使办学主导性归还给应用型本科院校,从而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开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借助对我国应用型本科学校护理专业教育发展需求角度来看,及时构建并针对性地优化“校企合作”方式显得非常重要,注重医院、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教育中需要高度重视顶岗实习教育模式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专业教育人才缺乏的问题,还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之间的衔接度。在“校企合作”教育期间,需要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从合作模式、经费支持以及机制完善等不同角度上进行优化改进,提高教师综合教育能力,完善教育体系的同时提高应用型本科教育综合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