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战略和机制创新为导向的教学供给侧改革实践研究
——以电气类专业为例

2021-11-28郑运昌于江利温晓东

山西青年 2021年17期
关键词:电气供给教学资源

郑运昌 常 青 于江利 温晓东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随着我国各个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提上日程[1],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了数量增长、均衡发展前两个阶段后,进入了向高质量、可选择、个性化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新的供需不平衡问题,教育供给侧改革就是基于此背景提出的。本文将以战略和机制创新为出发点、以教学实践和师生互动为依托,从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地方普通高校的教学现状分析、教学供给侧改革实践探索等几个方面对地方普通高校的教学供给侧改革进行探讨。

一、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高等教育产生的高素质人才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供给侧改革作为事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也必然包含为社会生产提供高素质劳动力的高等教育领域[2]。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供给侧发展水平还存在诸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和每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连创新高,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在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输出的人才却与经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人力资源结构无法匹配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并且矛盾愈发突出,结构性失业现象也愈加严重。普通地方性的高等院校,容纳了大部分的高校学生,自然在教育供给侧改革中要承担更为重要的责任。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推进落实地方高校继续教育资源的供给侧改革,以高质量供给推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是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普通高校的教学现状分析

地方普通高校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服务的重任,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活水”来源[3]。在国家全面推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参照社会形势、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国家的就业政策,现阶段地方普通高校在日常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资源供给结构不合理

目前许多地方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追求多且全,导致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不足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造成供给结构上的浪费;专业和课程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不满足学生需求,造成供给结构上的缺失;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观念落后,直接导致许多地方高校教育供给结构失衡、供给质量低下。社会和学生对高质量教学的多样化需求与一部分结构不合理高等教育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整个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更加难以满足[4]。如何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准确地培养和定位人才,如何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许多地方高校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教学资源供给质量不高

一方面,在现有的地方高校中,仍存在部分注重形式、轻视质量的“水课”,导致学生无法获取有用的知识;盲目新增课程和专业导致教学资源分配不足,课程建设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上述原因导致低质低效的教学产能供给过剩,加剧了教学资源的供给质量严重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没有建立严格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教学资源有限和与社会需求的日益脱节,贴近社会需求、让学生学到真本事的“金课”严重缺失,导致优秀教学资源的产能不足。

(三)供需双方缺乏可持续发展规划

一个长效、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可以使学生与就业市场的衔接更加顺利,也可以反作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使之更加贴近实际[5]。然而,目前地方普通高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关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也缺乏足够的投入[6]。在学生的培养和课程的设置上,既未充分考虑到学生步入社会长远的发展和可持续性,也没有针对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的长期定位做出足够的调整和迭代,导致在人才的供给端不够灵活、缺乏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作为高校人才的需求端,一部分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也缺乏对人才需求的长远规划和对新入职毕业生的培养,导致对人才的需求缺乏可持续性,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与预期存在一定的差距,给高校的人才培养增加了难度和挑战。

三、以战略和机制创新为导向的教学供给侧改革实践探索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作为面向京津冀地区的电子电气信息类工程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自2019年以来,积极推进学院层面的供给侧改革实践探索,从战略规划、机制创新入手,依靠师生协作、实践优化等方法的协同作用,综合利用竞争战略和发展战略的思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校内线上教学资源库建设——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

在利用校外优质线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校内特色教学资源和急缺教学资源的平台,尤其是师资紧缺的、特色鲜明的专业和课程,先期建立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相关微课。如电气工程学院面向全校开放的电子实习、电工学和电子学课程的教学和实验,专业特点明显的建筑电气类课程等,一是减轻一线教师的重复性劳动,二是开发特色课程资源,扩大教学资源的有效供给,去低质低效产能,提优质高效产能。

(二)供给侧教学资源纵横结合——业务战略,目标战略

以模块化的课程组和课程群形式,开展纵横结合的课程平台建设。以电气工程学院四个电气类专业为例,“横”,横跨四个专业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等课程建立不少于三人的课程组;“纵”,纵贯一个独立专业的专业类课程,如相关的控制类、检测类等专业课,建立不少于三门课程的课程群。以纵横结合的课程群组为平台组织实施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开放课程等课程建设,优化组织形式,整合课程资源,培养教学团队,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本着“学科为体、专业为用”的原则和“本学科引领,多学科融合,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思路。电类学科专业依据自身的特点易于开放,易与土建类、能源类、信息类等学科交叉融合。研究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电气+建筑”,“控制+能源”等;拓展供给资源内容,开放跨学科课程资源,加大跨学科选修课和科技前沿类课程比例;实验室等硬件资源开放共享的有效机制设计等。

(三)理实合一的应用型课程建设——专一化战略、业务战略

理论+实验+课设三位一体,并行推进理实合一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大多课程的教学模式为理论环节+实践环节,但存在教师分离、进度分离、理论多实践少、学用脱节、不符合认知规律等问题。电气工程学院在原有的综合实验周、实训课程的基础上,创新形式,创造资源,在课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教学从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形式、场所、时间进度等方面进一步打通。

(四)教学资源供给者培养计划——职能战略

教学管理部门、组织部门和教师共同作为校内教学资源供给者的主体,而教师是提供一线供给的主力,目前急需解决能力素质提升和内生动力挖掘的问题。一是管理和组织部门要做教师发展和培养的具体规划,提供高一级供给侧的优质资源;二是从敬业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政策等方面挖掘内生动力,提高教学供给者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供给侧的完成效果。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获得优良的教学效果,电气工程学院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教学质量保证监控制度,每门课的教学过程要经历:“教研室排课—教师填写教学日历—说课—期初教学检查—听课—教学研究—期中教学检查—试卷审核—考试管理—试卷分析报告—学生满意度分析—试卷整理”等环节,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学院、教研室都会严控教学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处理,保证教学活动高效规范的实施。

四、结语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下,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办学的最终目标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区域发展提供领军人才和后备力量。只有通过供给侧改革,才能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效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7]。本文以电气类专业为试点,从教学供给侧改革出发,利用竞争战略和发展战略的思维,积极推进电气类专业教学的供给侧改革实践探索,为提升地方高校电气类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电气供给教学资源
八方电气
变频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