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困境、挑战与路径
2021-11-28王喜云
王喜云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山西 太原 030031)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与统筹,形成有序高效的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组织好教学,培训好教师,使用好教材,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让思政课有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让学生受益无穷、喜闻乐见,以有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困境与挑战
课程目标体系一体化建设的挑战。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它在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发挥着政治引领和价值导向的作用,它是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编写教材的参考,是进行教学活动和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下文简称《方案》)明确指出,要“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1],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1]的根本要求和共同的价值追求去构建总课程目标,在总课程目标指引下,应结合不同学段的不同定位、各学段的特色特点、具体实际情况、年龄特征、能力水平设计阶段性目标。这种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具体要求,形成了总目标指明方向,阶段性具体目标凸显特色,总目标重在导引指向,阶段性目标重在具体深化,总目标突出整体阶,段性目标体现分层分次。但在实践操作中,“如何既能充分实现不同阶段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又能兼顾各层次教育教学目标的过渡性、配套性和衔接”[2],寻求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最佳结合点和结合度,实现二者的和谐共生,对于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大严峻挑战。
课程设置体系一体化建设的挑战。课程设置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主要支撑与依据,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方案》中明确规定,要视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去具体落实课程目标要求,重点是如何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融入课程,既要保证思政必修课设置充足,又要针对教学实际设置选修课程,实现课程设置的全覆盖和全辐射,切实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效性,从而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这一要求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设置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这在时间与精力有限、课时总量一定条件下,无论对于小学初中阶段保障充足的思政课课时,高中阶段应对高考、升学压力,还是大学阶段应对考研、就业压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的挑战。课程内容是实施教学的依据,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依据。《方案》要求,在小学阶段,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使学生真正明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了解现在生活来之不易;初中阶段,通过生活体验,使学生真正知道“是什么”,增强“四个自信”;高中阶段,通过社会认知,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坚定“四个自信”;大学阶段,通过系统理论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研究生阶段,通过探究性研究学习,聚焦社会热点、焦点,提高研判、分析、辨别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这一系列要求,都是一个需要系统深入研究的内容。
教材体系一体化建设的挑战。教材是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果的核心与关键,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环节。《方案》强调,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完善教材编审制度,健全一体化教材建设机制,加强教材研究,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这一系列要求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对思政课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一个需要逐步实施和完成的系统性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二、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宏观层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教材体系建设,守好一体化建设的源头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材一体化建设是源头和基础。为此,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国家教育、宣传部门需做好顶层设计,守好一体化建设的源头和基础,必须秉持正确的态度与原则,按照“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统筹规划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统编教材、配套教材,设立教材建设专家库,定期对各学段教材编写内容进行研究、跟踪研判、评估教材具体使用情况,完善教材体系建设。
(二)中观层面:地方政府抓好落实,设立一体化建设的管理体制机制,营造一体化建设的管理环境
体制和机制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意见》强调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思政课相关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为此,地方政府学校应抓好落实,为营造一体化建设良好的管理环境搭建平台。首先,地方政府应根据党和国家新部署,积极建构目标体系,以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这个主线”为总目标,以“情感道德培养、思想基础夯实、政治素养提升、使命担当增强”为阶段性目标,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从而实现课程目标体系一体化建设。其次,地方政府应加强对思政课课程内容的研究,重点是研究如何更好地把“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劳动教育、法治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等内容全面融入。再次,地方政府要定期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指导思想,探寻教材体系如何向教学体系转化的研究,实现教学资源传递与共享,使基层教师能很好把握最新精神以及相关要求。最后,要完善思政课一体化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搞清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教材内容、课程目标、课程标准,理清教材与教学,教材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与考试评价之间的关系,强调教学评价一体化意识、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三)微观层面:学校教师组织好教学,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突出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的教育教学是关键。为此,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的“六点要求”[3]是思政课中守正与创新的具体体现和对思政课教师的具体要求。其中“政治要强、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守正”的具体体现。“政治要强”就是严守政治原则,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旗帜鲜明地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功能。“自律要严”就是严守纪律原则,要有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坚守课上课下言行一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人格要正”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格,坚定的道德信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操守,守住、守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主阵地;而“视野要广、情怀要深、思维要新”则是“创新”的具体体现。“视野要广”就是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放眼未来,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事实,讲清道理,说明原理。“情怀要深”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具有家国情怀、仁爱情怀、奋斗担当情怀,做学生奉献祖国与人生发展的引路人、贴心人。“思维要新”就是在求新、求变中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思维方式。总之,能在“政治要强、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上做到守正和在“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上做到创新的教师的教育教学,会让学生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