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1-11-28伍晓顺
马 俊 伍晓顺 王 虹
(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南昌),江西 南昌 330013)
一、OBE教育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缩写为OBE)模式,也称为成果导向教育或是需求导向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的一种先进教育模式,20世纪80年代最早出现在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之中。OBE教育模式围绕学生为中心,通过学习产出驱动教育系统的运行,强调“教育产出”,遵循“反向设计、正向施工”原则[1],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与之匹配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产出化,并定时对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检验、反馈,并加以持续改进[2]。
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现状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集技术、经济、法规、管理、信息为一体,具有高度的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内容涉及面广、课程学习难度大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涉及管理、经济、技术、法规、合同、造价等相关课程,具有知识面广、概念性强、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同时,由于课程本身偏向管理类课程,理论内容多且抽象枯燥,许多教学内容无法像其他课程一样采用直观形式进行展示和说明,直接导致本课程的学习难度增大。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效果差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主要采用ppt+板书+讲授的形式实施“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填鸭式”“单声道”的教育[3],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足,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也不高,大部分学生只能是机械地记忆书中知识点以应付考试,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课程教学效果差
本课程的大部分任课教师,普遍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许多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几乎没有工程实践经历,而本课程又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任课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往往很容易导致教学内容书本化、教学手段枯燥化、教学课堂沉闷化、教学效果折扣化。
(四)考核方式单一,课程教学反馈差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主要采用试卷形式,且考试内容主要围绕教材和考试大纲进行设计,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导致学生平时上课付出少、考前突击一个月记忆就能通过考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情况。
三、基于成果导向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设计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按照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毕业要求出发,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贡献度,明确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成果并开展相应的教学设计。依托OBE理念,遵循“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三大原则[4],明确本课程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一方面,为学生建立项目管理项目的知识体系,培养应用项目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另一方面,构建学生项目管理理论的知识体系框架,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并通过注册执业类资格考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调整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应该本着“实用性、先进性和理论性兼顾”的原则,考虑前导及后续课程,保证相关知识的衔接和连贯,参照近年来一、二级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与要求对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完善、补充一些重要教学章节,剔除一些与其他课程重复的章节,并对课程每个章节的内容与要求、学时分配以及实践性教学的实施等环节进行周密而细致的梳理,尤其要注重教学大纲中每个章节学时分配的合理性及与课程教学目标的匹配度。
(三)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目标先于教学内容,紧扣实现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和要求这一终极目标,参照“课证结合”的原则,结合注册执业资格考试及行业前沿理论和技术,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反向确定课程教学具体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并参考最新标准和规范,增加新知识,融入执业考试的内容,重新组织并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四)重视课程教材选用与建设
本课程应优先选用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一致或相近的精品规划教材,对于教材中没有但课程教学大纲有要求的内容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进行讲义编写予以补充,从而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课程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培养的吻合程度。
(五)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1.“线上资源+线下讲授”相结合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在线课程的优势,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整合每个章节的知识要点,把重要内容的PPT、微课、图片、工程案例、习题上传至超星泛雅网络资源平台,每个章节学习之前,教师可提前布置一定量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网络平台自动记录每一个学生的课前预习学习情况,最终汇入总评成绩。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重点讲解等方式考核学生预习效果,对于简单易懂的内容一笔带过,详细讲解重、难点内容,这样可以督促学生积极自主学习,还可为教师讲解重要知识点留出充足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
2.虚拟仿真与BIM技术相结合
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5G网络、VR和BIM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购买相关工程项目管理仿真模拟软件和BIM软件,建立仿真模拟实训室,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工程项目管理仿真模拟软件模拟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签订、施工准备、目标控制、安全检查、信息管理等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使用BIM软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案例讲解施工总平面图布置、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成本计划的编制与控制及参建各方的组织协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项目管理综合能力,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认同感[6]。
3.实习基地与实践平台相结合
高校应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校企合作,建立数量足够、合作形式多样、合作关系紧密的实习就业基地,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采用参观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有效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
(六)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既有中级以上职称又持有建设行业执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而且具有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优秀的教师队伍是课程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7],高校应建立教师企业进修培训机制,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工程企业学习和参与实践锻炼,防止课程教授内容与工程实际脱节。同时,进一步完善工程企业管理人员兼职授课与讲座制度,这样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工程实践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七)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合理、有效的考核形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定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简单的一张试卷考试显然已经无法对学生的能力予以全面考核,本课程可采用平时+期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考核方式,线上平时考核主要是随堂测验及章节测试,重点考查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线下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重点考查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另外,平时课程预习、课堂讨论、课堂表现等也应纳入课程考核成绩。通过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培养学生学习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学生的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
(八)抓好教学持续改进
基于成果导向的进行模式,应当采取全面客观的有效方式定期开展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以评价结果持续改进课程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和课程教学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的贡献度。通过组建课程QQ群、微信群搭建师生实时沟通渠道,既实现对平时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也可以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进行学习预警。采用课程在线评价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的真实评价及学生对课程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的满意度,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数据分布的分析获取学生对课程学习情况、考试题目题型及难易程度的反馈。
四、结语
按照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模式,推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势在必行,高校要坚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达成为导向”,在教学目标、内容、方式、师资、考核评价、持续改进等方面开展积极的改革和探索,确保学生达到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要求,获得较强的综合能力,满足企业和社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促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