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腔小提琴曲《西皮散板与赋格》的创作与演奏探讨

2021-11-28冯巍玮

黄河之声 2021年23期
关键词:赋格唱腔小提琴

冯巍玮

引 言

小提琴作为一种艺术化和专业化发展程度较高的西方弦乐器,从20世纪初期开始在我国有了初步的发展,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小提琴艺术不仅在创作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且在演奏上也力图呈现出中国传统音乐审美与西方音乐审美的融合。从音乐实践的角度看,首先是创作先行于演奏,然后便是在双向推动中相互支撑,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特点的循环发展趋势。因此对某首小提琴音乐作品的探讨,应当建立在“一体两面三步骤”的思维上,“两面”指的是从创作和演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前者属于理论总结范畴,后者属于实践运用范畴,“三步骤”指的是在创作分析上,要基于背景、引向技法,在演奏分析上,需要指向音乐表现,由此而形成“一体化”的作品研究框架,通过以上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本文以京腔小提琴曲《西皮散板与赋格》为例,从创作背景、创作技法、演奏表现三个方面谈谈笔者的认识。

一、《西皮散板与赋格》的创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西皮散板与赋格》的作者是我国当代著名弦乐作曲家、教育家、演奏家杨宝智。作为作曲家,杨宝智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就探索小提琴创作和演奏民族化的问题,相继创作、改编了《喜相逢》、《洪湖水浪打浪》、《西皮散板与赋格》等脍炙人口的小提琴独奏作品,同时还创作了小提琴与三弦作品《引子与赋格》、钢琴五重奏《边陲速写》等室内乐作品;作为教育家,杨宝智长期在上海、北京、四川等专业音乐学院任教,数十年来培养诸多在国内、国际舞台上获得殊荣的小提琴专业艺术人才;作为演奏家,杨宝智早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就读时是从我国第一代小提琴艺术家马思聪,并在重庆市歌剧院担任演奏工作。从他小提琴音乐创作风格看,一方面立足于中国传统音乐,从中撷取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充分地体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精神的特征;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运用西方传统和现代作曲技法,力求体现出中国音乐风格的时代性,以自身毕生精力在小提琴音乐实践上做到了“以中为体、中西结合”。

(二)基于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的融合

从乐曲的标题看,西皮原是陕西关中地区秦腔中的一种声腔,具有沉响清越、高亢刚劲的特点,善于表现欢欣、酣畅、豪迈的情绪。在清初时流传到湖北黄陂一代,与当地民歌、戏调相结合,形成一种南北融合的唱腔,因“陂”、“皮”同音,因从陕西而来,故称西皮,散板是西皮腔中的一种板式,在老生、净角的唱腔中较为常见,经常作为大段唱腔的引子部分,多表现戏曲人物豪迈奔放、声调激昂的情绪和性格。赋格是形成并兴盛于西方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音乐结构形式,也是一种多声部的作曲技法,从创作手法上,首先呈现一个单声部的主题并贯穿全曲,然后在主题的基础上形成对题和答题,并在不同的声部中反复再现和发展,形成连绵不断的互动关系,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巴赫成为键盘乐器、弦乐器创作了为数众多的“前奏曲与赋格”作品,之后也有诸多作曲家创作了类似于此种体裁的作品,如“引子与赋格”等。小提琴曲《西皮散板与赋格》正是借鉴了这一体裁样例,但是此曲在创作上吸取了京剧音乐元素,这也是当代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中“中西结合”的有力例证。

(三)基于中国小提琴艺术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我国小提琴艺术的专业化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其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是5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建立中国小提琴学派的构想。在这一口号提出之前,以马思聪、桑桐、黎国荃、沙汉昆为代表的演奏家、作曲家已经为小提琴中国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绥远组曲》、《夜景》、《渔舟唱晚》、《牧歌》等作品的问世,为小提琴中国风格的呈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加剧和我国专业音乐创作的发展,以中国音乐元素为素材结合西方传统与现代作曲技法的小提琴作品不断涌现,显现出了时代化进程。创作于1997年的《西皮散板与赋格》正是在20世纪末期这一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碰撞之际以及中国小提琴学派向新世纪迈进之时而创作出的一首中西结合的作品,体现出了中国小提琴艺术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小提琴曲《西皮散板与赋格》的创作技法

作为一首中西融合的小提琴作品,此曲在音乐元素的选择上以京腔风格的西皮散板为主,以展现戏曲唱腔作为艺术表现的目标,同时又运用了源于西方的赋格技术,当这两种中西元素相融时,如何既能够保持风格上品位和体现出赋格技术的运用价值,是此曲创作的难点。古典主义美学家黑格尔说过“艺术的特性就在于把客观存在所显现的作为真实的东西来了解和表现”。因此将音乐元素以及创作技术的“真实性”体现出来是音乐创作的价值所在。从此曲所运用的创作技法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音色技法

在中西音乐创作技术运用的视野中,音色一直为作曲家所追求。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王震亚在论及80年代以来我国专业作曲技术的发展时说过“一方面研究并运用西方现代音乐开拓音色音源的成果,一方面挖掘民族乐器特有的音色,以表现特定内容”。从此曲中所运用的音色技法看,主要借鉴了京胡润腔和板鼓音色。京胡是京剧的伴奏乐器,在唱腔中起到托腔保调的作用,其中京胡中的很多演奏技巧源于唱腔中的润腔技巧,如在乐曲的引子部分中,音乐开始处的八度跨越滑音、二度颤波音等润腔技法的运用体现出京剧唱腔中京胡的音腔特性;板鼓是京剧中重要的节奏乐器,既有着引领乐队伴奏的功能,也起到烘托戏剧气氛的作用,在乐曲引子部分中,通过对小提琴拨弦技巧的运用,有效地模仿了板鼓的点状音色效果。

(二)节奏与节拍技法

在京剧音乐中,除了具有丰富的唱腔旋律外,武场中的节奏即锣鼓点也有着丰富的变化,在京腔风格的器乐作品中,锣鼓点是作曲家最为常用的音乐元素,同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作曲技法。如此曲引子的尾句采用了京剧中的“急急风”节奏。从创作上看,此部分通过跨域两个音区的重复性纯五度音程的高、低变化,以由慢渐快的速度模仿了京剧锣鼓点节奏,以此而强调了戏曲音乐的风格,也为接下来主题的呈现做好了准备。从赋格主题的呈现看,作曲家采用了西皮原板唱腔中的固定音型作为主题的“先现句”,为带有休止的重复性八分音型,通过板起板落、眼起板落的错位节奏契合了京剧唱腔节奏的特点。从节拍技法看,在乐曲的引子部分中,为了能够较为明显的体现出“散板”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京剧中的无眼板(1/4拍)、一眼板(2/4拍)、一板两眼(3/4)的交替,丰富和强化了散板的板式变化特征,表现出“无节之中,处处有节;无板之处,胜于有板”的节奏特点。

(三)和声技法

由于中、西方音乐在旋律、调式、音阶等方面运用的不同,在和声的运用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从西方传统音乐中的和声运用看,由于十二平均律的运用以及强调以数理逻辑为基础的协和效果,其和弦结构主要以三度为主,并在和弦连接、和声进行上避免平行和弦所带来的音响空洞感。产生于中国近现代的民族化和声则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民间音乐中线性旋律的特征,在纵向和弦结构上强调二度、四度、五度、八度音程的叠置结构,所以较为完善的呈现出民族化风格。从此曲中所运用的和声技法看,作曲家从乐曲的风格和体裁出发,兼用了西方传统和声和中国近现代民族化和声的特点,在和弦的结构以及和声进行上,体现出三度结构与四度、五度结构的和弦连接,如在行板部分中,以A宫调式的属音E作为核心音,在音乐进行中,主要是以三度、四度、五度的双音结构为主,此种技法一方面突出了调式属和弦在音乐发展中功能性作用,另一方面则起到线性旋律表现的效果,具有民族风格的色彩性。

(四)复调技法

赋格是建立在复调思维上的一种多声技术,将赋格技术运用于小提琴上的目的是充分地运用了其多声性的特点去推动音乐情绪的发展,另外则是深度地挖掘小提琴的多声演奏技术。从具体的技法看,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运用了对比复调思维的技法。如行板部分中赋格的主题与对题,其中主题八分音型、小切分音型、平十六音型构成戏曲唱腔旋律,对题则是以点描化的节奏形象,以级进的上下型旋律与主题构成对位,因而展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形态;二是采用了隐伏二声部的创作手法,当代著名作曲家罗忠镕认为,隐伏二声部指的是“在一个单音的旋律中,实际上包含着两条或以上的旋律线进行,主要是由于在旋律进行上使用了较多的一上一下的跳进所产生的”。这种隐伏二声部的技法在欧洲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中已经广泛存在。在此曲行板部分中的快速跑动乐句上就运用了此种技法,形成了具有层次感分明的双声部效果。

三、小提琴曲《西皮散板与赋格》的演奏表现

(一)京腔韵味的表现

从京剧唱腔的角度看,其韵味的表现着重在于对润腔技术的把握,即根据咬字和吐字的要求在旋律的进行中表现出声腔的特点。在此曲的演奏上,着重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处理:一是波音的运用。在京剧唱腔中,波音是颤音的一种表现,有顺波音和逆波音两种,其目的是通过从本音向上、下二度音后折向本音的进行形成一种短暂的起伏性旋律,从而使音乐的进行突出较强的修饰色彩。如此曲赋格段开始处的#C音,在这个音上加入了逆波音,为#C-B-#C的二度下、上行,演奏时应注意大二度音程关系的把握,指尖要以始终的力度进行贴弦,以手指的关键作为力度的支撑点,切勿不能增加手臂、手腕的力量。二是滑音的运用,在京剧唱腔中,滑音的运用十分普遍,在演唱时主要是以气助力形成滑音的效果。在此曲中,倚音装饰音应当演奏成滑音的形式,由此体现出京剧唱腔中咬字和吐字的特点,如行板部分开始处的乐句,其形态为持续的B音,在第三拍的位置上加入了一个倚音A,为上行大二度滑音,演奏时应突出音头A的特点,然后依靠手指的滑动表现出滑音效果,完成从音头到音尾的进行。

(二)音乐形象的塑造

文艺学观点认为,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形象的,艺术形象是艺术家按照对社会生活的独特审美的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此曲的演奏上,演奏者需要从作品的创作素材出发,把握京剧音乐风格特定,以特定的角色融入去表现艺术形象。西皮散板作为老生、净角的唱腔,一般要体现出角色人物的豪放、刚烈的性格特点,演奏部分时,可以通过对京剧中角色上台时的亮相动作进行体会,以丰富的表情语言贴合音乐的表现。在主题的演奏上,可以多接触、聆听京剧中老生、净角的唱腔旋律,从手、眼、身、步等具体的舞台动作作为塑造形象的依据。由于此曲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无标题的特色,所以给与了演奏者广阔的形象塑造空间,而从既定风格的诠释看,则应当从京剧唱腔中理解角色的塑造特点,才能够真实的再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三)演奏情感的表达

音乐是一种抒情的艺术,无论是标题音乐还是无标题音乐,都需要从音乐的各个表现要素上挖掘情感表达的内容。清代著名曲学家徐大椿在其专著《乐府传声》中说过“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因此在演奏情感的表达上,要针对乐曲的创作背景去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笔者认为,在对此曲的演奏诠释上,应当注重从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角度体验中国传统音乐精神的厚重感,将乐曲中所含蕴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意蕴传达给听众,所以在演奏技巧的运用上,需要充分的把握音乐各表现要素的特点,从内心之中抒发出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传统音乐精神的坚守。

结 语

《西皮散板与赋格》是当代少有的以京剧音乐元素与西方赋格技术相结合的一首小提琴作品。在创作背景上,体现出了作曲家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创新,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点;在创作技法上,则是从音色、节奏、和声和复调等方面进行实践,使小提琴中国化迈向了一个新台阶。从演奏表现上看,则需要从风格背景作为出发点,关注京腔韵味的表现,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实现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和演奏情感的表达,由此才能够体现出此曲的创作和演奏价值。■

猜你喜欢

赋格唱腔小提琴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雷哈《36首赋格》的创作风格与创新性研究
戏曲中唱腔与伴奏的关系
Pear Concert
倪同芳唱腔集首发新闻发布会暨收徒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