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抚宁太平鼓艺术特征及传承发展研究

2021-11-28

黄河之声 2021年23期
关键词:舞蹈艺术文化

李 欣

抚宁太平鼓受民间文化滋养,汲取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审美特色。作为汉族民间舞蹈形式,在太平鼓舞系列中,抚宁太平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仅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深厚广大群众所喜欢。因而,在新的文化建设发展时期,加强对非遗项目的文化传承,加强对抚宁太平鼓艺术特征和传承创新的探究,将为地方传统优秀文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一、太平鼓的产生和流传

民间的太平鼓制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带柄的单面鼓,一种是筒形双面鼓。虽然,两种鼓的制型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用途意义并无太大的区别。单从太平鼓的名称和叫法,就能看出群众对这种鼓的寄予和希望,寄托了对太平盛世的期待和向往。太平鼓最早被满族群众用于祭祀、驱邪、祈福、庆祝等民间活动中,用以萨满做法时所用的道具。后来,随着多民族的不断文化融合,太平鼓也从满族传到了汉族群众之间,经过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型制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在鼓面蒙上了羊皮、纸等,也绘上了图案。在新年除旧岁的时候,人们将鼓声看作太平的预兆,希望用鼓声祈求来年的美好年景,也将太平鼓表演看作和平安康的象征。

太平鼓在北方一直都很流行,特别是明清时期,东北、陕甘宁、北京等地都有形式各异的太平鼓表演。可见,太平鼓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各个民族中都有流传。早在清代时,北京地区的民间就盛行打太平鼓,并在廊坊、秦皇岛、石家庄等地的民间也有相关太平鼓的记载。所以,太平鼓在北京及河北、天津等京津冀地区早有流传痕迹,因太平鼓而衍生的众多歌舞表演,也就不足为奇了。抚宁太平鼓就是在此区域内,诞生较为久远,影响力较大的舞种之一,非常具有代表性。

二、抚宁太平鼓的形成

抚宁太平鼓是河北东部地区汉族民间舞蹈的代表之一,太平鼓在此地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要比北京和天津两地早很多。抚宁太平鼓的艺术表演形式总共分为两部分,既太平鼓演奏和太平鼓舞蹈。抚宁太平鼓在冀东地区有三种地域流派,即为山区流派、近郊流派、城郊流派,共同形成了抚宁太平鼓表演体系。其中,山区流派因为地理位置较为偏远,受现代信息文化的影响较小,因而比较原汁原味完整地保留了太平鼓原始的艺术特征,也更为真切地记录了抚宁太平鼓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面貌。而近郊流派和城郊流派,则在传承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融入了时代文化的气息。太平鼓是抚宁太平鼓演奏和舞蹈表演中,唯一的舞蹈道具,也是伴奏乐器。在鼓面上写有“天下太平”的字样,同时在鼓面上也画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象征和平祥瑞的鱼和莲花等,以示美好的寓意。

抚宁太平鼓的主要制作原料有铁架子、羊皮,成品形状如同一面蒲扇。太平鼓的一面是水平光滑的,另一面则沿着竖直突起的鼓面下陷。鼓柄有铁条拧绕而成,柄尾有三个铁环呈“品”字型连接,每个环上都有小铁片,而且数量各不相等。鼓槌则很简单,大多以木质为主,长约十七八厘米,尾段缠绕着彩色的绸缎条儿,以轻便、光滑为主,这也是为了表演者便于击鼓,也不会对鼓面造成伤害。

三、抚宁太平鼓的艺术特色

抚宁太平鼓表演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既可以作为演奏乐器,也可以作为舞蹈时手持的道具。太平鼓表演没有其他乐器伴奏,只有太平鼓来敲击节奏,用以舞蹈表演伴奏。所以,表演者会根据手中太平鼓的鼓点节奏变换,调整脚下步伐的快慢和大小,以及肢体动作、舞蹈队形的变化等。太平鼓属于击打乐器,表演者左手拿鼓,右手拿鼓槌,鼓端放在胸前,距离胸部有一小臂的距离,敲击时双肩和大臂颤动,肘部保持平衡,小臂灵活摇动击打鼓面,鼓尾有铁环,在颤动中相互撞击发出美妙的声响,形成音乐伴奏。此外,抚宁太平鼓的鼓柄也可以通过敲击发出声音,并且有特定的敲击规则和方法,对舞蹈伴奏起到了丰富作用。

抚宁太平鼓因为表演形式独特,边鼓边舞,对舞蹈表演者体力要求也非常的高,而且由于太平鼓最初的用途是祈福、驱邪等,所以在早期太平鼓表演者大多都是由男性承担。后期,女性也开始学习抚宁太平鼓表演,参与到了表演队伍之中来。为了便于女性舞蹈表演者的操作,太平鼓的表演节奏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具备欢快、明朗的艺术特点,更符合劳动妇女淳朴阳光的个性特点。抚宁太平鼓早先的制作材料和工艺都比较随意粗糙,后来随着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审美追求的不断提升,太平鼓的制作材料更加的优质,鼓面所用材质选用高丽纸和动物皮,鼓柄铁环的数量和装饰也很讲究,因而在美观、音色方面更加的突出,为舞蹈表演者的舞蹈伴奏提供了丰富的色彩,也增添了舞蹈的魅力。

四、抚宁太平鼓的发展历程

经过对抚宁太平鼓的表演技能和太平鼓制作工艺的调查现状显示,道具的制作工艺流程发展完整。太平鼓演奏节奏类型丰富多样,舞蹈表演风格自成一派,目前在世的传承人数量较多,而且没有明确的流派区分,各流派之间的交流使得太平鼓的表演风格更加丰富,广泛的传承人分布也为后期抚宁太平鼓的传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然而,抚宁太平鼓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目前大多由妇女、儿童进行小范围的表演,并未在更广的范围内受到民众的推广和普及。在建国前,抚宁太平鼓表演在民间非常的活跃,尤其是在欢庆的节日氛围里,太平鼓曾经在大街小巷掀起了极度热闹的场面。虽然,后来民间缺乏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依靠口传身授的太平鼓表演也逐渐减少了。在建国后,国家文化部门对抚宁太平鼓这一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使得抚宁太平鼓的艺术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机遇。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又被视为“四旧”,遭遇到打压,再度陷入萧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抚宁太平鼓随着全国各地对传统文化的整理,再次被挖掘出来。然而长时间的沉寂,使得抚宁太平鼓表演失去了过去坚实的社会基础,很难再现往日的辉煌。

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众多学者和文化工作人员开始寻找民间太平鼓传承人,不断通过演出和讲解宣传让人们重新认识抚宁太平鼓的艺术魅力。经过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努力,抚宁太平鼓于2006年被国家认定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抚宁太平鼓发扬光大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发展动力。

五、抚宁太平鼓的传承现状

为了抢救和保护抚宁太平鼓艺术,避免其失传。国家民间文艺家协会和抚宁区文联根据手头所有的线索,按图索骥在百姓中寻找到各种与太平鼓相关的视频、文献资料。为了引起广大群众对抚宁太平鼓舞蹈的关注,工作人员联系秦皇岛当地的各个高校,优选出一批专业知识深厚,文化修养突出的大学生人才,对抚宁太平鼓舞蹈进行学习,并排练新的舞蹈作品。在抚宁太平鼓的排练过程中,通过走访和寻找民间掌握太平鼓表演技巧的民间艺人,确定了太平鼓的演奏鼓点,如击打鼓面、鼓沿、鼓环,用鼓槌击打,用手指击打,还有用鼓槌和手指击奏时,灵活的击奏方式,并把各种击奏方法确定下来,成为太平鼓演奏的既定鼓点。这一工作,为抚宁太平鼓表演的伴奏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太平鼓舞舞步则是由当时已经退休的县文化馆馆长负责编排,确定了基本步伐,双脚小外八字,左手持鼓,右手拿鼓槌,左脚和右脚根据鼓点节拍交替抬起、落地,同时击鼓,双膝前屈。还整理出了十字步、上下步、进退步、横移步等重要舞步,有的与其他地区民间舞蹈中常见的步伐相同,有的是属于太平鼓舞步特有的舞蹈步伐。在众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抚宁太平鼓参加了各地的民间舞蹈汇演,让更多群众知道并了解了抚宁太平鼓艺术特色,也因为展现自我的机会多了,也让更多太平鼓的民间传承人,看到了太平鼓表演艺术发展的希望。现如今,抚宁太平鼓表演经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形式更加具有多样性特色,如增加了伴奏音乐,将太平鼓演奏和太平鼓舞蹈结合起来进行表演,增添了抚宁太平鼓的舞台艺术效果,还在舞蹈表演中加入了故事情节,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模仿和表演,例如,2008年创作的抚宁太平鼓舞蹈《老来乐》,就是以生活实例为题材所进行创作的,一经面世,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一作品,也成为抚宁太平鼓表演创作的典范,为后续的舞蹈创作和发展提供了思路,也产生了创新发展的动力。

六、抚宁太平鼓发展策略

第一,要不断的创新,紧跟时代特点进行艺术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抚宁太平鼓传统的造型和表演方式很难被现代人接受,特别对于初学者而言,太平鼓作为舞蹈道具可以进行适当的改良,要让太平鼓拿起来更轻便,击奏操作起来更灵活,声音则更响亮清脆,有利于抚宁太平鼓在较大范围内得到普及和推广。甚至可以制作形式与太平鼓相似但更简易一些的鼓进行批量制作,鼓的图案也可以增加一些现代化的文化元素,也可以根据不同使用群体的需求和个性特点进行图案定制。除了作为道具的太平鼓本身之外,鼓点、舞步也可以在传统特点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元素,吸取不同的舞蹈风格来调整抚宁太平鼓的舞台表演风格。同时,还要编创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的太平鼓舞作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推广,在抚宁太平鼓表演中加入其它配乐形式,让抚宁太平鼓音乐表演更加的丰富。此外,还可以把过去抚宁太平鼓舞蹈中单一的击奏表演,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增加舞台艺术表现效果,在民众中形成良好的印象。抚宁太平鼓舞传承的最好方式,是要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的舞蹈作品,让这些舞蹈作品能够参与现代社会中更多的节日节庆和文化汇演活动,这样就能增加抚宁太平鼓在大众前面的曝光机会,也能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抚宁太平鼓的艺术文化魅力。

第二,扩大文化影响力,加强抚宁太平鼓的传承力度。政府文化部门要加强对抚宁太平鼓艺术的推广加以重视,加大相关资金的扶持和投资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力度,扶持抚宁地区的太平鼓表演队伍,让太平鼓表演团队实现产业化发展,这是抚宁太平鼓持久传承和发展下去的保障。还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设立抚宁太平鼓培训或表演基地,为太平鼓的传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抚宁太平鼓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表演,更应该借助网络宣传加大推广力度,将与太平鼓表演有关的文字、视频、汇演等资料通过网络扩大宣传范围,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文化大环境,进行地方之间的文化遗产宣传。同时,也能在当今手机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将抚宁当地年龄较长的了解和擅长太平鼓表演的人群的热情激发起来,对于在社会上形成太平鼓表演的氛围有很好的帮助,也有利于对抚宁当地关于与太平鼓相关的各种资料的发掘和保护。

结 语

总而言之,作为土生土长的民间文化艺术形态,抚宁太平鼓呈现了这一地区民俗文化形态和民俗风情。现今,抚宁太平鼓表演已经去除了封建迷信的部分,保留了民间舞蹈的文化特色,但是作为一种地方文化遗存,抚宁太平鼓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依然非常突出。因而,加强对抚宁太平鼓发展历程、艺术特色以及保护传承策略的探究,也是当前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在此背景下,应该结合当前抚宁太平鼓的发展现状,进行相关保护和传承策略的方案制定和策略实施,为抚宁太平鼓的艺术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并在抚宁太平鼓的表演创作实践中,打造更多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舞蹈作品,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中,开辟出适合抚宁太平鼓艺术发展的持久之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系统传承。■

猜你喜欢

舞蹈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