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民歌艺术文化传承发展的“三步骤”探究

2021-11-28侯芸莉

黄河之声 2021年23期
关键词:民歌河北人才

侯芸莉

自古以来,河北地区就处于文化流通要塞,因而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民歌是河北传统艺术形式中非常迷人的部分,在燕赵大地广为传唱,与百姓生活、情感息息相关。河北经典民歌《小白菜》《回娘家》《小放牛》《放风筝》《捡棉花》等,都展现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将河北群众乐观豁达的个性以及对生活的热情之情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成为汉族民歌中独树一帜的艺术精品。在非物质文化大力传承和保护的今天,加强对河北民歌文化的发展是对传统文化发扬的重要内容,因而河北民歌的持续发展策略探究依然非常关键。因而拓宽河北民歌的发展路径,从传承人才、产业化融合以及教育普及等各个层面进一步创新民歌传承渠道,使河北民歌得到系统化的持续发展。

一、河北民歌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研究

在河北这片热土上,民歌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特色鲜明,是优秀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北民歌的发展历程中,不仅民间艺人做出了伟大而卓越的成绩,而且广大人民群众也共同推进了民歌艺术的文化传承。在数百年来,为河北民歌内容传播和创新,付出了辛苦和汗水,也用热爱浇灌了民歌艺术的发展。不仅保留了河北民歌的风格特征,而且还立足于地区文化发展,在满足不同群众的文化审美需求上,创新和改编民歌音乐,产生了一个又一个优秀民歌作品,促进了河北地区民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不仅使河北民歌的文化特色被保留下来,而且通过创新的形式赋予了河北民歌更为深广的艺术价值,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保护。尤其是在当前“十四五”文化建设发展背景中,各界对于民歌艺术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更加的关注,新的传承方式和创新手段也被应用到了河北民歌文化艺术的发展中来,为河北民歌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动力。在“十四五”发展时期,河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因而如何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河北民歌创新传承探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因而,河北民歌的发展应该紧随时代发展,传承自身鲜明的音乐文化底蕴,创新自身的艺术形式,能够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彰显自身的文化魅力,得到良好持久的文化艺术发展。

广袤的燕赵大地,培育了多种多样的民歌艺术,相关的民歌作品更是非常的丰富多彩。每首民歌作品除了它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也能够带给大众艺术美的享受,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美价值也值得我们深入的探究。河北民歌的产生离不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活动,也能真实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对大众的审美情趣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远古到现今,民歌一直都是河北人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而,对河北民歌音乐作品的欣赏和研究,不能忽略民歌音乐产生时代背景和文化生活,这些都是我们能够很好地了解河北民歌艺术价值的前提。例如,河北民歌《茉莉花》,具有典型的运河文化痕迹,借助大运河滔滔江水,从南向北传入河北境内,与本地的民歌曲调进行了丰富的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地方色彩的民歌旋律。在演唱风格和唱腔特色方面,突出了典型的汉族民歌特征,而又保留了南方《茉莉花》本体核心音型和音乐旋律内在的温婉气质。所以,也为我国民歌的同宗流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河北民歌不仅具有形式美,也具有深刻的人文美和内涵美,唱腔的气韵美也非常打动人心。河北民歌的唱词、旋律,以及意境都独具艺术特色,抑扬顿挫的演唱,使河北民歌蕴含了深厚的艺术价值。此外,还有河北民歌营造了独特的意境美,群众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对事物的认知,进行了丰富的艺术表达,用音色、音调、节奏、唱词、表演等各种要素来打造河北民歌音乐意境之美,形成河北民歌独特的音乐唱腔。河北民歌擅于应用不同的内容对音乐意境之美进行塑造,例如,民歌《赵州桥》利用自然景色唤起情感上的回应,注重情与景的交融;民歌《回娘家》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事物的描述来展现小媳妇回娘家路上的趣味故事,使情景形成一幅生动的音乐画面。

二、河北民歌艺术文化传承策略研究

(一)以高质传承队伍打造推动河北民歌发展

人才是民间音乐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河北民歌得以传播和传承的关键,所以大力发展传承人才队伍,为民歌的创新发展保驾护航。也正是因为河北民歌文化的传播和传承需要全面的人才体系作为保障,因而打造适合河北民歌文化发展的人才队伍非常的关键,也是此后河北民歌文化传承的基石。由于河北民歌在民间广为传唱,大多都是由群众的自发行为,因而过去在传承人才的培养上非常的自由,也缺乏系统性的规划。这也导致河北民歌在传承人才的培养上受到了限制,没有形成高质的传承人才队伍。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的系统化,在河北民歌人才的培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才培育也逐渐的学科化和全面化,不再将重点放在演唱人员的塑造上,对人才的培养更加追求全面性。

很多地区的文化部门,重视对民歌人才的全方位塑造,从理论、创作、表演和管理一体化的层面进行了全面的民歌传承人才队伍体系建设,提出了“四位一体”的人才系统构建。

所谓的“四位一体”即为理论、表演、创作、管理人才的全面统筹,从各个层面进行音乐人才的匹配,把控河北民歌各个环节的发展。这样的民歌传承人才体系构建有助于从河北民歌的理论人才到实践人才的全面深化和系统培育,将河北民歌的理论性人才、创作性人才、表演性人才以及管理性人才进行了全方位的打造,使河北民歌的研究、创作、表演有了更为全面的人才保障。所以,打造系统化的河北民歌音乐传承队伍,才能夯实民歌传承的人才基础,满足各个环节的人才需求。因而,河北地区要上至文化主管部门,下到地方文化单位,都要深刻的认识到高质人才队伍培养对于河北民歌文化发展的重要价值,做好民歌人才的培养塑造工作。

首先,河北民歌的理论性人才培养,夯实了河北民歌的理论根基,使民歌研究者和演唱者们对河北民歌的文化底蕴产生更清晰的认识,突出河北民歌的文化价值;其次,河北民歌的创作性人才培养,为河北民歌在文化发展中提供更多的创新潜力,能够在保持原生态风味的基础上与当前群众音乐审美相契合,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的河北新民歌作品;再次,河北民歌的表演性人才培养,以专业性的演唱方法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增强民歌表演人才的专业能力和舞台素养,能够以扎实的演唱能力和鲜明的个人风格,诠释河北民歌的音乐魅力,展现河北民歌的文化价值;最后,河北民歌的管理性人才培养,能够从河北民歌全局性发展进行规划和部署,使河北民歌传承沿着有序的路线发展。不仅要做好河北民歌传承的布局,还要及时的调整民歌发展的方向,确保了河北民歌音乐的持续发展。

(二)以创新文化产业推动河北民歌发展

近些年来,河北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很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可行有效的传承途径。因而,河北民歌进行深度的文化产业发展,依托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潜力,进行产业渠道的深度拓展。河北民歌体现了地方文化的特色,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产业价值,因而将河北民歌根据文化市场的特点以及群众的需求进行产业挖掘,能够进一步激发河北民歌自身的发展动力,可以使河北民歌摆脱传承困境,在自身内在动力的驱使下走出一条充满活力的产业化之路。在河北民歌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河北民歌的创作动力更足,会在文化市场的驱动下,创作出更多符合新时代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赋予河北民歌丰富的产业动力和经济价值。同时,也使河北民歌在文化产业大潮中,经受时代的洗礼和观众的评判,呈现出更为深广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

此外,河北民歌文化产业不仅要做好自身的系统布局,还要积极的创造机会,与其他文化产业进行融合发展,能够借助其他文化产业优势,推进自身文化传承发展。比如,当前各地区的文旅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河北民歌可以借此机会与地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借助文化旅游的品牌效应进行河北民歌的文化宣传。一方面,可以在地方旅游区加入文艺互动演出,将河北民歌音乐作为文化旅游的一部分内容,展现河北民族文化的瑰丽多姿。这样不仅使河北民歌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出现,还让群众在文化旅游中感受到了地方自然风光的秀丽和民间音乐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旅游的体验和感受;另一方面,在文化旅游项目中加入相关河北民间音乐的大型文艺表演,打造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品牌。丽江、三亚等地的旅游区很早以前就依托旅游产业进行了地方音乐品牌的创立,成为展现地方文化的载体,吸引了大批游客的观看,创造了丰厚的经济价值。所以,河北也可以从这些成功的案例中汲取经验,将河北民歌与文化旅游进行深度的产业融合,打造文化品牌,加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传承。

(三)以全面的文化普及推动河北民歌发展

现今,民间音乐的传承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方式,文化普及为河北民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便捷的平台。因而,以文化普及的方式加大民歌的宣传力度,加大民歌的受众人群。河北民歌的传承借助文化普及的优势,可以使河北民歌的理论研究和表演实践都能够提高一个层次,也能从学科性、系统化层面加强河北民歌的文化建设和品牌塑造。笔者认为,针对于河北民歌的文化普及可以从两个途径推进,一是依托学校教育平台面向青少年,二是面向社会全体群众的文化普及。从这两个方面开展的文化普及,能够将河北民歌渗透到各个人群之中,起到良好的推广效果,不仅获取了大量的民歌欣赏人群,而且也能够通过系统化的培训进一步加强河北民歌的理论建设和创新实践。

一方面,河北民歌要走进校园,面向青少年群体,以丰富的课堂开展和校园文化建设来渗透河北民歌艺术,让学生对河北民歌产生全面的认识,并感受到河北民歌的艺术魅力。通过听民歌、唱民歌等系列活动,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文化中的渗透,熏陶学生的艺术修养,加强学生民歌文化传承的保护意识,为河北民歌的良好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文化活动对广大群众进行民歌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可以通过组织社区活动、公益培训、民间展演等各种形式,加强河北民歌的文化熏陶,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大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感受河北民歌独特的文化魅力,主动成为河北民歌的传承者。通过以上两个渠道的文化普及,可以涵盖到各类人群,使河北民歌得到深度的文化渗透,步入良好的发展轨道之中。

结 语

总而言之,河北民歌的文化发展任重而道远。本文从当前河北文化建设背景出发,提出了河北民歌文化传承的创新策略,为河北民歌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河北民歌文化发展的“三部曲”中,分别通过对河北民歌传承人才培养、产业化路径拓展以及文化普及等层面内容的分析,探究了当前时代背景下河北民歌发展面临的新方法,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文化发展中,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河北民歌的文化传承工作。这也积极的启示我们,河北民歌在文化发展中,不仅要提升自身文化底蕴的价值,同时也要在表现内容和表演形式上呈现出新的特色,这样才能符合群众的文化审美和文艺市场的需求,才能使河北民歌在文化传承中既保留了民歌文化珍贵的原生态,也融入了时代音乐审美特色,赋予河北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深远的艺术魅力,推进河北民歌文化的传承发展。■

猜你喜欢

民歌河北人才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人才云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孙婷婷
毛遂自荐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