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行说及其赋予泰山的文化和政治色彩

2021-11-28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五德封禅崇拜

张 月

(山东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泰山是山东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它的海拔1545米,相较华山的2154米、恒山的2016米还是稍微逊色。但泰山的知名度并非以海拔取胜,从历代84位帝王至泰山封禅,到文人墨客为泰山留下珍贵的诗词歌赋,还有诸多书家在泰山留下的碑刻与摩崖,泰山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含义。可以说,就文化层面来看,泰山可以说是中国诸多名山大川中最有文化底蕴和政治内涵的一座山。

为什么在诸多名山大川中,只有泰山被尊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呢?有人从地理方面解答,说华北平原相对平坦,而泰山拔地而起,犹如鹤立鸡群般俯瞰周边,而其他名山的相对海拔较低,不具备君临天下的气魄;有人从政治的角度分析,说历代帝王,例如秦始皇、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一统天下、功劳显赫的贤君才可以至泰山封禅,所以泰山具有政治上的崇高地位……诸多说法,不一而足。

但是本人认为,泰山之所以具备这种不可替代的文化政治认同性,其实和五行说密不可分。

一、五行体系与泰山文化政治地位的认定

说到五行,很多人都将目光聚焦于阴阳术数等易学内容之上,很少有人关注到五行的由来和五行体系的变迁。五行是中华文化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它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已经内化为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梁启超说:阴阳五行“二千年盘踞全国人之心理且支配全国人之行事”[1](343)。庞朴这样说:“‘五四’以前的中国固有文化,是以阴阳五行作为骨架的,阴阳消长,五行生克的思想,迷漫于意识的各个领域,深嵌到生活的一切方面,如果不明白阴阳五行图式,几乎就无法理解中国的文化体系。”[2](114)诚哉斯言,要想揭开为什么泰山是重要的文化政治符号,而不是别的华山、嵩山、衡山?我们十分有必要从五行这一角度来进行探究。

为了从五行层面了解泰山是如何被认定的,那就要首先明了五行体系。何为五行体系?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行原本起源于原始的宗教崇拜,先民由于认知的局限,对自然界的未知充满了恐惧和好奇,于是就将所认知的对象赋予了神的魔力,其中就有自然界中的基本物质。在人类的宗教崇拜加上抽象思维逐渐发展,木、火、土、金、水便不再指具体实在的某一个物体,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逐步发展,这五种元素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代五行的发展渐成体系,它与五方结合在一起,让具体的空间方位具有了一定的价值意义。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现的武丁时甲骨文清晰记载“东方曰析”,《尚书·尧典》中也有“厥民析,鸟兽孳尾”[3](126)。 《说文解字》云:“破木也。 ”[4](475)所谓“析”,根据甲骨文的字形,是一木一人,是木被砍伐也好,或是人立木于旁也好,均表明木是其自然属性,人是其人格神属性。析就是木神,主要管东方,东方也具有了木的五行意义。东周末期,关于五行的记载逐渐增多。后来的《吕氏春秋》将之融入四时的概念:“其日甲乙,其帝太昊,其神句芒。”[5](1)认为春天的木神在东方。《吕氏春秋》还提到木为春,农耕始举,王布农事,万物滋生,禁伐木杀兽,不称兵以误农事等需要注意的地方[5](5)。

泰山在地理上位于中国的东方,在五行上属木,关于泰山崇拜的天神有东岳大帝、盘古、太昊等,人们认为泰山之神掌管生死。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泰山被认定为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实体,其实和五行原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五行灾异、五德终始与泰山的政治色彩

如果仅有五行原理和泰山的自然地理等因素的加持,还不足以赋予泰山耀眼的政治色彩,也不足以引起历代统治者的兴趣。根据历史记载,秦汉、唐宋、明清以及上古的三皇五帝都曾到泰山封禅。《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6](141)历代统治者对封禅泰山如此感兴趣,其关键在于五行灾异、五德终始等观念所造成的影响。

五行和灾异相结合,少不了中间的“天人感应”作为媒介。古人把五行和君主的五种表现——貌、言、视、听、思等相联系,君主在这几种表现中若有偏差,便会引起五行的失衡,上天就会降灾于民。《汉书·五行志》中指出,人君的貌不恭则伤木气。木性曲直,可规可矩,君主的外貌也应有节有度。君主貌无威仪,在上无威,在下无敬,臣不敬君则阴气胜,木气受伤则生木之水过剩,于是上天会以长时间的降水来表示惩罚,常雨饥寒至,则民心不稳,会出现鸡祸、龟孽,社会风气发生变化[7](4)。避免天降异灾折磨百姓,也为了端正自己的言行,令臣子不敢僭越,所以他们对于泰山封禅十分重视。

五德终始说是战国末年齐人邹衍提出的,他把孟子的“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历史循环观念融入了阴阳五行学说当中,开创了一种集合政治、历史、术数的复杂哲学。齐国的学术思想非常独特,齐国本身是殷的故地,周灭殷并封姜太公治国,姜太公采取简礼随俗的方式,从而使得殷人的五行思想得以延续。齐地学术在发展中又糅合了一些南方道家的思想。邹衍在时,齐地稷下学宫的阴阳五行学说已经成体系了。邹衍开创的五德终始说其中之一即是,人的诸多活动都和五行紧密相关,每一个朝代的统治者也要居于五行中的一德,并被上天显示的图符所回应和认可。五行和五德的转换,为朝代历史的更替提供了一套体系。而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体系,吸引了上层统治者的兴趣,而他们为了证明自己政权的正统地位,所以一定要强调自己是五行中的某一德,并且在文物、制度、服装等诸多方面进行改易,其中还必须要提到的一点就是在祭祀的时候接受上天的检阅。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让封禅泰山不仅仅成为一种普通的文化活动,而且是一种政治色彩浓郁的隆重祭祀。

三、五行学说与泰山的民间信仰

如果说五行体系为泰山认定提供了自然层面的物质说法,五行灾异和五德终始说让政治家对泰山产生了敬畏与重视,那还是无法解释为什么一直到现在,泰山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还是如此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十分有必要论及泰山的民众信仰。有学者指出:“作为理论工具,五行学说既可以服务于封建统治,也可以为反统治者的人们所利用,它本身所具有的神秘性和模糊性,给人们提供了可以随意解释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余地。而它在民众中的普遍信仰,又使它具有极大号召力。”[8](70)历代统治者显然已经意识到五行对民众产生的巨大作用,他们一方面借助五行来服务于自身统治,例如在泰山上举行封禅、将五行学说与五刑等政治法律结合在一起,对凭借五行来反对统治的行为进行严惩等,这些做法不仅起到了维护统治的作用,还为法律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天道外衣,转移了民众对统治阶级的怨气和不满。另一方面,他们把五行和忠孝道德观结合起来,发展出“仁、义、礼、智、信”的五论,进而又演变为必须遵从的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森严等级观念,在思想上加强对国家的管理和对百姓的制约。

普通的老百姓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心理会受到外在条件的影响和自身思维的桎梏。勒庞指出:“当这些信念经过严格的检验之后,显然还会发现,无论是在以狂热的宗教信仰著称的时代,还是发生了政治剧变的时代——例如上个世纪的状况——它们总是采用一种特定的形式,除了用宗教情感称呼它之外,我再也找不出更好的名字了。”[9](92)

“这种情感有着非常简单的特点,例如崇拜某个具有至高威信的人,对于生命所必不可少的力量的畏惧,盲目服从它的命令,没有讨论其信条的能力,散播这种信条的愿望,倾向于把所有它们不能接受的人看作敌人。无论这种情感涉及的对象是一位不可见的上帝、一块木头或是石头偶像,还是一位英雄或是一个政治观念,只要它表现出了以上所说的特点,它就总是会保持宗教的本质。它还会在同等程度上展现出超自然和神奇的因素。群体会下意识地将一种神秘的力量等同于一时唤醒他们热情的政治信条或获得胜利的领导者”[9](92-93)。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老百姓对泰山如此尊崇?为什么没有另外的山在老百姓心中扮演泰山一样的重要角色?因为从民众心理来看,老百姓对泰山的推崇首先起源于宗教崇拜,泰山是历代统治者与上天沟通的桥梁,在五行中具有重要代表意义。所以与其说他们崇拜泰山,毋宁说他们崇拜的是泰山所象征的未知的自然物质——也就是五行或者天神。每当有不可解释的怪象出现,老百姓会将泰山与这种神秘力量结合起来,从而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深刻崇拜。其次,这种内心的深刻崇拜让老百姓对泰山无比虔诚,让他们甘愿付出真诚实践来奉献神灵。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老百姓对君主、父亲、恩师十分敬重,对端正自己的言行十分在意,对泰山有着油然而生的崇敬心理。这是因为其内在心理影响着外在行为及表现。最后,这种崇拜传统具有一定的因袭性,在朝代更迭、历史演进的过程中,老百姓对五行的崇拜和信服已经根深蒂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保存了一代又一代。这种因袭性使得泰山崇拜不可能在中途断裂,而是一直绵延在老百姓心中,绵延在时代和社会的潮流当中。

通过以上叙述,本文从五行体系与泰山认定五行灾异、五德终始与泰山的政治色彩,五行学说与泰山的民众信仰等三方面分析了五行说与泰山的政治文化认同,从五行的角度分析了泰山的重要地位及意义。虽然五行说有其突出的神秘色彩,但不可否定它在文化层面上对国人的影响,更不可一概抹煞五行对泰山的文化塑造作用。只有认清这一点,我们才能更系统全面看待中国古代文化,看清从古到今一直留存下来的文化现象,从而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五德封禅崇拜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汉武帝封禅
泰山封禅
我崇拜的那条“龙”
道德仁义礼:“蜀学”核心价值观论
《文心雕龙》与《文选》“封禅”文体的比较
五行视域下《孙子兵法》“五德”思想探讨
德运何以成迷
我的爸爸是超人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