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医结合”视域下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探究

2021-11-27李凤娟

当代体育 2021年3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体育教师

李凤娟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学校学生在身心健康、身体素质方面整体呈现出了一个下滑的趋势。唐炎等认为,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但是仅仅依靠体育教育来进行改善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身心健康。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应该积极的去承担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责任。

1 “體医结合”背景下体育与健康教育融合发展的意义

“体医结合”不仅仅是把技术手段和医学手段结合起来,还需要在理论、思想意识方面发力做到全面结合。教师通过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用体育的知识来研究一种方法,然后运用医学的知识来创造出一种思路,用这种思维对方法进行综合,促进体育教学的最优化,创造出更加实用、科学的方法。

首先,高校的体育教学在“体医结合”的背景下不仅仅满足了学生对健康相关知识与健身相关知识的学习,还极大的引导了学生掌握各种体育技能原理。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加入健康教育,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带来优势,还可以有效提高身体机能水平。

其次,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其中健康教育就是很重要的一个保障,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趋于一致的,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健康,因此,体育教育融入健康教育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最后,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对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相协调的三维健康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运动锻炼的积极性。全民健身的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意识到体育教学对培养体育锻炼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

2 “体医结合”视域下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

2.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及良好的体育参与习惯,确保学生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水平,进而达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效发展的目的。依据“体医结合”的教学思路,体育教学要通过对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能以及有针对性的讲解健身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案。体育运动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校应该重视体育教育,加强对体育的支持。让教师能够把“体医结合”的健身方式传入到学生的思想之中,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观念,在体育课程中,学生要学会的就是如何锻炼身体,如何帮助他人进行锻炼等。

2.2 对学生的专业进行划分

进入高校的学生都会选择自己所想学习的专业,而这个专业就关系到毕业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具有自主性,另外,也侧面的反映出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的工作规划。从这方面讲,高校的体育教师要试着把体育锻炼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让学生在兴趣中进行锻炼,在学习中享受体育教学,进而促进其职业体适能的不断积累、培养与发展。另外,体育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自己所学的专业,根据专业的特点,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具有针对性的锻炼计划和方式,这样可以更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对于那些学习医学的学生,因为他们有打针等一些实际操作训练,在打针的过程中会使用到手腕力量,所以,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上述这些比较具有特色的方面对学校医学的学生进行一个针对性的手腕及手指的练习,可以进行转盘或者飞镖等一类的项目训练。

2.3 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划分

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锻炼需求,这就成为了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的一个切入点,教师可以按照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对学生进行一个针对性的训练。高校中的体育课,在进行开课之前会对学生进行身体测试,测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达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是否有显著差异,通过这个测试可以让老师掌握、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再根据这个结果对学生进行一个针对性的训练。对于那些身体素质不达标的学生。体育教师要尤其的注重对他们身体的锻炼,严格要求学生,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其自身素质,尽量达到较好的水平。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达标的学生,体育教师要发现他们所不足的地方,例如力量、速度、耐力等等这些方面,根据学生所缺少的部分,按照类别进行分组,把相同类别的学生组合到一起,然后制定锻炼计划,让学生能够通过其针对性的训练进行有效的练习,进而提高自己所不足的身体素质。

2.4 进行有利于康复的运动

在实际的教学研究中发现,有些学生可能会有某些的疾病,这类学生在进行治疗与康复的过程中一定要谨遵医生的嘱咐。当代的学生在疾病面前一般都适应了通过吃药、打针等方法来进行治疗,但是他们忘记了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来预防疾病。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而一个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可以很好的恢复身体健康。所以,体育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很多的传统体育项目的最初都是为了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等。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将这些内容引入到体育教学之中,以减少学生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针对那些亚健康或者是有疾病、处于恢复期的学生开展一些有利于疾病恢复或者身体康复的体育活动,还可以根据疾病的一些原理,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的方式,帮助学生有效的恢复身体健康。

2.5 教师要学会自主进行教学创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求以及对自己未来事业的一个规划,所以,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来为学生进行适当的锻炼方法。自主进行编制的教学模式包括三种,第一种是“体医结合”的健身技能的教学,例如传承传统的具有健身功能的运动,太极拳、气功等一些武术项目;另外,教师还可以和医生进行交流沟通,以创建一些有利于预防疾病的运动,来提高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次数,也可以将这些运动列为选修课或者是考察的项目,让学生加强锻炼。第二种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健身动作,体育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一项运动背后那些可以对身体起到促进作用的原理,让学生掌握运动强度、时间、作用原理,这样学生在以后患病之后可以根据体育课上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一定的医学判断出自己所需的运动项目及方式,通过科学的运动进行身体的恢复。第三种是利用学校的社团进行教学。体育的健身运动不应该只是体育课上进行,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进行,体育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参加体育锻炼,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或者是体育教师带头来创建一个体育社团,带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加强身体锻炼。

3 “体医结合”视域下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对策

3.1 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目前,“健康第一”已成为指导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核心思想,该指导思想的确立,确保了高校体育本质的回归,实现了对高校提与社会职能的合理定位。因此,要求学生和教师都需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如一地把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将“健康第一”的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另外,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在指导体育教学时依照终身体育的方向进行,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融合在一起。

3.2 加强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以及高度责任心的师资队伍,是确保教学顺利开展以及教学任务圆满完成的必要条件。因此,相对于“体医结合”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全面提高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师资建设,把健康教育和体育进行一个充分的融合,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加强师资建设的首要环节在于提高教师的责任心,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给予高度重视,并根据学生的健康情况来设置教学内容,这对于实现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学校要培养优秀的体育教师,鼓励他们积极的进行学习、科研、培训等,保障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以适应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要求。

3.3 对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优化

“体医结合”对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高校体育教学现有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优化不仅必要,而且必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选择彰显适应性的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选择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体育项目,把那些要求比较高的体育项目去除掉或减少部分要求,提高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在教学方法的优化及选择上,应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第一要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保证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另外,教师在进行教课时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4 对体育教学的评价与考核办法进行完善

在体育教学的评价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把定性、定量过程和结果评价进行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体育参与及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再现体育知识与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以及体育锻炼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健康教育与体育是制约、渗透、发展的关系,单一的进行体育教学或者健康教育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不断地扩大体育学习的功能,让學生掌握健身的科学性及实效性。进行大力改革,不断地增强提高教师及学生的健康教育意识,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体育教学的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体育教师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锻炼
新发现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