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契约的“小老师微课堂”教学新探

2021-11-27陈亚敏

陈亚敏

摘要:基于学习契约的“小老师微课堂”,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生活素养为目标,以微课堂为学习展开的路径,以学习契约为推进教与学进程的手段。在课堂案例实施的基础上,从组织形式、目标确定、过程支持、效益提升等角度提出多项改进策略。

关键词:学习金字塔;学习契约;“小老师微课堂”

1946年,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提出,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两周后,其平均学习保持率是不同的。美国缅因州的国家实验室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实践研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该理论表明,不同的学习方式产生的学习效果存在很大差异,采用教师讲授方式,学生的平均学习保持率最低,为5%;而采用教他人学或立即运用所学内容的方式,学生的平均学习保持率最高,为90%。由此可见,“教他人学”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学习方式。“学习金字塔”理论为小老师制度的推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与传统课堂相比,微课堂主要是以简短的教学视频片段作为课堂呈现的主要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对微课堂的观看完成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其所占时间短,教学任务比较单一且集中,往往一节微课堂只围绕一个重点问题展开,整个学习过程简单直接。

我们探索的“小老师微课堂”是指在教师的支持下,学生基于单元学习主题和个性化的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自主制订学习计划与方案,深入学习、整合、拓展单元学习内容,并以微课堂的方式分享学习成果与学习经验,协同同伴共同学习的一种方式。“小老师微课堂”的实施,能较好地弥补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全新的学习途径。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小老师微课堂”的学习效益,笔者在学习实践中引入了学习契约这一学习工具进行过程管理与评价,促使小老师实现目标导向的自主学习。学习契约是在契约学习理念中生发的概念,是指学习者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商设计的学习活动书面计划。一份完整的学习契约包括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完成学习目标的证据等。基于学习契约的“小老师微课堂”,是指学生基于教材文本主题,进行自我导向的拓展学习,运用学习契约进行学习过程管理,以微课堂形式分享学习成果的一项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主体,师生双方通过签订“学习契约”,培育学生的目标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建构学习策略、方法,促进学生不断反思改进。

一、基于学习契约的“小老师微课堂”案例分析

笔者任教小学三年级英语时,开启了基于学习契约的“小老师微课堂”实践探索。以三年级英语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基础,引导对相应话题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在教学三年级上册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 这一单元后,一部分学生表现出进一步学习食品类话题的兴趣,尤其对中式早餐食品感兴趣。于是笔者引导这部分学生加入小老师行列,以学习中式早餐食品表达为学习目标,开启了基于学习契约的“小老师微课堂”学习历程。整个过程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小老师微课堂”契约制订

基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师生双方协商,将学习主题确定为My breakfast,并拟定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荷包蛋、年糕、粥等中式早餐类单词,学习询问、介绍早餐的相关句型;能把自己的学习成果用微视频的方式分享给其他同学。为了实现这一学习目标,学生积极寻找学习资源,制订了翻阅书籍、网络查询以及请教老师、父母、同伴等学习策略来达成这一目标,并承诺一周内完成自主学习,提交“小老师微课堂”视频。以上契约内容确定后,师生双方签字确认。书面契约的签订,使得“小老师微课堂”这一学习实践活动更具使命感,学生的责任意识因此增强,更能够根据自定的目标要求,一步一步去践行自己的计划与承诺。

(二)“小老师微课堂”过程管理

学习契约内容确认后,学生根据学习主题My breakfast以及其早餐的主要食品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师、家长的帮助下,再加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习得了荷包蛋、年糕、粥、牛奶、樱桃等单词及相关句型的英文表达。在一段时间的巩固后,学生以试讲部分内容的形式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进程与成果。通过试讲测评后,学生开始策划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场景的选择、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过程的设计等。

(三)“小老师微课堂”成果发布

在学生录制“小老师微课堂”视频前,笔者与学生多次探讨教学方案,既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又充分尊重学生的原创性,为学生顺利录制微课堂视频提供支持。学生根据策划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场景,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在家长的协助下,录制“小老师微课堂”。视频录制完成后,先由教师负责审核,审核通过后,在班级学习群内发布,供同学们分享学习。若一审不通过,则提出修改意见,指导小老师再次修改。“小老师微课堂”教学视频分享后,小老师可根据学习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或学习任务,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四)“小老师微课堂”评价反馈

课后,笔者通过问卷的方式,帮助小老师了解同伴、家长、老师对其微课堂的学习感受与建议,以便其更好地改进学习与教学方式。

同伴评价如下:

小老师的准备工作很充分,亲自制作了食物、单词卡片等教具,让课堂变得丰富且有趣。通过“小老师微课堂”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荷包蛋、年糕等新单词,自己也想去积累一些新词汇。课堂上,小老师的语速还要再慢一些,让同学们有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准备的内容还可以再丰富些。

家长评价如下:

确定学习主题后,孩子能利用网络查找单词读音,自主进行学习,自己制作教具,构思教学过程;拍摄教学视频时有觉得不妥当的地方,也能够与家长进行协商,灵活改动。孩子亲历了从学到教、从输入到输出的整个过程,不但自己掌握了一些食物的新單词、新句型,而且能站在教别人的立场,优化细节,便于他人学习接受,成长了不少。

教师评价如下: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主动申请参与“小老师微课堂”项目。与老师签订“学习契约”后,能够坚定地朝着目标,按计划进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与呈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力得到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方案策划实施能力等也得到了锻炼与提升。这是一种“以教促学,以评促教”的学习样态。学生的“教”促进学生的“学”,全方位的“评价”又促进学生更好地“教”,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小老师微课堂”视频分享后,小老师积极收集反馈意见,根据同伴、家长、老师的评价反馈意见以及自己亲历的感受,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反思学习契约的执行情况,制订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反思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完成教学分享后,小老师写下了如下反思:“确定了学习主题My breakfast后,我学习了自己想要了解的单词,但把学、记单词当成了主要任务,所以微课堂视频的呈现内容很单一。在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应该多了解单词和句子背后的故事,把这些生动的故事分享给同学们,这样学习和教学都能更有趣。”小老师的自我反思,使学习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二、基于学习契约的“小老师微课堂”实践改进

在学生踊跃参与“小老师微课堂”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家长都充分感受到学生的成长。但是客观分析、反思已实施的“小老师微课堂”案例,笔者认为基于学习契约的“小老师微课堂”实践,需在组织形式、目标确定、过程支持以及效益提升等方面做进一步改进与研究。

(一)组织形式:应从“一人一项”走向“多人一项”

从本文列举的案例中可以发现,这一“小老师微课堂”实施案例能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给予他们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做到了“一人一项”。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人一项”的组织形式对学生和教师的挑战都是巨大的。教师精力有限,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之余,同时应对多个“小老师微课堂”项目,指导、管理质量就会下降;对学生来说,一个人独立完成一个项目,同样承受着比较大的压力;而且整个过程中,学生主要是与教师、家长沟通,缺乏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启发。因此,“小老师微课堂”的组织形式可以从“一人一项”调整为“多人一项”,将兴趣相近的学生组建成项目学习小组或学习共同体,同伴之间相互支持,共同协商,轮流执教,使得这一学习活动更生动、更深入、更有效。

(二)目标确定:应从关注学习结果走向关注学习过程

“小老师微课堂”借助学习契约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管理目标、达成目标,但是由于受到“小老师”这一身份的吸引,学生的目标往往会产生偏差,把注意力大多放到学习知识的呈现与反馈上来,重视“小老师微课堂”的视频录制,而忽视了学习过程的自我管理和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还须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小老师微课堂”这一学习活动的意义。只有重视学习过程的管理,才能有更好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

(三)过程支持:应从方向性支持走向实质性支持

“小老师微课堂”学习实践是学生自我导向的综合性学习经历。其中,学习材料的选取、教学资源的选择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教师还是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不仅为学生辨明方向提供指导,更要为学生选择学习资源提供实质性的支持,为学生形成方法、策略提供具体化的指导。

(四)效益提升:应从结果分享走向过程分享

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方式比较单一,仅仅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反馈学习成果,不能够全面展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全部成果,无法真正体现“小老师微课堂”学习实践的真实效益,也无法真正触动学生,引起共振。因此,在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及时留下过程学习的印记,比如做好学习日志,把每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心得及时地记录下来;学习任务完成后,及时整理主要内容,编制成相应的“学报”,发放给同学,让其他学生有“材”可依,有“法”可寻,真正浸润到“小老师微课堂”的学习中,深刻体验,学习建构,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三、基于学习契约的“小老师微课堂”价值审视

(一)培育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在实施“小老师微课堂”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契约的制订,学生进一步明晰了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如何检验学习情况等。学习是学生自我发起的,整个过程实现了学习目标自定、学习内容自拓、学习过程自管、学习效果自评。学生从“依靠教师”转向“自我”和“相互”,从“被动接受”转向“自我导引”,整个学习实践过程是一个不断习得、反思、内化的过程。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还有效帮助学生形成了程序性的学习经验、方法和策略。基于学习契约的“小老师微课堂”实践,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从共性走向个性,从学习研究走向运用实践,从真正意义上推进了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

(二)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意愿

基于学习契约的“小老师微课堂”实践,给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可能,使学生的学习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在老師、家长、同伴的帮助与支持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与需求,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制订恰切的学习目标,择取适宜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等。学习过程中,根据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状态,学生能及时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习效果,调整学习计划与策略,改进学习行为,留下个性化的学习印记,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成果,建构个性化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与学生保持协商与互动,建立起一种互相尊重、互相陪伴、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基于学习契约的“小老师微课堂”实践,使学生从统一的、标准化的学习模式走向个性化的学习实践,学习内容更加广泛深刻,学习方式更加多元丰富。

(三)朝向学生的未来学习生活素养

基于学习契约的“小老师微课堂”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指向具体的、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自行确定学习项目,自行制订学习计划、管理学习过程,学习建构、整理、分析所学内容的方法与策略,自行设计、实施教学方案,实现了“自己学”与“教他人学”之间的有效转换。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全面参与、全身心投入,做方案,想策略,解决一个个问题,为适应未来世界和生活积淀了广泛经验,为综合性成长和社会性成长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施萍一.儿童,天生的学习者——小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行动研究[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20.

[2] 张镇.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家校协同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探究[D].开封:河南大学,2020.

[3] 王亚峰.“小先生制”伙伴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以“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19(28).

[4] 常晓红.“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J].甘肃教育,2020(3).

[5] 尤吉,张天舒.现代“小先生制”的课堂学习新样态[J].基础教育研究,2020(6).

[6] 张建群.翻转课堂中学习契约的设计与实践[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普教立项课题“基于学习契约的小学生自我导向学习方式研究”(编号:D/2020/02/25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教材教法